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说明文阅读专项指导---选择题答题技巧》导学案编导人:莱西市河头店镇南岚中学李爱芳一、近三年青岛中考说明文阅读考点:考点一:_____________________(2015、2016、2017);考点二:_____________________(2015、2016、2017);考点三:___________________(2015);考点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5、2017);考点五:________________(2016)。
二、说明文文体知识梳理:1.说明顺序有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说明文的语言特点: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一些?它们的作用如何表述?(表达______+说明________)常见的10种说明文方法及其表达效果:举例子: 具体有力列数字: ___________分类别: __________ 打比方: ___________作比较:___________ 列图表: ___________摹状貌:___________ 作诠释: ___________引资料:___________ 下定义: ___________三、明确2018年中考说明文考试形式发生的变化:2018年中考说明文阅读样题和2017年考题从考点和形式两个方面比较的异同:明确: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不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
四、方法探究:说明文阅读的选择题,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往往运用“似是而非”的手法,即在语言形式上靠近文本原句,而在表达意义上与原句悖离。
请同学们书写选择题六步答题法:第一步:看___________,明______________;第二步:逐段读,抓____________;第三步:归 __________,再__________;第四步:审___________,明__________;第五步:明___________,扣_________;第六步:两相比,找____________。
强调:请坚信:答案就在__________中。
请切记:要有强烈的___________意识。
说明文阅读选择题的所有选项都源自提供的文本,文本与选项的不同点只在于内容的表述,当然,也包含内容的概括和整合。
因此,同学们做题时一定要准确地找出选项所对应的文本信息。
总结:说明文阅读选择题的解题步骤顺口溜:咬住原文不放松,答案就在文章中。
先看标题明对象,再读全文做标记;依据段意再整合,理清结构通大意;审读题干明方向,落实原文对应句;最后巧比看差异,得出答案较容易。
五、牛刀小试:做(2017•上海市中考)《无人机时代正在到来》第2题。
六、中考冲刺:1.做(2017•天津中考)《基因疗法离我们还有多远》一文第1题。
2.做(2017•天津中考)《基因疗法离我们还有多远》一文第2题七、教师寄语:同学们,技巧只是梯子,成绩还需练习。
方法加上勤奋,中考一定顺利!祝愿大家在中考中,考出理想的成绩!八、作业:做(2017•宁波中考)《植物爱听和谐音乐》。
附:(2017•上海市中考)无人机时代正在到来①正在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使人类进入“无人机时代”。
各种类型的机器人纷纷问世,其中会飞的机器人──“无人机”异军突起,频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②无人机,实际上就是具有飞机形状的遥控飞行装置,主要由机身、动力、螺旋桨、录音、摄像、遥控、传输以及感应等部件构成。
③无人机的发展始于军事领域。
上世纪60年代,美国军方率先使用无人机进行运输、侦查、攻击等。
之后,无人机被许多国家运用到军事领域,并且不断创新发展。
目前,我国的军用无人机在技术上已经能够通过遥控准确无误地击中目标。
④无人机由军用进入民用领城后,用途十分广泛。
地质勘探、电网巡检、交通流量统计、大气污染检测等,都可以借助无人机的一臂之力。
当地震、洪水、爆炸等灾害发生,无人机可快速飞至救灾人员无法抵达的现场,实施救援。
2013年,四川芦山地震后,在交通中断的情况下,就是通过无人机航拍灾区情况,为救灾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⑤随着生产技术的日趋成熟,无人机的造价大幅降低。
有资料表明,目前迷你无人机的制造成本已降低到三年前的十分之一左右,因此,这类曾经带有神秘色彩的无人机,已经成为集实用与娱乐功能于一体的高端玩具,进入了普通人的生活。
今天,只要你登录知名的电商平台,就可以搜索到各种型号的玩具无人机,其中数千元的就有GPS定位和图传功能,通过手机APP就能操控,航拍图像清晰,深受消费者青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⑥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双刃剑。
民用无人机的快速发展,也会给公共安全带来隐患。
美国白宫的草坪上,就曾有小型无人机坠落。
自2016年以来,上海、重庆、南京等地的国际机场都遭遇过无人机的干扰,动辄就影响百余次航班起降,经济损失巨大。
我国从2017 年6月1曰起,已正式对质量在250克以上的民用无人机,实施实名登记注册。
⑦近年来,随着纳米、仿生机器人技术的突飞猛进,出现了外形似鸟或昆虫的微型无人机,如纳米蜻蜓无人机,翼展仅5厘米,可从窗户飞进飞出,一旦飞进普通人的住宅,个人隐私就会受到侵犯。
也许数年之后,停在你书房角落里的一个蜘蛛,飞到你眼前的一只苍蝇,或者落在你窗口歌唱的美丽小鸟,正是一架微型的仿生无人机呢!⑧无人机的时代正在到来,它会走向何方?这不单是政府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所有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1. 依据文章内容,对无人机在使用中的利与弊概括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 军用无人机可进行运输、侦查、远程攻击等,提升国家军事实力。
