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 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C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D 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C【解析】本题考查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认定。
在本题中,命题A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命题B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而命题D不属于哲学基本问题。
命题C则是哲学基本问题,故而选择之。
2、“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这种观点是()A 辩证法的观点B 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C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D 相对主义的观点D【解析】相对主义的根本特点在于否定事物静止的一面,把运动看作是脱离静止的绝对运动,本题中庄子的话,其特点就在于否认生与死、可与不可之间的相对静止,把生与死、可与不可看作是无条件转化的没有相对静止性的东西,所以不选A、B、C,只选D。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最主要的区别是()A 强调了意识的能动性B 坚持了世界的可知性C 坚持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D 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D【解析】旧唯物主义是不彻底的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但在历史观上仍然是唯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多选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前,近代哲学具有的共同的特点()A 在历史观上都是唯心主义B 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脱离C 都是不可知论哲学D 都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AB【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前,哲学都是唯心主义历史观,都是说明世界的哲学,是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脱离的哲学,也是说,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而唯心主义却是辩证法的。
但是不能说都是不可知论哲学,也不能说都是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哲学,因为唯心主义哲学也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只不过是片面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
A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B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 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D 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AC【解析】本题要求选择哲学的共同的特点,命题B、D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不属于所有哲学的共同特点,所以不选。
命题A、C属于哲学的共同的特点。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哲学都是它所属的时代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就是唯心主义哲学也是自己时代的所有的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比如黑格尔哲学,但不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问。
6、凡是唯物主义都主张()A 世界是可知的B 世界是不可知的C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AC【解析】各种唯物主义作为哲学形态有共性又有区别,它们的共性是在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总问题上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并且都是可知论哲学、决定论哲学。
但唯物主义哲学有着不同的形态,本题中,命题D主张“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是辩证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不主张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所以本题选A、C。
7、一切包含有辩证法思想的哲学都认为()A 世界是物质的B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C 世界是统一的D 世界是发展变化的BD【解析】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相互交错的,有唯物主义的辩证法也有唯心主义的辩证法,所以主张辩证法的哲学不一定是唯物主义哲学,故命题A是错的。
命题C,则属于一元论哲学和可知论哲学,与辩证法没有直接关联。
所以本题只能选命题B、D。
8、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哲学,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A 它以科学的世界观为理论核心B 它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C 它以改变世界为哲学的根本目的D 它是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高度统一的哲学形态ABCD【解析】本题中四个选项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区别。
9、 下列观点中属于唯心主义的有()A 形存则神存,形灭则神灭B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C 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D 经验是认识真理性的最终判断标准CD【解析】唯心主义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共性。
本题中,命题A、B都是属于唯物主义的,命题C、D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主观唯心主义也是唯心主义,所以选择之。
10、 下列观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A 物是感觉的复合B 感觉是人与外界事物之间的屏障C 理在事先D 心外无物AD【解析】本题中,命题C“理在事先”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命题,所以不选。
命题B“感觉是人与外界事物之间的屏障”是不可知论的命题,也在不选之列。
符合题意要求的是命题A、D。
11、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与时俱进的,是因为()A 马克思主义立足于实践B 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革命的批判的C 马克思主义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的D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ABCD【解析】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与时俱进的,是由马克思主义自身的本质特点所决定的。
在本题中,A、B、C、D都属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点,是决定马克思列宁主义之所以与时俱进的原因,所以选A、B、C、D。
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真理、相对真理、客观真理的统一,没有一种真理只是绝对真理,如果只是绝对真理,就不会与时俱进了。
12、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的主要特点有()A 反对科学和理性B 提倡非理性主义C 提倡以人为本D 把科学技术看作是当代人非人化的根源ABD【解析】本题主要理解当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不是传统的人道主义,也不是以人为本,所以命题C不属于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的观点,命题A、B、D属于人本主义哲学观点,所以本题选A、B、D。
