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知道酸和碱之间能够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并理解盐的概念。
2. 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初步了解中和反应发生的原理,并能书写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二、能力目标
通过活动与探究认识酸和碱之间能够发生中和反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比能力、分析能力。
三、情感目标
让学生认识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方法可以获得化学知识,体验到化学活动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实验证明中和反应的发生。
教学难点
从离子的角度初步了解中和反应发生的原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情景导入:展示腌制的松花蛋图片。
介绍:松花蛋腌制过程中生成了碱,吃起来有涩味,蘸少量醋(含醋酸)食用,涩味会消失。
质疑:涩味消失是否会因为碱和醋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呢?
提出假设:碱和酸能发生化学反应
二、新课教学
演示实验: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滴加稀盐酸,观察现象。
学生观察现象,思考、交流。
引导:是否没有明显现象就说明氢氧化钠没有反应?怎样才能有明显的现象证明试管中的氢氧化钠已经反应了?
学生联想:可以用指示剂紫色石蕊或无色酚酞。
讨论、交流、设计方案。
方案1:NaOH溶液(无色)→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滴加盐酸,震荡→溶液红色慢慢消失。
方案2:盐酸(无色)→滴加酚酞溶液→溶液无色→滴加NaOH溶液,震荡→溶液仍无色。
方案3:NaOH溶液(无色)→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变为蓝色→滴加盐酸,震荡→溶液变为紫色。
方案4:盐酸(无色)→滴加石蕊溶液→溶液红色→滴加NaOH溶液,震荡→溶液变为紫色。
评价活动:各小组,从现象是否明显、是否容易观察的角度,分析评价各个方案。
学生交流、讨论,最后得出:方案1为最佳方案。
演示实验: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滴加酚酞溶液→逐滴滴加稀盐酸。
实验现象:红色慢慢消失。
归纳: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提出问题:为什么酸和碱能够发生反应?
播放课件:(水很稳定)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微观示意。
提醒:(1)注意观察反应前,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存在哪些粒子?反应后,生成物溶液中存在哪些微粒?
(2)对比反应前后粒子种类的变化,你认为上述变化中参与反应的粒子有哪些?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写出反应方程式。
学生观看反应的微观示意,理解反应实质,写反应方程式:NaOH+HCl=
NaCl+H2O
巩固练习: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氢氧化钠和硫酸:;
(2)氢氧化钙和盐酸:。
设疑:对比以上三个反应方程式,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上有何共同点?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盐的概念及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
(1)中和反应: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
酸+ 碱=盐+ 水
(2)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自主学习: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61页,并交流讨论下列生活实例,解释相关问题:
(1)解释“向酸性土壤中洒熟石灰”的秘密。
(2)一些工厂排除的污水中含有酸,要除去它,可加什么物质最合适?
(3)松花蛋味涩(呈碱性),食用时除去涩味方法的原理是什么?
(4)被蚊虫叮咬处肿成大包,这是蚊虫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可涂一些碱性物质(如NH3·H2O)的药水,可减轻痛痒,其中的原因?
(5)某人患胃酸过多症后,医生建议吃含有Al(OH)3的药丸,请用方程式解释其原理。
归纳: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三、本课小结
1.酸碱中和反应原理、实质
2.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四、板书设计
1. 中和反应
(1)中和反应: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
酸+ 碱=盐+ 水
(2)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2. 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让学生学会用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度,能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测试一些物质的pH。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严谨的实验态度。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 通过亲自实验,体验成功的喜悦。
2. 通过测定不同溶液的PH,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pH测试方法。
教学难点
pH测试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 请同学们将5束头发分别放进盛有不同pH(1、4、7、10、13)溶液的小烧杯中,等会观察。
2. 取1滴管稀硫酸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判断酸性变强还是变弱?
二、新课教学
1. 酸碱度的表示法——pH
教师:溶液的酸性、碱性有强有弱,如何表示出溶液酸碱性强弱程度呢?
明晰:pH
组织学生阅读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有关内容并思考问题:
①pH的范围②测定pH的方法③pH的大小与溶液的酸碱性的关系
展示一种PH试纸和比色卡,介绍pH试纸的使用方法。
①pH范围:0~14
②pH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pH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酸性增强中性碱性增强
实验探究一:
教师: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1)溶液pH< 7的有稀硫酸、稀盐酸,显酸性。
溶液pH >7的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显碱性。
溶液pH =7的是蒸馏水和氯化钠溶液,显中性。
(2)酸性溶液pH < 7,酸性越强pH越小。
碱性溶液pH > 7,碱性越强pH越大。
教师:日常生活中的不同物质哪些显酸性,哪些显碱性,哪些接近中性?
显酸性的是橘子汁、白醋,显碱性的是肥皂水、洗涤剂,接近中性的是白糖水、自来水。
2. 组织学生读教材第63页图10-19“身边一些物质的pH”,了解溶液酸碱度的重要意义。
(1)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的pH溶液中才能进行。
(2)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为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
(3)测定定雨水的pH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
(4)测定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的pH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教师指导阅读教材第64页的“资料卡片:人体内的一些液体和排泄物的正常pH范围”,帮助人们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
实验探究二: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
思考交流:(1)我们使用的洗发用品是酸性的还是碱性的?
(2)洗发时,用过洗发剂后再使用护发素,这样对头发有保护作用,怎样解释?
(3)从清洁效果和保护头发的角度考虑,你认为怎样选择洗发用品比较好,说出你的理由?
三、课堂小结
1. 溶液酸碱度可用pH表示,用pH试纸可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2. 酸性溶液pH < 7,酸性越强pH越小;碱性溶液pH > 7,碱性越强pH越大;中性溶液pH = 7。
3. 溶液酸碱度在实际生活中有重要意义。
四、板书设计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 pH范围:0~14
2. pH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pH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中性
酸性增强碱性增强
pH< 7溶液呈酸性
pH >7溶液呈碱性
pH =7溶液呈中性
3. 测定溶液pH的方法
4. 了解溶液酸碱度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