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数控电火花成型机床实验实验一基本操作一、实验目的1. 了解该机床的坐标系统;2. 了解该机床的基本特性;3. 了解该机床工作原理;4. 了解对一个编程的编制、调用及加工过程;5. 掌握开机、关机的操作步骤;6. 熟练掌握手控盒各键的操作;7. 掌握回原点的操作步骤;8. 掌握各功能页面的相互切换。
二、实验设备1. 数控电火花成形机;2. 铜棒料Ø20X100mm;3. 钢板200X200X30mm。
三、实验要求1. 装夹电极要牢固,工件装夹在工作台的有效区内;2. 机床在运动过程中,实习人员不准用手触摸电极及工件;3. 实习人员必须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独立操作。
四、实验内容1. 开机操作过程(1)打开电源主开关(如图III_1-1所示,在数控电源柜的左侧);(2)打开急停按钮(位于控制面板及工作台两处);(3)按电柜控制面板上的绿色按钮,系统NC即启动,屏幕上显示出如图III_1-2所示准备屏的画面;(4)按电柜控制面板上的白色按钮,系统动力部分即启动;2. 回原点操作过程(返回机床的绝对零点)(1)开机显示准备屏后,按键盘上的光标键,选择回原点模块,再按键盘上的Enter 键开始执行,这时回原点功能块变为黄色,光标在选择区开始处(见回原点页面示意图III_1-3);(2)仔细检查机床回原点的路径有无障碍,用键盘上的↑或↓键,将光标移到三轴回原点处;(3)按键盘上的Enter键开始执行,回原点的顺序为Z、Y、X及C轴,当达到原点后,56各轴显示的坐标值自动变为零;图III_1-1 SF211电火花机床外形图图III_1-2 准备屏示意图(4)也可以用键盘上的↑或↓键,选定一个轴,单独回原点。
3. 利用手动盒移动机床各轴(1)选择手控盒上的点动速度选择键(如图III_1-4所示),开机后系统默认为中速,57每按一次该键点动速度,按下列顺序变化:中速→单步→高速→中速;当选择了单步档时,每按一次所选取轴向键,机床移动0.001mm,中速和高速各分别为0~9共20个档,0档速度最大,9档速度最小,对应的速度为900~10mm/分钟;图III_1-3 回原点页面示意图图III_1-4 手控盒示意图58(2)选择点动轴及其方向(如图III_1-4所示);(3)观察机床运动的过程。
4. 调入演示加工程序(1)按键盘上的Alt-F3从准备屏进入编辑屏;(2)按F1键将硬盘或软盘上的NC文件装入内存缓冲区内;(3)屏幕上提示:从硬盘(按C)或软盘(按B)装入?(4)本实验的演示加工程序已在硬盘中,所以按C键,屏幕列出硬盘中所有的NC文件;(5)用键盘上的↑或↓键,选择ZHANGQI.NC文件(演示加工程序);(6)按键盘上的Enter键,编辑屏将显示ZHANGQI.NC演示加工程序。
调入程序的详细步骤将在实验三做具体说明。
5. 执行加工程序(演示加工程序)(1)按键盘上的Alt-F2键,从编辑屏进入加工屏;(2)按键盘上的F8键,将光标从工艺数据选择区移动到加工程序显示区;(3)按键盘上的Enter键,将自动执行加工程序。
执行加工程序的详细步骤将在实验四做具体说明。
6. 关机操作过程(1)将各轴移到靠近机床绝对零点附近;(2)按电柜控制面板上的白色按钮,系统动力部分即关闭;(3)分别按下两处的急停按钮,系统NC部分关闭;(4)关闭电源主开关(在数控电源柜的左侧)。
五、实验记录1. 记录回零过程的步骤;2. 记录手动移动各轴的极限值;六、课后习题1. 点火花机床的工作原理?2. 在手动移动各轴时,如果超过极限,将如何处理?3. 在手动移动各轴时,如果电极与工件碰撞,会怎样?59实验二系统功能及操作一、实验目的1、掌握该机床准备屏上的九个功能;2、进一步掌握“回机床原点”的操作步骤;3、能够利用本系统提供的找正功能,准确定位(找内中心、外中心及角的尖点);4、熟练掌握通过输入数值使坐标轴移动到给定点;5、通过对“感知”的实践操作,进一步理解“感知”的概念;6、熟练掌握坐标系的设定。
二、实验设备1、数控电火花成形机;2、电极(紫铜棒料Ø20X100mm);3、工件(钢圈Ø80X60X40mm,钢板200X200X30mm);三、实验要求1. 由实验教师先将两个工件分别装夹在工作台的有效区内;2. 须由实验教师将整个实验过程演示后,学生再分组进行实验操作;3. 机床运动过程中,实习人员不准用手触摸电极及工件;根据实验要求,以钢圈内孔中心为基准设定工件坐标系G54的操作步骤:601. 开机之后,先回机床原点2. 设坐标系(1)用键盘上的↑或↓键,移动光标至“选坐标系”图标后,再按键盘上的Enter 键或直接F6键进入选坐标系功能页面;(2)用键盘上的空格键,来改变坐标系为G54(系统共有G54~G59六个坐标系);(3)按F10键退出此模块。
3. 利用手动盒调整坐标轴(1)使用手动盒上的点动轴及其方向键,选择点动速度为快速,分别移动各个轴,使电极接近工件;(2)再选择点动速度为中速,分别移动各个轴,使电极底部接近工件表面上方大约为5mm左右。
