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外几种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几种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李 安(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北京 100871)国外几种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摘 要: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更促使其快速发展。

本文介绍了国外行之有效的几种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总结了国外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经验,同时回顾了我国在这方面的成就,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信息资源;开发研究/共建共享Abstract:Join t cons truction and sharing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develop ment of knowl edge based economy society,and is accelerated by the techniques of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several foreign models of joint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sum marizes the experiences of foreign coun tries,reviews the achievements China has made in this field,and finally gives some suggestionsKeywords:information resources;development research/joint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现代社会,管理知识及其有效利用与创造知识同等重要,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这不仅体现在图书情报和信息服务领域,也体现在各行各业之中。

本文旨在介绍国外行之有效的几种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并提出对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一些建议。

笔者搜索了中国期刊网、重庆维普数据库、UMI数据库、UBSECO 数据库中有关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文献,特别注意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中国家的经验,介绍了4种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1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1 1 馆藏地域协作模式地域协作模式主要指一个地区或全国范围内的不同地域的图书情报和信息机构之间的合作。

共享的资源集中采购和存储在一个地点,这一个中心点的运作由各个成员馆、政府和私人机构共同资助。

这一模式的实质在于创造一个新机构实施共享工作。

这一模式的并不十分恰当的例子是大英图书馆。

大英图书馆是非外借图书馆,当其他图书馆的资料无法满足读者需要时,读者可申请办证。

凭借该图书馆在印刷、手稿、录音资料等举世无双的地位,大英图书馆一年接待读者100万人次以上,在阅览室使用书刊420万册次。

但是向它借阅图书的图书馆则只是用户角色,并不是合作者。

1 2 馆藏主题协作模式主题协作模式目标在于发展基于共享的专题馆藏。

第一种模式可能会限制主题集中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主题协作模式能将同一主题的资源集中在一起,方便用户从专题角度查找文献。

同第一种模式相类似的是,馆藏也需要集中采购,并存储在相关地点。

这一模式典型的例子是瑞典的联盟模式(Consorti um Model)。

联盟模式包括瑞典6个主要科技图书馆,这一系统通过协调活动建设国内的科技文献资源。

印度在主题协作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在德里的全印科学文献中心(Indian National Scientific Documentation Center, INSDOC)建立的国家科技图书馆在科技信息服务领域主要进行以下工作:1)收藏不同科技领域的信息资源。

2)为科技社团提供信息服务。

3)为印度和国外的信息系统和服务提供适当链接,并提供数据库检索入口。

4)发挥科技信息国家知识库的作用。

5)为信息科学和服务培训人力资源。

6)采用适当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信息网络和服务的质量与数量。

1 3 馆藏组织协作模式组织协作模式旨在发展同一组织内部各机构的资源共享。

印度科学和产业研究中心(Centre for Scientific and In dustrial Research,CSIR)及肯尼亚的医学信息共享均遵照这一模式。

肯尼亚医学研究机构(Kenya Medical Research Insti tute,KE MRI)正在编制肯尼亚医学机构研究和使用的数据和目录。

肯尼亚的医学专业协会也正在编制一本专业机构目录,以便彼此联系,共享资源。

非洲医学研究基金会(African Medical and Research Foundation,AMREF)是一个私人100第27卷2004年第1期 在国外 ITA的非政府组织,也在帮助建立医学信息共享。

另外,肯尼亚还建立了健康网Healthnet,这是一个远程通信网络,专门提供医学信息。

1 4 协作采购制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成员图书馆共同协调采购工作,避免信息资源重复建设。

成员馆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决定对资源共享的支持程度和水平。

印度在这方面有不少成功的经验。

印度理工大学(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IIT)各图书馆在1998年前多次召开信息资源共享讨论会议,1998年之后,所有分校图书馆达成信息资源共享协议,力求做到以下几点:1)发展信息资源共享的图书馆组成一个联盟(Consor ti um)。