13、唯物主义的共同特点()A 一元论哲学B 决定论哲学C 坚持物质第一性D 能动的反映论ABC【解析】在本题中,能动的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不属于所有唯物主义哲学。
因为所有唯物主义哲学坚持的是反映论,而反映论有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论与积极的能动的反映论的区别。
命题A、B、C,则是所有唯物主义哲学的共同特点,故而选择。
14、唯心主义哲学的共同特点()A 坚持意识第一性B 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路线C 一元论哲学D 可知论哲学ABC【解析】唯心主义哲学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坚持意识第一性;在认识论中,唯心主义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路线,由于唯心主义哲学只承认意识决定一切,所以是一元论哲学。
至于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哲学,是由哲学基本问题所决定的,由是否承认思维与存在同一性作为划分标准,所以唯心主义哲学中有一些哲学是不可知论,而大部分唯心主义哲学则是属于可知论哲学的,所以不能由唯心主义本身推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问题,因此本题选命题A、B、C。
15、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有()A 把感觉当作主客观之间的桥梁B 把感觉当作主客观之间的屏障C 把理性夸大为脱离物质的绝对D 把感觉夸大为派生物质的根源CD【解析】本题中,命题A、B与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没有直接关系。
命题C是客观唯心主义产生的原因,命题D则是主观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故本题选C、D。
16、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是()A 一元论和多元论的统一B 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C 理论和实践的统一D 阶级性和实践性的统一BCD【解析】本题是对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的认定,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阶级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至于命题A“一元论和多元论的统一”是一个错误的命题,所以A命题不选择。
1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这是因为()A 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B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C 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D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AC【解析】本题中,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这两个特点属于所有哲学的共同特点,因而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特有的。
只有命题A、C,是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特有的,所以选择之。
18、“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是说()A 真正的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 哲学总是与它的时代相互作用的C 哲学用它特有的方式反映和把握时代D 哲学要随时代的前进而发展BCD【解析】这是马克思的一段话。
在本题中,命题A是形而上学的,把哲学看作是绝对真理的体系和科学之科学,哲学也就不发展了,其他命题都符合题意,所以选择之。
19、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可以使人()A 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本质B 认识社会提供了辩证法的原则C 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D 提高人们对社会发展、社会管理规律的认识和运用能力ABCD【解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中有巨大的作用,命题ABCD均符合题意。
20、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是()A 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B 反动的剥削阶级的拥护和支持C 把复杂的认识过程简单化、片面化和僵化D 主观与客观相背离ABC【解析】本题中命题A是唯心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命题B是阶级根源,命题C则是认识根源,所以选择ABC。
至于D是人产生认识错误的原因,不一定就产生唯心主义,也可以是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等其它错误,所以不能看作是产生唯心主义的根源。
21、唯物主义历史观发现的伟大意义是()A 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实践本质B 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C 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D 使社会科学成为真正的科学ABCD【解析】本题中命题A、B、C、D完整地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产生的意义。
所以全选。
22、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变成独立自主的客观存在,当作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A 万物归于理B 理念生万物C 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展开D 上帝造万物ABCD【解析】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意识变成独立的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
本题中,命题ABCD均符合客观唯心主义的特点,故而选择之。
项:2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是通过()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A【解析】对于事物,一般下定义的方法,是把该事物纳入到更大的类中,比如人是会制造工具的动物,但是对于物质无法这样下定义,因为再也没有比物质更大的东西了。
所以对物质的界定,只能通过某种关系。
列宁的物质定义是通过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正因为是这样界定,所以确立了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本题中其他关系无法对物质进行界定,所以不选。
24、设想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A 相对主义B 唯心主义C 辩证唯物主义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解析】相对主义是把运动绝对化,唯心主义是设想无物质的运动,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法运用到物质存在中,只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与运动割裂开来,所以设想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25、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是()A 不了解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B 抹杀了意识的主观特征C 不懂得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 不懂得意识的客观实在性B【解析】庸俗唯物主义是把意识看作是物质的分泌物,就像胆分泌胆液一样,人脑分泌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