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章农药生物测定

第九章农药生物测定


LOGO
• 1.2麻醉法 • 移取飞翔或活动能力强的试虫时,常采用麻醉法处理,以 达到试虫混匀移取的要求。但是麻醉处理对昆虫的生理状 态有一定影响,因而要注意麻醉时间,以免对试虫造成伤 害。 • 1.2.1 二氧化碳法 • 用CO2或CO2与空气(3:1)混合气体麻醉法,可用于大 多数试虫。可在一个密闭容器里放入试虫,然后通入二氧 化碳即可进行麻醉。 • 1.2.2 挥发蒸气法 • 在密闭广口玻璃容器(如干燥器)中,放入三氯甲烷与 酒精(1:1)、三氯甲烷与乙醚(1:1)、乙醚与酒精 (1:1)或乙醚等药品,进行麻醉。麻醉时间随各种试虫 群体对麻醉剂的敏感性和所要求的麻醉程度不同而定,如 家蝇的麻醉时间一般在4min以内。
B 田间药效试验
LOGO
• 田间药效试验是在自然或一定的人为 控制条件下进行的生物测定,是一种 综合评价药剂使用价值的试验方法。 是一种新化合物能否成为农药的关键 性阶段。
• • • • •
LOGO 田间药效试验可分为: 小区试验 大区试验 大面积示范试验 其中小区和大区药效试验都是在有限的 范围和面积内进行的,有一定的局限性, 通常还要进行大面积示范试验以取得验证 并迅速推广。
棉铃虫的饲养
LOGO
•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属鳞翅目 夜蛾科。食性杂,可长年饲养。但因幼虫 在三龄期以后有相互残杀习性,须单头饲 养。连续大量饲养可采用人工饲养。
(1)人工饲料配方
LOGO
• A.含大豆粉和玉米粉的饲料 • (a)饲料组成 • 熟大豆粉(g)20.0 玉米粉(g)30.0 • 大麦粉(g)30.0 抗坏血酸b)0 • 干酵母(g)8.0 琼脂(g)3.5 • 苯甲酸钠(g)0.8 棉油(ml)0.5 • 36%醋酸(ml)6.0 10%甲醛(ml)1.0 • 水(ml)200
LOGO
• 1.3趋光法 • 用强光照射时,家蝇、果蝇等试虫会向光 源群集,利用昆虫的这种趋光性来移取试 虫。如家蝇成虫,家蝇从饲养笼中向着阳 光或灯光飞到移取笼中。该法移取的试虫 均匀性较差,先移出的试虫多为生活力较 强的个体,且易造成虫体损伤或飞逃。
三 、杀虫剂毒力的表示方法
LOGO
• 毒力即是农药的毒性程度。常用的杀虫剂毒力表示方式: • 致死中量(Median Lethal Dose),即杀死供试昆虫群体半数 个体所需要的剂量,常以LD50表示; • 致死中浓度 (Median Lathal Concentration),即杀死供试昆 虫群体一半个体所需要的药剂浓度,以LC50表示; • 致死中时(Median Lethal Time)或击倒中时(Median Knockdown Time),即杀死或击倒供试昆虫群体一半个体所 需的时间,单位示分钟,记做LT50或KT50。 • 同时,在不同药剂间毒力比较时,还常常使用LD95或LC95 来描述杀虫剂毒力, 即杀死昆虫群体95%的个体所需的药 剂剂量或浓度。
B.含棉叶粉的饲料 (a)饲料组成 干棉叶粉(g) 7.0 尼泊金(g) 0.25 熟豆粉(g) 7.5 琼脂(g) 1.5 多维葡萄糖(g) 1.9 自来水(mL) 600 抗坏血酸(g) 1.9 酵母片(粉)(g) 4.5
LOGO
• (b)配制方法 将黄豆粉置高压灭菌锅内, 经30分钟灭菌(15磅压力),取出凉干备 用。把酵母片研成粉末,置紫外线灯下灭 菌30分钟。将琼脂放入200ml水中加热熔化, 再加入400ml水、熟豆粉、多维葡萄糖、抗 坏血酸、尼泊金、干制棉叶粉,充分拌匀 后,分装于指形管中,每管10g左右。
LOGO
• • • • •
2.设立对照,消除试验中的偶然误差 在农药试验中通常所设的对照有: (1)空白对照 (2)溶剂和乳化剂试验 (3)标准药剂试验
LOGO
• 3.各处理设立重复,减少误差 • 从生物统计的理论上讲,重复次数越多, 其平均值就越接近真实值,试验结果也越 可靠,但工作量太大。通常在生物测定中, 每处理设3~5个重复,每重复采样数因测 定对象而定:如某种杀虫剂对小菜蛾的毒 力测定,每处理可用30~50头3龄幼虫。
LOGO
• 4.统计分析试验结果
• 运用生物统计分析原理,总结归纳实验数据, 化繁为简,找出规律,科学地反映出农药与 病虫害间的内在联系,给出结果。主要用显 著性测定(方差分析,t值或F值测定)。
• (二)设计步骤 • 1.选择合适的试验对象 • 2.确定药剂的用量(浓度)及用法(点滴、 浸渍、喷雾、药膜等) • 3.确定试验结果的观察方法,如LD50、 ED50、LC50等指标 • 4.确定试验设计方案 • 5.试验的实施 • 试验结果的生物统计分析
LOGO
生物测定的基本原理
• 利用生物体对农药的反应性质和程度来鉴 别和测定农药的生物活性及其相关性,即 对昆虫、病原菌杂草及高等动物毒性、作 用方式、作用程度,用以比较毒力或药效。
LOGO
主要研究内容主要研究内容
• 综合其在农药研究和植物化学保护应 用中的作用,生物测定包括:室内毒 力测定、田间药效试验和微量毒物的 定量生物分析。
LOGO
第九章 农药的生物测定
LOGO
一、生物测定的基本原理和内容
概念
• 农药生物测定是指用活体生物对农药的毒 效、毒性进行的测定评价。是测定药剂有 无生物活性的基本方法。
• 农药生物测定与室内毒力测定一般没有严 格区别,多半是指在室内进行的测定。
LOGO
• 包括利用标准供试生物对农药有效成 分含量的测定 • 农药在室内外对病虫草药的测定 • 农药在动、植物体内残留量的测定 • 对病虫草抗药性的测定。
• 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 • (1) 测定杀虫剂对昆虫的效力。 • (2) 筛选新农药及探索新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与毒效 关系的规律(即构效关系的研究,较多地运用于计算 机辅助开发新农药的过程)。如溴氰菊酯有8种异构 体,但只有右旋顺式体对昆虫的毒效最高。六六六的 8种异构体中,也只有丙体666的毒效最高。 • (3) 研究杀虫剂的理化性状与毒效的关系及鉴定加 工剂型的质量。 • (4) 研究目标昆虫的生理状态及外界条件与药效的 关系。 • (5)测定不同杀虫剂混用的效力以及寻找增效剂等。
LOGO
• 1 移取试虫的方法 • 毒力测定时,首先应将试虫从饲养缸(笼) 中快速移出,且不能损伤虫体。根据毒力 测定所用的昆虫种类、个体大小、生活习 性和特点不同,以及移取的工具和方法的 差异可分为机械法,化学法和趋光法。
LOGO
• 1.1机械法 • 对于菜青虫、斜纹夜娥等活动能力不大或 有假死性的试虫,可采用最简单的取虫工 具,如镊子来移取。而一些体型小、体软 或易碰伤的试虫,如蚜虫、红蜘蛛、小菜 蛾等,可用毛笔移取。 • 一些活动能力不大、微小或易受机械伤害 的目标昆虫(如杂拟谷盗、米象、蚜虫和 虫卵等)。此类试虫用上述方法移取困难, 费时或易造成伤害,可用真空或喉管空气 注射吸虫法移取,既方便又快速。
二 、供试昆虫的准备

