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阿帕替尼临床数据--全病种

1-阿帕替尼临床数据--全病种


主要研究终点: 至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 次要研究终点: 总生存期(OS),客观缓解率(ORR), 疾病控制率(DCR),AFP,生活质量评分,安全性。
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Ⅱ期有效性结果
表1 两组的mTTP、mOS
组别 mTTP(月) mOS(月)
850 mg
阿帕替尼临床前单药在移植瘤模型上的药效
药效模型
人胃癌SCG-7901 人结肠癌Ls174t 人结肠癌HCT-116 人结肠癌HT-29 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 人非小细胞肺癌NCI-H460
剂量
50-200 mg/kg 50-200 mg/kg 50-200 mg/kg 50-200 mg/kg 50-200 mg/kg 100、200 mg/kg
1000mg/天,N=3
MTD/RPH2D:
未出现DLT。
850mg/天,N=6
750mg/天,N=3
500mg/天,N=3
起始剂量
250mg/天,N=4*
*:1例患者服药后第10天即进展而 出组,故增入1例。
Ⅰ期临床研究简述
健康受试者单次给药药代动力学研究
阿帕替尼在体内吸收较快,血浆浓度平均达峰时间约为 1.7~2.3 h;平均消除半衰期为7.9~9.4 h,可支持qd给药。
Regorafenib Ⅲ期 (CORRECT)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比较
研究类型 评价指标 不可评价 CR PR SD PD 未评价即死亡 客观反应率 疾病控制率 总计 阿帕替尼Ⅱ期 500 mg qd 750 mg qd 3 4 0 0 0 1 10 5 7 10 0 0.0% 50.0% 20 0 0.0% 30.0% 20 阿帕替尼Ⅰ期 结直肠癌 1 0 2 15 7 1 6.3% 53.1% 32 1.0% 41.0% 505
IC50(nM)* 作用靶点 VEGFR-1 VEGFR-2 VEGFR-3 PDGFR-β c-kit FGFR-1 FLT-3 阿帕替尼1 70 2 -537 420 >10000 -索拉非尼2 -90 --68 580 58 舒尼替尼3 2 10 17 8 ---帕唑帕尼4 10 30 47 84 74 ---
阿帕替尼高度选择性竞争细胞内VEGFR-2 的ATP结合位点
阿帕替尼
阿帕替尼作用机制示意图
Catherine Delbaldo, et al. Ther Adv Med Oncol. 2012 January;4(1):9-18.
与同类小分子TKI相比, 阿帕替尼 对VEGFR-2具有高度选择性
多西他赛 iv 12mg/kg Apa ig 75mg/kg +DCX iv 12mg/kg
与L-OHP、5-Fu、ADR或DCX联用,药效都明显增强。
Data on file.
阿帕替尼口服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
Tissue Level of YN968(ng/ml)
组织分布实验结果显示, 阿帕替尼在药效靶器官(如肝、肠、胃和肺)中均有分布。
• • • • • •
(n=240)
阿帕替尼 750 mg, P.O., Q.D.
RANDOMIZATION
80%死 亡事件 进行统
(n=120)
安慰剂
计分析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结直肠癌Ⅱ期临床研究
随机、开放、单中心的试验设计
阿帕替尼 500mg qd (28天为1周期) (N=20) R 阿帕替尼 750mg qd (28天为1周期) (N=20)
治疗晚期EGFR野生型肺癌Ⅲ期临床研究
研究目的:评价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对二线治疗失败的晚期EGFR野生型、
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研究设计: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研究
主要入选标准 • 年龄>=18岁 • 经病病理性确诊的晚期(ⅢB、Ⅳ 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具有可测 量的病灶) • EGFR野生型 • 既往药物治疗方案不超过2种,且 至少应包含一种以铂类为基础的方 案 • ECOG 评分0 -1,主要器官功能正 常 主要研究终点: 总生存期(OS) 次要研究终点: 客观缓解率(ORR), 疾病控制率(DCR),AFP, 生活质量评分,安全性。
甲磺酸阿帕替尼化学结构式
组织新血管生成
2007年4月经CFDA批准,获得临床研究批件
(批件号2007L00842)
阿帕替尼研发历程
药理毒理 研究开始
获得I期临床批件
获得II/III期临床批件
II期(胃癌)研究完成
获批上市
2004 2006.2 2007.4 2007.5 2008.8 2009.5 2009.6 2010.3 2010.10 2011.1 2011.5 2013.5 2014.10
IC50:抑制某生物过程,功能或其中组成物50%时所需的药物或抑制剂浓度
1. Li et al. BMC Cancer 2010, 10:529 2.Wilhelm SM, et al. Cancer Res. 2004:64;7099-7109. 3.Mendel DB, et al. Clin Cancer Res, 2003, 9(1), 327-337. 4.Harris PA, et al. J Med Chem. 2008, 51(15), 4632-4640.