4. 让电极与工件接触,以便定位(1)用键盘上的↑或↓键,移动光标至“感知”图标后,按键盘上的Enter键或直接按F5键进入感知功能页面,如图III_2-2所示;(2)用键盘上的↑或↓键,选择感知的方向(—Z);(3)输入感知后的回退量1000(1000为1000μm);61(4)用键盘上的空格键,选择感知速度(5mm/Min);(5)选择完毕后,按键盘上的Enter键开始执行(电极距离工件1mm),如图III_2-3(a)的位置,执行后按F10键退出此模块。
本系统输入距离数值的单位均为μm,以后将不再说明。
5. 通过输入数值使坐标轴移动到给定点(1)移动光标至“移动”图标后,按键盘上的Enter键或直接按F4键进入移动功能页面;(2)用键盘上的↑或↓键,选择移动轴(X轴);(3)用键盘上的空格键切换到增量方式(绝对方式和增量方式可相互切换);(4)输入要移动的坐标值(40000);(5)按键盘上的Enter键即开始执行,执行结果如图III_2-3(b)所示。
6. 自动确定一个型腔在X向或Y向上的中心(1)用键盘上的↑或↓键,移动光标至“找内中心”图标后,按键盘上的Enter键或直接按F7键进入找内中心功能页面;(2)用键盘上的↑或↓键,来选择移动X向行程,并输入坐标值(15000);(3)选择Y向行程,并输入坐标值(15000);(4)用键盘上的空格键来改变速度(有1~9个速度档,1档最快,9档最慢);(5)用键盘上的↑或↓键,移动光标选在X轴上找内心;(6)按键盘上的Enter键,开始执行;(7)再用键盘上的↑或↓键,移动光标在Y轴上找内心;(8)再按键盘上的Enter键,开始执行,执行后按F10键退出此模块。
7. 把当前点设为工件坐标系(1)用键盘上的↑或↓键,移动光标至“置零”图标后,按键盘上的Enter键或直接按F2键进入置零功能页面;(2)用键盘上的↑或↓键,移动光标来选择置零轴,本实验选择“都设零”处;(3)按键盘上的Enter键,系统将完成设置坐标系。
8. 用手动盒任意移动三个坐标轴离开工件零点(要求学生要记录该点坐标值)9. 回到当前坐标系的零点(1)用键盘上的↑或↓键,移动光标至“回零”图标后,按键盘上的Enter键或直接按F3键进入回零功能页面;(2)用键盘上的↑或↓键,移动光标选择要回零的轴。
可以选单轴回零,也可以选择X、Y、Z、C四轴同时都回零;(3)选择完毕后,按键盘上的Enter键开始执行。
执行完毕后,机床各轴又回到事先设定的零点上。
以上几点为设置工件编程坐标系的全部步骤。
根据实验要求,以钢板角为基准设定工件坐标系G55的操作步骤:1. 按照上面的操作步骤将电极移动到钢板角的左上方,步骤从略2. 自动测定工件拐角(1)用键盘上的↑或↓键,移动光标至“找角”图标后,按键盘上的Enter键或直接按F9键进入找角功能页面,如图III_2-4所示;6263(2)用键盘上的 ↑ 或 ↓ 键,来移动光标到X 向行程处; (3)输入X 轴方向上的快速移动距离(30000);(4)用键盘上的 ↑ 或 ↓ 键,来移动光标到Y 向行程处; (5)(4)输入Y 轴方向上的快速移动距离(30000);(6)用键盘上的 ↑ 或 ↓ 键,来移动光标到Z 轴下移距离处; (7)输入Z 轴向下移动的距离(15000); (8)用键盘上的空格键选择感知速度(5); (92); X 向行程X 向行程Y 向行程Y 向行程 下移距离 下移距离 感知速度 感知速度 选择角选择角(输入数值前)(输入数值后)图III_2-4找角页面示意图(10)选择完毕后,按键盘上的Enter 键开始执行,执行后的结果如图III_2-5(a )所示。
图III_2-5(a ) 图III_2-5(b ) 3. 通过输入数值使坐标轴移动到给定点(1)用键盘上的↑ 或 ↓ 键,移动光标至“移动”图标后,按键盘上的Enter 键或直接按F4键进入移动功能页面;(2)选择移动轴(X 轴);(3)用键盘上的空格键切换到增量方式(绝对方式和增量方式可相互切换); (4)输入要移动的坐标值(10000),即电极的半径值; (5)选择移动轴(X 轴);(6)输入要移动的坐标值(-10000),即电极的半径值;(7)按键盘上的Enter 键即开始执行,执行结果如图III_2-5(b )所示。
4. 设坐标系(1)用键盘上的↑ 或 ↓ 键,移动光标至“选坐标系”图标后,再按键盘上的Enter 键或直接F6键进入选坐标系功能页面;(2)用键盘上的空格键来改变坐标系为G55; (3)3)按F10键退出此模块。
5. 当前点设为工件坐标系(1)用键盘上的↑或↓键,移动光标至“置零”图标后,按键盘上的Enter键或直接按F2键进入置零功能页面;(2)移动光标选择轴向,本实验选择“都设零”处;(3)按键盘上的Enter键,系统将完成设置坐标系。
五、实验记录1. 列表记录本实验各轴的坐标值2. 计算G54与G55坐标系各轴之间的相对差值。
3. 计算G54和G55坐标系与机床原点各轴之间的相对差值。
六、课后练习1. 如图III_2-6所示零件图,试在圆柱中心上方1mm处设置工件坐标系G54,试在长方体中心的上方设置工件第二坐标系G55,写出它们的操作步骤。
图III_2-6 零件图2. 根据上图,说出工件坐标系G54与G55是如何转换?64实验三手动/自动生成程序及加工一、实验目的1. 进一步熟练掌握准备屏内的9个功能;2. 熟练掌握使用自动生成程序系统的编程;3. 掌握电火花加工原理;4. 了解加工中使用的平动功能及几种常见的平动类型;5. 了解加工条件(条件号)内所涉及的一些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