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金属使人造材料,是可以再生的材料;了解金属的性能及用途。
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金属特点的观察实验活动中体验合作与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道探究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区分什么是实施;能对研究过程的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金属的性能及用途。
教学难点:金属的性能。
三、教学准备
导线、小灯泡、电池、木筷子、铁筷子、铁钉、木筷子、铁筷子、热水、榔头、铜片、易拉罐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对于“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盛大阅兵式还记忆犹新吧!我们今天来重温一下当时的场景,请看视频!
播放视频:《大阅兵》
看过这段阅兵式后,你是否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是否被强大的国防装备所折服?那你知道吗?这些装备都是由一些特殊的金属材料制成的。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金属》这节内容吧。
板书课题:金属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实际上也是材料应用的发展史,人类从石器时代进入青铜器时代,继而进入铁器时代。
你知道为什么铁器比青铜器发展的要晚吗?请看视频。
播放视频:《为什么先有青铜时代后有铁器时代》
在100多年前,人们又发现和利用了铝。
这些金属材料的应用促进了社会的
发展。
这些金属材料可分为纯金属和合金两种。
(二)我们来研究金属有什么特点
金属有什么特点呢?
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金属制品呢?谁能举例说一说?
2.这么多的金属制品,你觉得为什么这些物品用金属来做而不用别的材料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经验,猜一猜金属除了坚硬还有哪些特性?
(1)能导电:(看到电线)真的吗?出示小灯泡,如果想让这个小灯泡亮起来,是不是就必须有电呀?电在电池里(出示电池),这是一根金属芯的电线,如果我用这根电线将电池的正、负极和小灯泡连起来,小灯泡亮了就能证明金属导电,如果小灯泡不亮就证明金属是不能导电的。
(2)易导热:老师这里有一根木筷子和铁筷子,同时放到热水里,你觉得谁传热快?怎么判断呢?(过一会儿,用手摸上端)
(3)有光泽。
摸一摸、看一看你手里的铁钉,或联系你的生活经验,金属还有什么特性?
(4)延展性:其实金属还有一个特性大家比较难发现,老师这里有一根金属棒,先看看没敲打之前,金属棒的形状是怎样的?(圆柱形)
现在我用榔头敲打这跟金属。
大家看,它怎么了?(扁了,薄了)
是啊,我们把金属可以拉成丝或打成薄片的特性叫做延展性。
3.利用金属的这些特性,人们把金属加工成了各种物品。
【播放视频】《金属的性质和用途》
(三)金属从哪里来
同学们回家进行了“金属从哪里来”的资料搜集,你们说一说金属从哪里来呢?
通过同学们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出,金属的来历有两种:第一种是通过金属矿石提炼而成;第二种是通过回收废弃旧金属重新加工而成。
教师出示课件。
将废旧金属运送到“废旧金属加工厂”进行冶炼,重新加工成金属。
所以说,金属是一种可回收利用的再生材料。
饮料罐的故事
1.出示饮料罐,了解饮料罐。
2.了解饮料罐的制作过程,是利用金属的什么性质做成的?(延展性)
(四)哪些地方用到金属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看一看哪些物品是金属制成的?
锁、椅子、电视、电灯……
那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金属制成的呢?
火车、汽车、轮船、锅、勺、铲子、洗衣机、电冰箱……
(五)课堂练习
1.金属容易拉成丝或打成薄片,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
()
2.用金属铁做成锅,利用了金属的导热性。
()
3.用金属铜做成电线,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
()
4.用金属铝做成饮料罐,利用了金属的导热性。
()
答案:1.√ 2.√ 3.√ 4.×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在这节课中的收获可真多,虽然金属是可回收利用的材料,但我国金属资源比较缺乏,仅钢材使用量今年就突破4亿吨,所以我们要学会节约。
节约要从小事做起,课下请同学们准备一个收集筒,回收废旧金属物品,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好吗?
板书
金属
金属材料:纯金属、合金
金属的重要物理性质: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金属从哪来:金属矿石提炼、废旧金属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