Ⅱ期临床研究简述
开展的Ⅱ期临床研究目录
序号 1 研究对象
晚期胃癌
主要研究者
李进/秦叔逵
方案设计
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多中心
时间节点
2009.05~2011.05
2
晚期非鳞、非小 细胞肺癌 晚期肝细胞癌 结直肠癌 三阴乳腺癌
张力
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多中心
2010.01~2011.03
3 4 5
秦叔逵
Ⅰ期临床研究简述
临床前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支持进入临床研究。 Ⅰ期临床研究 耐受性研究
考察耐受性、安全性
药代动力学研究
实体瘤患者 单次给药
考察药代动力学特征 健康受试者
单次给药
多次给药
多次给药
食物药代
Ⅰ期临床研究简述
耐受性研究
DLT:
高血压3度1例、4度1例;手足综合征3度1例。
阿帕替尼 (n=600) 750 mg, P.O., Q.D.
RANDOMIZ300)
阿帕替尼模拟片 750 mg, P.O., Q.D.
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Ⅱ期的临床研究
研究目的:评价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探索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在晚期肝细胞癌患者中的给药方案 肿瘤药物临床研究Simon二阶段设计法 阿帕替尼 850 mg, P.O., Q.D.
完成临床前药理 毒理IND资料
I期临床研 究完成
II期肺癌研究 启动
III期(胃癌) 研究启动
III期(胃癌) 研究结束
I期临床研究启动
II期(胃癌)研究启动
II期(肝癌)研究启动
阿帕替尼: 胃癌 阿帕替尼 : 肺癌(II期完成,III期总结中) 阿帕替尼 : 肝癌(II期完成,III期已在开展) 阿帕替尼 : 乳腺癌(总结中),结直肠癌(总结中)
Data on file.
阿帕替尼临床前联合用药在移植瘤模型上的药效
药效模型 剂量 阿帕替尼 ig 75mg/kg 抑瘤率 43.1%
人结肠癌HT-29
奥沙利铂 iv 6 mg/kg
Apa ig 75mg/kg +L-OHP iv 6mg/kg 阿帕替尼 ig 75mg/kg
34.1%
58.6% 39.9% 37.5% 60.1% 56.8% 53.5% 82.2% 56.8% 60% 88.1%
Ⅰ期临床研究简述
患者多次给药药代动力学研究
连续给药8天,可达稳态; 半衰期为18.6h,性别差异不明显; 多次给药后,蓄积不明显。
Ⅰ期临床研究简述
临床I期药代动力学总结
口服给药后,吸收较快 连续给药8天,可达稳态
稳态下,患者半衰期为18.6h,可支持QD给药
多次给药后,性别差异不明显,无明显蓄积现象 餐前或餐后给药,对药物吸收影响不大
Data on file.
阿帕替尼临床前试验总结
对VEGFR-2(KDR)具有专属选择抑制活性 单用在胃癌、肠癌、肝癌、肺癌、肉瘤等移植瘤模型上有显著的抗肿 瘤疗效 联用细胞毒类药物如奥沙利铂、5-Fu、多西他赛、阿霉素能明显增加 其 疗效 口服给药后,在药效靶器官(肝、肠、胃、肺、肾、卵巢)分布较高 有效剂量下动物耐受性良好
750 mg P值
4.2
3.3 P>0.05
9.7
9.8 P>0.05
表2 第2周期和第3周期结束时两组的ORR及DCR 组别 850 mg 750 mg P值 第2周期 ORR(%) DCR(%) 10.0 2.0 P>0.05 58.6 64.7 P>0.05 第3周期 ORR(%) DCR(%) 8.6 0.0 P>0.05 48.6 37.3 P>0.05
治疗晚期肝细胞癌Ⅲ期临床研究
研究设计: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全国多中心 主要研究终点: 总生存期(OS)
主要入选标准 年龄≥18 严格符合临床诊断标准或 经病理学确诊的HCC 系统化疗或索拉非尼靶向 (N=360) 治疗失败或不可耐受 Child-Pugh肝功评级:A 级和较好的B级(≤7分); BCLC分期: B-C期 ECOG 评分0 -1
抑瘤率
39.3-80.7 % 20.3-83.7 % 41-81.2 % 37.2-74.5 % 29.2-72.8 % 43.1-78.8 %
小鼠肝癌H22
小鼠S180肉瘤
50-200 mg/kg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