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务会计研究

财务会计研究

研究生试卷
年—年度第学期
课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评分: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
研究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
任课教师姓名:_____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必须写清题号;
2.字迹要清楚,保持卷面清洁:
3.试题随试卷交回;
4.考试课按百分制评分,考查课按5级分制评分;
5.阅卷后,一周内将试卷、试题、成绩单由任课教师签名后,
送有关部门。

财务会计研究
I.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一、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的《财务报告编制与列报框架》主要包
括哪些内容?其中涉及的基本假设有哪些?与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的规定有何不同?
答: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框架: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的《财务报告编制与列报框架》不是一项准则,而是用来指导解决在准则中没有直接表述的会计问题的。

然而在缺乏专门应用于某交易的准则或解释的状况下,国际会计准则第8号要求一项交易在提供和运用会计对策时必须使用其判断标准以保证会计政策所产生的信息是关联和可靠的。

为了制定这些判断标准,国际会计准则第8号第11条要求管理当局去考虑在《框架》中提供有关资产、负债、收益和费用的定义、确认标准和计量的概念。

IASC概念框架的范围,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定义财务报表的目标。

关于财务报表的目标(The Objective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IASC在其概念框架中将财务报表的目标确定为以下两个方面:(1)财务报表的目标是为使用者制定经济决策提供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变动方面的信息;(2)财务报表还用来反映管理当局履行对交付给它的资源的受托责任或经管责任的结果。

2)决定财务报表信息有用性的质量特征。

3)构成财务报表的要素的定义、确认和计量。

4)财务报表的目标是为各方面的使用者提供对制定经济决策有用的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变动的信息。

基本假设:IASC在其概念框架中,专门讨论了“权责发生制”和“持续经营”两个基本假设,没有涉及会计主体、会计分期、货币计量等会计假设问题。

(1)权责发生制(应计制):交易和其他事项应当在发生时、而不是在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收到或支付时确认,并在相关期间的财务报表中报告。

(2)持续经营:财务报表假设企业将持续经营。

如果这一假设不正确,需要进行披露并采用不同的报告基础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框架》中的表述不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没有将权责发生制视为“会计假设”,而是作为“会计基础”。

II.利润表要素确认与计量列报
二、什么是稀释每股收益?如何计算稀释每股收益?计算稀释每
股收益有何意义?
答:稀释每股收益是以基本每股收益为基础,假设企业所有发行在外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均已转换为普通股,从而分别调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以及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而得的每股收益。

计算:在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上市公司只需要考虑当期实际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份以及相应的时间权数,按照“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除以“当期实际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确定即可。

当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以融资时,由于转股选择权的存在,这些可转换债券的利率低于正常条件下普通债券的利率,从而降低了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在经营业绩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相对提高了基本每股收益的金额。

因此,考虑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影响以计算和列报“稀释每股收益”,可以提供一个更可比、更有用的财务指标。

例如,例如:凯诺科技于2006年8月发行了4.3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第一年票面利率仅为1.4%。

该公司2007年上半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223元,其6月末的股本总额约为2.84亿股,尚有1.96亿元可转债未转股,因此,凯诺科技“稀释后期末股本”约为3.23亿股(可转债可按一定比例转换为0.39亿股),稀释每股收益相应下降到0.196元,可见凯诺转债的稀释作用为12.11%。

意义:通过向外界传达现有的每股收益可能存在的稀释效应的大小,有助于压缩公司会计业绩中的“水分”,及时而充分地揭示未来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对其资本市场表现(股价水平)起到预警作用,这同时也有助于上市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完善。

三、什么是视同销售?会计准则中涉及的视同销售业务都有哪些?你
对视同销售业务的账务处理有何不同看法?
答:视同销售是指在会计上不作为销售核算,而在税收上作为销售,确认收入计缴税金的商品或劳务的转移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08修订版)第四条的规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的下列行为,视同销售货物:
(一)将货物交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代销;
(二)销售代销货物;
(三)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
(四)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
(五)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
(六)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七)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者投资者;
(八)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
目前,视同销售业务会计处理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即需要确认销售收入、然后根据销货成本与销售收入配比的原则结转销货成本;第二种方法,即不需要确认销售收入、直接结转销货成本,按计税价格计算销项税。

上述八类视同销售业务具体采用哪种方法进行会计处理,我们进行如下分析。

III.资产负债表要素确认与计量及列报
四、你认为商誉是否属于企业的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准则中没有规范
的资产,是否一定不属于企业的无形资产?请简述理由。

答:我个人认为商誉不属于企业的无形资产,这是由商誉的本质特性决定的:一般认为,商誉是指能在未来期间为企业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经济价值,或一家企业预期的获利能力超过可辨认资产正常获利能力(如社会平均投资回报率)的资本化价值。

它是企业整体价值的组成部分,它是由顾客形成的良好声誉、企业管理卓著、经营效率较好、生产技术的垄断以及地理位置的天然优势所产生的。

这些特性也决定了商誉的附着性,它一旦离开企业,本身就不存在价值,所以商誉并不能作为一项资产而买卖。

而无形资产(Intangible Assets)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无形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1、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容易得出,商誉的成本并不能可靠的计量且其具有不可辨认性,所以,我认为商誉不属于企业的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准则中没有规范的资产不一定不属于企业的无形资产,因为:无形资产准则规定,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土地使用权,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这些都不是在无形资产准则中规范的无形资产。

五、长期待摊费用是否符合资产的定义和确认条件?为什么国际会计准则和中国会计准则都没有将长期待摊费用作为资产负债表中至少应当单独列示的资产项目?
答:长期待摊费用符合资产的定义和确认条件,因为:
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费用,包括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在1年以上的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股票发行费用等。

其具有一下特征:①长期待摊费用属于长期资产,②长期待摊费用是企业已经支出的各项费用,③长期待摊费用应能使以后会计期间受益。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有控制的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是企业、自然人、国家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来计量收支的经济资源。

资产的特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①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②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③资产是有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从长期待摊费用和资产的特征可以看出,长期待摊费用是资产的组成部分,因为长期待摊费用能使以后各期受益,也就是说,长期待摊费用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且长期待摊费用的形成也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所以,长期待摊费用符合资产的定义和确认条件。

中国新会计准则规定“长期待摊费用”中在一年内摊销的部分,在资产负债表“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项目填列。

长期待摊费用属于资产的一部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