LOGO
为了使毒力测定的结果可靠稳定,除了严 格控制每次试验过程中的条件外,杀虫剂 毒力测定要求所用试虫群体质量的均匀一 致,除饲养的试虫外,从野外采集的田间 试虫,应进行分离和严格挑选,如虫期、 龄期、性别等,使之达到群体质量均匀, 尽可能地减少试验误差,保证获得满意的 结果。移虫前应该净手及消毒,避免药剂 或有害病菌污染虫体;操作时要细心,不 要碰伤虫体。
A 室内毒力测定
LOGO
• 1、活性化合物的筛选(初筛/复筛),主要 研究大量化合物的活性筛选。 • 2、有害生物的抗性研究 • 研究农药的作用机理及生理效应,以 及农药对植物的生理作用等。 • 3、测定农药的有效含量及残留量。 • 4、研究农药理化性质和剂型与毒效的关系。 • 5、农药复配的共毒系数测定。
四 、杀虫剂毒力测定的常见方法
• 杀虫剂对不同种类的害虫毒力程度各异, 且致毒的方式也不一样,毒力测定的方法 也很多,根据杀虫剂的作用方式可分为四 种:胃毒作用、触杀作用、内吸作用和熏 蒸作用的毒力测定。
LOGO
LOGO
• 1.胃毒作用(stomach action)的毒力测定 • 利用害虫的贪食性,使杀虫剂随食物一起被目标昆虫吞 食进入消化道而发挥毒杀作用。常用的有叶片夹毒法、液 滴饲喂法和口腔注射法三种 • (1) 叶片夹毒法(sandwich method) • 此法适用于植食性、取食量大的咀嚼式口器的昆虫,如鳞 翅目幼虫、蝗虫、玉米螟等。 • 基本过程是用两张叶片,中间均匀地涂上一定量的药剂饲 喂目标昆虫,然后由被吞服的叶片面积推算出吞服的药量。 此法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减少目标昆虫与药剂的接触,避免 发生触杀作用,操作方便,结果比较精确,仍然是目前较 理想的胃毒剂毒力测定方法。但是准备夹毒叶片、计算吞 服面积等需大量的人力物力,每次处理的样品不能太多。
LOGO
• (b)配制方法 大豆粉蒸熟。将甲醛、棉油 和苯甲酸钠放在占总水量10%的水中,再 加入玉米粉等其他成分搅拌;加另外90% 的热水,以溶解琼脂,冷至70℃时与上述 组分混合搅拌;饲料均匀平铺在瓷盘上, 厚度0.5—1.0cm,冷却后切成重5g左右小块, 分装于养虫管中备用。
LOGO
• • • • • •
LOGO
LOGO
第二节杀虫剂室内毒力测定
LOGO
• 杀虫剂的室内毒力测定是不断地开发新的 有效杀虫剂,改善和提高现有杀虫剂的使 用效果,减少环境污染的必要手段。测定 所得结果是安全、合理、经济、有效的使 用杀虫剂的依据;可有效监测害虫的抗性 动态,有利于克服害虫抗药性以及保持自 然环境的生态平衡。
LOGO
• 1.相对控制环境条件 • (1) 室内生物测定多属单因子试验。如: 控制施药剂量,靶标生物的死亡率,控制 试验的温湿度条件等。 • (2) 田间试验多因子试验设计,对于大面 积的试验区难以形成人工控制的条件,仅 能对土肥、病虫分布、长势等进行小区控 制。加强田间管理,尽可能避免与试验无 关因素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