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总复习第一部分:考核目标1.掌握管理经济学的基本知识2 .掌握管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运用基本原理与知识进行案例分析第二部分:考核方式参考书:《管理学经济学》吴德庆、马月才编著考试方式:闭卷考试题型一、单项选择题(15分)(15题)二、多项选择题(10分)(5题)三、名词解释(15分)(5题)四、简答题(35分)(5题)五、计算题(25分)(1题)第三部分:考核内容绪论第一章市场供求运行机制第二章需求分析第三章需求估计和需求预测第四章生产决策分析第五章成本利润分析第六章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第七章定价实践第八章长期投资决策第九章政府的经济作用绪论通过本章学习,要了解管理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了解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支柱;理解管理经济学的决策准则;了解机会成本、经济利润。
第一节管理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传统经济学主要指西方微观经济学。
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有密切的联系。
二者共同点是他们都把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都研究企业行为。
二者的不同点主要有:第二节管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管理经济学研究如何把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的实践,指明了它的研究范围是企业管理的决策。
决策的一般步骤:确定目标明确问题找出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可供选择的方案收集和估计数据对各种可能的方案进行评估,从中选出最优方案实施和监控第三节管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一、边际分析法体现向前看的决策思想边际即“额外”、“追加”之意。
用边际分析法来衡量一个方案或一个项目是否有利,就是要把这个方案的额外成本(边际成本)与引起的额外收益(边际收益)相比较。
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就是有利的。
否则,就是不利的。
二、边际分析法和最优化原理适用于无约束条件下最优业务量的确定适用于有约束条件下的最优业务量的确定第四节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一、企业的性质二、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三、企业目标1、企业短期目标是多样化的2、企业长期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第五节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利润一、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会计利润=销售收入会计成本经济利润=销售收入机会成本二、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资源用于其它的、次好的用途的所可能得到的净收入。
三、经济利润是资源优化配置的指示器四、经济利润和正常利润正常利润是指企业主如果把资源用于其它相同风险的事业所可能得到的收入,它属于机会成本性质。
五、经济利润与外显成本、内含成本经济利润=销售收入—(外显成本+内含成本)外显成本是企业的实际支出。
内含成本是指非实际的支出,是会计帐上未表现出来的开支。
机会成本=外显成本+内含成本第一章市场供求及其运行机制通过对本章学习,要了解需求、供给的一系列概念,了解影响需求和供给的诸因素,掌握供求法则及其运行机制。
第一节需求一、需求量QD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购买得起的某种产品或劳务数量。
二、影响需求量的因素产品的价格Px消费者的收入I相关产品的价格Py消费者的爱好T广告费用 A消费者对未来价格变化的预期 E三、需求函数需求函数是需求量与影响这一数量的诸因素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Qx = f ( Px , Py , I , T , E , A…)四、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假定需求函数中的非价格因素不变,反映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表达式。
需求曲线分为个人需求曲线、行业需求曲线和企业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具有向右下方斜的规律第二节供给一、供给量Qs供给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生产者愿意并有能力提供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二、影响供给量的因素1、产品的价格P2、生产中可互相替代的产品的价格Ps3、产品的成本 C4、生产者对价格的期望 E三、供给函数和供给曲线供给函数是供给量与影响这一数量的诸因素之间关系的一种表达式Qs = f (P , Ps , I , C , E…)供给曲线是假定影响供给量的非价格因素不变,反映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表达式。
供给曲线分为企业供给曲线和行业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具有向右上方倾斜的规律。
p第三节供求法则和需求—供给分析一、完全竞争条件下,需求,供给和价格的关系二、需求—供给分析法1、政府最高限价2、政府最低限价第四节市场机制与社会资源的配置一、资源的稀缺性二、资源的可替代性三、企业和消费者的经济选择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标志:社会上各种商品的供给量等于需求量,即供求平衡价格机制通过各种商品的价格波动能基本实现供需平衡,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第二章需求分析通过本章学习,要了解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交叉弹性。
第一节需求的价格弹性一、价格弹性的计算需求的价格弹性反映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价格弹性分点弹性和弧弹性点价格弹性是计算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例:若某企业产品的需求函数为Q=30-5P,求P=2 ,Q=20处的点价格弹性弧价格弹性是计算需求函数上两点之间的平均弹性。
例:如果企业需求曲线上,当p=2时,Q=20;当p=5时,Q=5.。
求价格从2元到5元之间的弧弹性。
二、需求曲线上价格弹性的不同分类1.完全弹性| Ep | =∞2.完全非弹性| Ep | = 03.单元弹性| Ep | =14.富有弹性| Ep | >15.缺乏弹性| Ep | <0三、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当价格弹性大于1时,价格变动与销售收入变动方向相反。
