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十五章食用菌病虫害及其防治PPT课件
第十五章食用菌病虫害及其防治PPT课件
如有污染即刻弃除;
• 控制菌种试管棉塞受潮,菌瓶、菌袋搬运过程中
避免破损,严防污染;
• 生长期控制适宜的环境条件,加强通风,避免高
温高湿
• 要及时清除污染的培养料,用0.2%多菌灵或克霉
灵、3-5%石灰水喷施被感染部位,也可以在患处撒
石灰粉覆盖,要把污染的料运往远离菇房处深层埋
掉。
.
11
曲霉类:病害称为黄霉病、黑霉病
污染原因:雨季,接种室接种箱内黑根霉孢子密度 增加,消毒不彻底所致。
防治:严格无菌操作,生料栽培必须采用无霉 变的料,环境要通风,降低空气湿度。
.
17
毛霉:又叫黑霉、长毛菌,病害称为黑霉病、黑面包 霉病
广泛分布在土壤、空气、粪便、陈旧稻草及 堆 肥上,孢子通过空气和水滴传播。
菌丝白色,生长迅速,呈现散生小黑点。
.
4
一、竞争性杂菌
特点 ➢ 主要是侵染培养料,不直接 侵染菌丝体及子实体,间接破坏。 ➢ 外部形态和药物反应上与食 用菌类似,防治难。
危害
➢ 与食用菌争夺水分、养料、氧气 ➢ 改变培养料pH,分泌毒素 ➢ 导致烂料、菌丝萎缩、子实体变 色、畸形、甚至腐烂。
主要种类
非丝状杂菌 酸等
丝状杂菌
细菌
使培养料变粘、臭、
.
21
酵母菌
• 为单细胞真核微生物,菌落表面润湿、粘滑, 多呈乳白色,少数为红色。常见种有酵母菌, 红酵母菌,橙色红酵母菌等。
• 多发生于培养料水分大、高温情况下,引起培 养料发酵变质,散发出酒酸气味。
• 污染原因:灭菌不彻底。
• 防治:保证菌种纯正、无污染,培养料进行堆 积发酵处理,控制培养料含水量,出现症状时 喷洒2%石灰水,并保持菇房通风干燥。
.
22
鬼伞
➢伞状,腐 熟流墨汁。
.
23
• 以墨汁鬼伞、毛头鬼伞危害较大。
• 鬼伞主要发生在草菇、平菇、蘑菇等栽培床上, 其菌丝与栽培菌形成拮抗,并产生大量子实体。
• 发生条件:培养料过干、过湿、含氨过多、偏 碱时,有利于发生。
• 防治:培养料进行二次发酵;产生鬼伞后及时 去除,以免孢子扩散。
.
24
木霉
曲使霉培养料变酸,发酵 青变霉质 根前成霉期熟菌后丝 呈白 各色 种, 颜孢 色子 毛霉
链孢霉
其他杂菌
木霉类: 病害称为绿霉病 菌落生长迅速,棉絮状或致密丛束状。菌落表面颜 色有不同程度的绿色,有浅绿,黄绿、绿色或深蓝 绿色。木霉分解纤维素的能力很强,适应性也强, 几乎能危害所有食用菌。
.
8
病原
小菌核 菜籽状,米黄色或黑褐色。
.
25
胡桃肉状菌 浅褐色脑状子实体,漂白粉味,破有腥味。
.
26
白色石膏霉 白色绒毛状菌丝,后变黄褐色且有恶臭。
.
27
细菌
• 芽孢杆菌、荧光假单孢杆菌和欧氏杆菌。
一打开,分生孢子就会随接种操作过程产生的气流
带入待接的培养基内,造成污染。此外,培养料预
湿不足,灭菌时间不够,培养料颗粒内所附带的杂
菌未被全杀部死。
.
10
防治方法
• 接种室、培养室要密封熏蒸,保持清洁卫生;
• 选料要新鲜无霉变,调节好培养料的pH,培养料
灭菌要彻底;
• 菌种生产要灭菌彻底,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显微镜 下
污 染 状
.