该联盟成员将有效馆际互借作为信息资源共享的措施之一。

包括印刷型出版物和电子出版物。

2)每一个成员馆都作为一个供应者,提供一系列或某一个主题的期刊,并保持订阅这些期刊,没有协会统一协调和批准,不能擅自退订或自行处理。

3)每一个成员馆将提供自己馆藏的统一目录,并保证其他馆也能利用。

4)所有成员馆开辟一个E mail帐户,以发送在线电子文件。

德里图书馆网络(Delhi Library Network,DELNE T)是一个很好的例子,DELNE T的初衷在于通过建立图书馆间网络促进信息资源共享。

它所做的工作除了为用户提供计算机化服务,协调馆藏发展,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复本订购外,还收藏、存储和发送有关信息。

目前,DELNET已经建立了图书联合目录、现刊联合目录、光盘数据库、印度专家数据库、期刊论文数据联合目录、视频记录联合目录、乌尔都语数据库。

DELNE T是印度第一个图书馆协作网络,现已有160多家图书馆作为成员馆加入,共享数据库也有很大发展。

另一个例子是印度的信息图书馆网络(Information Li brary Networking,INFLIBNE T)。

该网络参与学术和研发机构的信息资源共享,协调6个主要成员馆之间的文献传递服务。

同时,该馆还建立了图书、论文、连续出版物、专家、科研项目的联合数据库。

这些数据库都提供网络检索途径。

2 对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启示以上几种国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各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各个模式也不是互相排斥、非此即彼的。

我国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历来给予高度重视,尤其是网络环境下,借助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CALIS系统于1998年启动以来,建立了文理、工程、农学、医学4个全国文献信息中心、7个地区中心和1个国防信息中心,以及一系列国内外文献数据库。

联合目录数据库中包含了124个成员馆的115万条书目记录、260万条馆藏记录和5500种刊物的137万条中文现刊目次记录。

开展了公共目录查询、信息检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网络导航等网络化、数字化文献信息服务。

该系统通过CERNet把各高校图书馆连接成一个整体,改变了过去一校一馆孤立发展的模式,推动了高校图书馆的整体化建设。

此外,经科技部、中科院等5部委(院)的共同努力和积极筹备,虚拟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2000年6月12日在京成立,这标志着国家科技文献资源基础建设的启动,标志着科技系统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改革试点进入实质性的实施阶段。

2002年4月,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正式启动,截至同年底,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20家省级分中心资源建设总量就达到200GB。

在某一程度上说,虚拟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属于专题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领域。

但是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在整体规划、团结协作、政策保障、技术支持等方面仍存在着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地方,国外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参考。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有自己的国情,在借鉴外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经验的同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2 1 以地域协作模式为主我国地域辽阔,图书情报和信息机构星罗棋布,分属不同层次和不同系统。

因此建议我国采用地域协作模式为主的方式,建立国家中心、省级中心和市(地)中心,由三级中心组成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

国家中心起领导作用,统一协调全国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省级中心接受国家中心的领导,协调国家与地方的信息供需,同时参与省级信息资源的规划、建设和实施;市(地)中心在省级中图1 信息资源组织结构图心的指导和协调下开展工作。

世界各地的信息可以在3个层次顺利通行。

其组织结构见图1。

2 2 注意各个独立单位的特色(专题)资源101情报理论与实践ITA 在国外在三级网络协调工作的基础上,做好上文所提到的主题模式共享层面工作。

各机构根据自身馆藏和地域优势,建设好特色或专题文献资源和数据库,包括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

在共建共享的活动中,各图书情报信息机构既是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者和参与者,又是终端用户。

只有突出特色,才能发挥参与者和建设者的作用,吸引广大用户。

在以地域协作模式为主的同时,在特色和专题共建共享资源达到一定规模时,应打破地域界限,建立特色或专题的共享网络。

2 3 在制度层面上推广图书馆联盟国外的实践证明,图书馆联盟(Library Consortia)是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组织形式,图书馆联盟是图书馆之间为降低成本,共享资源而共同发起的联合体,有由政府主办的,也有自发组织的,有集中型的,也有分布式的。

在网络环境下,联盟的重心在于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通过集体采购或租赁方式,降低电子信息资源的价格,同时实行资源共享。

联盟从事的工作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创建标准化的计划和服务项目。

2)改进获取文献资源的操作过程。

3)扩大有用的电子资源。

4)进行整体的设备规划及维护工作。

5)提供培训和咨询。

6)开展数字参考服务等。

1997年,国际图书馆联盟协会(International Coalition of Library Consortia,ICOLC)成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