当价格弹性小于1时,价格变动与销售收入变动方向一致。
当价格弹性等于1时,价格变动时销售收入不变。
四、价格弹性与总收入、边际收入和平均收入之间的关系五、影响价格弹性的因素1.生活必需品与奢侈品2.可替代品越多,性质越接近,弹性就越大3.购买商品的支出在人们收入中所占的比重4.时间因素同样的商品,在短期内价格弹性小,在长期价格弹性大。
第二节需求的收入弹性一、收入弹性的计算需求的收入弹性反映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水平变化的反应程度。
收入弹性分点收入弹性和弧收入弹性。
点收入弹性计算公式弧收入弹性计算公式需求的收入弹性1.缺乏收入弹性(0<EI<1)必需品2.富有收入弹性(EI>1)高档品3.收入无弹性(EI=0)食盐、药品4. 单元收入弹性(EI=1)5. 负收入弹性(EI<0)低档品低档品、必需品、高档品等概念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恩格尔定理如果需求函数中的其它因素都固定不变,随着收入的提高,食品支出占收入的比重会不断减二、收入弹性的应用1.用于销售量的分析2.用于企业经营决策3.用于安排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速度第三节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一、交叉价格弹性的计算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反映一种产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相关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Y产品的交叉价格弹性公式为交叉弹性分点弹性和弧弹性。
点交叉弹性计算公式为弧交叉弹性计算公式为二、交叉弹性的经济意义Epx>0 替代品Epx<0互补品Epx=0 不相关品第三章需求估计和需求预测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市场需求估计的方法;了解需求预测的方法。
第一节需求估计一、市场调查1.访问调查法2.市场实验法二、统计法运用回归分析法估计需求,分四步骤1.确定自变量2.取得观察数据3.选择回归方程的形式4.估计回归参数y=α+βx第二节需求预测一、德尔菲法二、时间序列分解法三、指数平滑法四、在预测中使用回归模型第四章生产决策分析通过本章学习,要了解生产函数的概念,了解单一可变投入要素的最优利用,了解多种投入要素最优组合,了解科布-道格拉斯函数。
第一节单一可变投入要素的最优利用一、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相互关系TP=AP(L=ÓMPMP=¡÷TP/¡÷L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如果技术不变,增加生产要素中某个要素的投入量,而其他要素的投入量不变,增加的投入量起初会使该要素的边际产量增加,增加到一定点之后,再增加投入量就会使边际产量三、生产的三个阶段四、单一可变投入要素最优投入量的确定可变投入要素y的投入量为最优的条件MRPy=MEy第二节多种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一、等产量曲线的性质和类型1.定义:等产量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的各点代表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其中的每一种组合比例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
2.等产量曲线的特点(1)在同一平面上,等产量曲线有无数条,每一条代表一个产量,离原点越远,代表的产量越大。
(2)同一等产量曲线图上的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会相交。
(3)等产量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4)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其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
3、类型(1)投入要素之间完全可以替代。
(2)投入要素之间完全不能替代。
(3)投入要素之间替代是不完全。
二、等成本曲线及其性质等成本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投入要素x和y各种组合方式,都不能使总成本发生变化。
三、最优投入要素组合的确定1、图解法2、多种投入要素最优组合的一般原理四、价格变动对投入要素最优组合的影响五、生产扩大路线第三节规模与收益的关系一、规模收益的三种类型规模收益递增(a)规模收益不变(b)规模收益递减(c)二、影响规模收益的因素(1)促使规模收益递增的因素1、工人可以专业化2、可以用专门化的设备和较先进的技术3、大设备单位能力的制造和运转费用比小设备低4、生产要素具有不可分割性5、其他因素(2)促使规模收益不变的因素(3)促使规模收益递减的因素三、规模收益的判定n>1 规模收益递增n=1 规模收益不变n<1 规模收益递减第四节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第五节生产函数和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是技术知识在生产中的应用有了进展一、技术进步导致生产函数的改变二、技术进步的类型1、劳动节约型2、资本节约型3、中立型三、技术进步在产量增长中所起作用的测定第五章成本利润分析通过本章学习,要了解管理决策中几个重要的成本概念。
理解成本函数的概念,掌握成本利润分析方法、贡献分析法、盈亏分界点分析法。
第一节管理决策中几个重要的成本概念一、相关成本与非相关成本二、机会成本和会计成本三、增量成本和沉没成本四、边际成本五、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第二节成本函数一、成本函数与生产函数二、短期成本函数与长期成本函数三、短期成本曲线四、长期成本曲线长期成本曲线第三节贡献分析法及其应用一、贡献分析法贡献分析法是通过贡献的计算和比较,来判断一个方案是否可以被接受的方法。
贡献(增量利润)=增量收入-增量成本单位产品贡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二、贡献分析法的应用1、是否接受订货2、是自制还是外购3、发展何种新产品4、亏损的产品要不要停产或转产5、有限资源怎样最优利用6、向公司内,还是向公司外购买第四节盈亏分界点分析法及其应用一、盈亏分界点分析法该方法功能有三:1、研究本、量、利三者之间的关系2、确定盈亏分界点产量3、确定企业的安全边际二、盈亏分界点分析法的具体方法及其应用2、代数法3、举例(1)求保本利润和保本的销售量(2)如何确定最佳的价格水平和质量水平(3)选用什么样的技术来生产某产品(4)分析各种因素变动对利润的影响第六章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市场结构的分类,了解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企业行为模式,了解完全垄断条件下企业行为模式,了解寡头垄断与垄断竞争下企业行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