20
污染现象:初期从棉塞上长出须状的白色菌丝, 垂直到培养基面上。菌丝很快变成橘黄色,绒毛 状,随后透过棉塞出现馒头形,长出分生孢子梗 及成串分生孢子,橘黄色或橘红色,这种链孢霉 能杀死食用菌菌丝,引起菌瓶发热,发酵生醇, 因此很容易从菌种室内嗅到酒味。
污染原因:通常在常压灭菌后潮湿的棉花塞上生 长,特别是5、6月份雨季更易出现。菌种接种时, 宁可将湿棉塞弃之,换上预先灭菌过的干棉花塞, 也不可存有侥幸心理。
.
18
防治
• 栽培原料要新鮮、干燥。灭菌要彻底。
• 接种环境要认真消毒,接种前用0.25%的新洁 尔灭液或0.1%的多菌灵液喷洒消毒,或用气雾 消毒盒杀菌。
• 培养室要干燥、清洁卫生,
• 培养期间经常通风换气,避免高温高湿。
.
19
链孢霉:又称红粉菌、脉孢霉,
病害称为红链孢霉病、红面包霉病、粉霉病,菌丝 灰白色或黄白色,呈棉絮状,孢子橙红色或粉红色, 可污染所有食用菌,顽强、速生的气生霉菌。
面,或形成菌斑。
.
14
发生条件:孢子通过空气传播而感染,在高 温季节发生最为严重。
青霉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寄生能力,能使子实 体致病。
污染原因、防治方法同木霉
.
15
根霉
菌丝白色透明,气生菌丝发达,产生呈现黑色小颗粒 状的孢子,有假根及匍匐菌丝。
.
16
危害食用菌的主要是黑根霉。主要是在食用菌制 种和栽培阶段进行侵染。 发生条件:中温、高湿下容易生长。
前期
后期
发生条件: 温度高于20℃,湿度大于
不良。 通过空气飞虫传播。
90%,偏酸,通风
.
9污染原因:Fra bibliotek使用劣质、短绒棉花做棉塞,灭菌过程棉花塞受潮,
加上棉花塞制作过于松散,有利于孢子顺着棉塞和
瓶壁之间侵入;棉塞经过高压灭菌后部分脱脂,在
梅雨季节空气相对湿度高,棉塞吸潮,在菌种扩接
时,如果瓶口没有经过认真检查及火焰消毒,棉塞
种类很多。常在棉花塞和瓶颈交接处或培养基面上 出现曲霉的污染斑,用放大镜可看到一丛丛黄色、 土黄色、褐色、烟色、黑色成丛簇的色斑。
病原
培养基. 上
为害状
12
分布广泛,存在土壤、空气和各种腐败的有机物上, 孢子通过气流传播。
防治方法
• 在夏季潮湿季节,要防止棉花塞受潮,化纤棉花 可好些,
• 在高温季节,最好不用麦粒、玉米粒等菌种,避 免菌种上生长黄曲霉。
第十八章 食用菌常见 病虫害防治
第一节 病害及其防治 第二节 虫害及其防治
第一节
病害及其防治
• 竞争性杂菌
• 侵染性病害 (传染性病害) (病原性病害)
黏菌病害 真菌性病害 细菌性病害 病毒性病害
• 非侵染性病害 (非病原性病害)
生理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食用菌受到有害生物侵染而发生 的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由于不适宜的生活条件和不当 的栽培管理措施或遗传变异,引起食用菌生长 发育障碍和生理性障碍,产生的各种异常现象。
• 无菌操作,环境杀菌。
• 栽培场所要干燥、通风。
• 处理好污染料。
.
13
青霉类:病害称为青霉病,蓝绿霉病 青霉同样是一种常见的污染菌。种类多,危害比曲霉 大。在28-32℃高温高湿条件下,青霉分生孢子在1- 2天就萌发成菌丝。菌丝体初期白色,繁殖迅速,很快 出现蓝绿色粉状分生孢子,星点状散布在培养基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