B. 民用无人机可广泛运用于科研、交通安全、环保、救灾、娱乐等领域。
C. 无人机的发展给公共安全带来了隐患,也可能侵犯公民隐私。
D. 民用无人机的使用弊大于利,所以应该控制和限制它的发展。
2. 对第④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句话表明对无人机的介绍由军用转入民用。
B.本段通过大量详实的事例来介绍无人机的作用。
C.芦山地震的例子说明无人机已能完全替代人的工作。
D. 本段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中国无人机的发展领先世界。
(2017•天津中考)基因疗法离我们还有多远①自 1928 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到首次在医学上应用,花了13年时间。
基因疗法也像青霉素等药物的发现、发明一样,不可避免地经历着曲折起伏的过程。
因普通药物和传统疗法的局限性,生物制药公司从 20 世纪末开始把目光投向基因疗法。
近年来,基因疗法更成为业内热门的领域之一,因为它很可能成为癌症的终结者。
②人类的许多疾病,包括癌症,都是由我们身体细胞内的基因缺陷造成的。
就像盖房子必须要依赖图纸一样,构建我们复杂的躯体,也需要各种“图纸”,这就是基因蓝图。
它们允许细胞制造出相应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再来控制应有的功能。
如果基因发生突变,蛋白质就会随之改变,不再按照正常的方式工作。
而基因疗法,就是试图通过修补失效的基因,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③基因疗法目前还处在“物以稀为贵”的时期。
最典型的案例是,2015 年德国医生伊丽莎白•泰森为病人做了脂蛋白脂酶缺乏症的基因治疗,疗效很好,但十分昂贵﹣﹣一次治疗就花费了一百万美元,而且这种疗法仅针对一个人,只使用一次,成本非常高。
④基因疗法对遗传病的治疗有着巨大的潜力,可以预测,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疗法向公众开放。
2016年4月,欧洲部分国家为一些修复免疫系统的基因疗法开了“绿灯”。
2017年,治疗失明的基因疗法也将在美国通过商业许可。
⑤不过,基因疗法的风险还是很大的。
据行业杂志《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新闻》报道,前不久,就有三位患脑瘤的病人因服用基因试验药物而相继死亡。
无可置疑,任何一种成熟可靠的药物或治疗手段都需要经过一代、几代人的努力,甚至是以很多生命的代价换来的。
我们热切期盼着安全、廉价的基因疗法能早日造福人类。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略有删改)1.下面对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A.基因疗法离我们还很遥远B.基因疗法与癌症的关系C.基因疗法临床治疗的风险D.基因疗法的治疗原理与应用探索2.下面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自然段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地说明基因疗法也像青霉素一样会很快应用于临床实践。
B.第②自然段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基因蓝图比作“图纸”,生动形象地说明它对构建我们复杂的躯体有着重要作用。
C.第③自然段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目前用基因疗法治疗疾病费用昂贵,成本很高。
D.第④自然段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地说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基因疗法向公众开放。
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既介绍科学原理,又列举真实事例,向读者普及了基因疗法的相关知识。
B.第①自然段中加点的“很可能”表示估计,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第④自然段中加点词“绿灯”的意思是基因疗法可以修复人的免疫系统。
D.第⑤自然段中介绍了基因疗法失败案例的确切来源,体现了作者严谨的写作态度。
(2017•宁波中考)植物爱听和谐音乐①一群喜欢户外运动的青年男女在西双版纳勐腊县的一处原始森林,发现了一种会跳舞的树。
当时,他们长途跋涉,人困马乏,有人提议就地歇息。
一个活泼好动的年轻人拿出随身携带的收音机,播放了一曲轻松舒缓的乐曲。
这时,奇怪的一幕出现了:只见旁边的两棵小树随着乐曲晃起身子来,滑稽可爱,随行的人全被它逗乐了。
大家忘记了疲劳,跑过来欣赏小树跳舞。
有人提议:“换一首曲子,换一首曲子。
”又有人喊:“换快节奏的。
”于是,收音机的主人调了频道,换了一曲激烈的摇滚乐。
奇怪的是,刚才还在摇头摆尾的小树突然停止不动了,像是被突然吓着了似的,静静地呆立着。
这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它只会跳优美的舞蹈,不会跳强劲的舞蹈呢?于是,年轻人又调回刚才的频道,小树听了这优美的曲调,又开始摇头摆尾。
所有人都惊呆了,他们得出一致结论:小树喜欢轻柔、温和的曲子,不喜欢节奏强烈的乐曲。
②事实真是这样,小树的确是只爱听舒缓的音乐,激烈亢奋的曲调会让它进入睡眠状态。
法国农科院一位专家为了验证植物的音乐细胞究竟有多浓,异想天开地把崭新的耳机套在一棵蕃茄上,每天定时播放3个小时的音乐。
数周后,奇迹出现了,这棵蕃茄长势强劲,比周围任何蕃茄结的果实都多,而且个头儿大,每个果实平均重达两斤以上。
③还有一位科学家,每天下班后都喜欢在自家花园里拉上一段优美的小提琴曲。
打理花园的妻子惊喜地发现,濒临死亡的雏菊又重新绽放了生机。
不仅如此,(a)音乐就像兴奋剂,那些平常蔫头耷脑的花儿们听了音乐,一朵朵开得热烈而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