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题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题

2013年11月27日
一、简述宋代的各类说唱音乐的艺术特点,内容及演唱方式。

宋代说唱音乐的形式极其多样,如说话,银字儿,讲史,说经,弹唱因缘,说浑话,诸宫调,唱赚,嘌唱,鼓子词,陶真,涯词,道情,渔鼓,叫果子等的,基本上都属于说唱音乐的范畴。

现将其中主要的几种艺术形式做简要介绍:
二、简述杂剧和南戏的艺术特点
杂剧
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早的戏曲种类。

以其发展衍变地域和时期的不同,又可分为宋杂剧、金院本和元杂剧。

就其音乐——北曲来说,则是一种早期的以曲牌体为特色的重要声腔系统。

它吸收、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的优秀成果,对当时的南戏和明代以来南北各种地方声腔剧种给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在中国戏曲艺术发展的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杂剧”最早见于唐代,那意思和汉代的“百戏”差不多,泛指歌舞以外诸如杂技等各色节目。

“杂”谓杂多,“百”也是形容多;“戏”和“剧”的意思相仿,但都没有今天“戏剧”的意思。

到了宋代,“杂剧”逐渐成为一种新表演形式的专称;这一新形式也确实称得上“杂”的,包括有歌舞、音乐、调笑、杂技,它分为三段:第一段称为“艳段”,表演内容为日常生活中的熟事,作为正式部分的引子;第二段是主要部分,大概是表演故事、说唱或舞蹈;第三段叫散段,也叫杂扮、杂旺、技和,表演滑稽、调笑,或间有杂技。

三段各一内容,互不连贯。

杂剧的音乐,有些直接取自宋大曲,有些则来源于民间小曲。

但宋大曲一般只取唐大曲的一部分,称为“摘遍”;宋大曲的结构也已远较唐大曲简单。

北宋以后,杂剧既有随南宋南迁的,也有为金所继承的,金继承的宋杂剧也称院本,性质上与宋杂剧却没有区别。

北宋末南宋初,也就是12世纪,南方也产生了一种与宋杂剧不同的戏曲南戏,又叫戏文,又因为产生地在浙江温州,所以又叫温州杂剧、永嘉杂剧。

南戏完全表演故事,结构可随故事变化,不象宋杂剧基本由三段构成。

南戏音乐以南方流行的小曲、歌谣为主,大概后来受到宋杂剧的影响,也采用唱赚、词调和大曲的部分曲调。

南戏虽不讲究宫调,时间久了却也自然形成了集曲成套的规律,曲牌联接已有一定次序。

在南戏的舞台上,一般角色也可歌唱,因此便有独唱、对唱、合唱等各种形式,音乐的路子显得开阔了。

宋代的杂剧是由滑稽表演、歌舞和杂戏组合而成的一种综合性戏曲。

北宋时盛行于东
京,南宋时临安也很流行。

演出时一般由四个角色组成,有的增添一人。

北宋的杂剧分为“艳段”和“正杂剧”两个部分。

“艳段”是在正剧上演前表演的一段日常生活中的熟事。

“正杂剧”又分为两段,表演一个完整的故事,是杂剧的主体。

到了南宋,杂剧变为三个部分,即“艳段”“正杂剧”“杂扮”。

“杂扮”是由民间的滑稽戏演变而来的,作为杂剧之后的散段,又称“杂班”或“拔扣”。

后来,北方的杂剧逐渐发展为,南方的杂剧逐渐发展为。

宋杂剧,宋代各种歌舞、杂戏的统称。

也是中国戏曲的最早形式。

金元时称为院本。

演出时先演一节由五个脚色出场的小歌舞,称为“艳段”;再演“正杂剧”,内容或是一段滑稽戏,或是以大曲曲调演唱故事。

南宋吴自牧《武林旧事》载有“官本杂剧”剧名二百八十个。

南戏也叫“戏文”,是南曲戏文的简称,由于最初产生于浙江温州一带,所以又叫“温
州杂剧”或“永嘉杂剧”它是在南方民间歌舞小戏的基础上发张起来的,又不断吸收了宋杂剧和其他音乐形式的成分,逐渐趋于成熟
南戏,就是宋元时代流行在我国南方地区的用南曲演唱的戏曲艺术。

民间俗称戏文,或称为南曲戏文,简称南戏文。

因起源于浙江温州(永嘉)地区,故又名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南戏有如下一些特点:
南戏熔歌唱、舞蹈、念白、科范于一炉,表演一个完整的故事。

由于故事情节比较曲折,剧本一般都是长篇,数倍于杂剧。

南戏运用南方曲调,韵律、宫调均无严格规定,不受宫调限制,且可随时换韵。

乐器以鼓板为主。

南曲细腻委婉的特点使南戏更适于演唱情意缠绵、脂粉气较重的故事。

一般采用五声音阶。

温州南戏形成后,在东南沿海各地传播,由于各地方俗唱的不同,又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南曲声腔,如、、、。

南戏的演唱方式,极其多样化,可以有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而且登场的各个角色全能歌唱,每个套曲也不限制只能由一人歌唱,甚至一个曲牌也经常是几个人分唱的.但更多的则是几人分唱最后合唱的形式.
南戏的角色主要有生、旦、净、末、丑、外、贴等七种,演唱的方式比较自由,富于变化,没有一人主唱的规定,根据各种上场的角色需要均可演唱唱,且创造了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演唱形式。

这种演唱方式比杂剧一人主唱的形式要合理得多,更有利于表达复杂的故事内容和人物性格。

在使用曲牌方面,南戏已经形成了一些固定的连缀习惯。

南戏不仅使用南曲,而且也吸收了北曲的曲牌,创造了“南北合套”的形式。

南北合套的运用,丰富了南戏的音乐,对其南北合流具有重大的影响。

宋代的杂剧和南戏,虽然还有一定的原始戏曲成分,形式较为简短,但对元代杂剧和元、明传奇的高度发展,无疑起到了开拓性的作用,在我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