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料推荐------------------------------------------------------图腾的功能与图腾崇拜图腾的功能与图腾崇拜[摘要] 图腾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原始宗教形式。
图腾崇拜表面上看是对动物、植物的崇拜 , 但其实质却是对祖先的一种崇拜形式。
图腾有认同祖先的功能 , 在一定的文化圈中 , 同一图腾信仰也就意味着同源共祖。
图腾也是最早的社会组织的标志和象征 , 它对于氏族内部的团结和实行氏族外婚具有重要意义。
每个部落对本氏族的图腾都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祭祀仪式 , 都有着严格的图腾禁忌 , 对图腾兽要保护和尊重。
但在某个特定的宗教仪式中 , 图腾兽因其在信仰中的特殊地位也常常被作为圣餐分食 , 或作为牺牲来祭祀祖先。
[关键词] 图腾; 祖先崇拜; 氏族标志; 图腾祭祀; 图腾圣餐; 图腾牺牲图腾崇拜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原始宗教形式。
“图腾” 一词最早出现在 18 世纪末约翰· 朗格的《一个印第安译员兼商人的航海与旅行》一书 , 该书说: “野蛮人的宗教性的迷信之一 , 就是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totem (图腾) , 即自己所钟爱的精灵。
他们相信这精灵守护着自己” 。
图腾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totem” ,意思为“它的亲属”和1/ 17“它的标记” 。
1 认祖与标识———图腾的功能在人类的原始时代 , 人们往往认为本氏族的人都源于某种特定的物种 , 即认定某种物种是本民族最古老的祖先 , 这一物种常常是某种动物或植物 , 它便是该氏族的图腾。
因此 , 图腾崇拜与普通的动、植物灵物崇拜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 它实质上是对自己祖先的崇拜。
在一定的文化圈内 , 同一图腾信仰也就意味着同源共祖 , 因此图腾有辨认血缘、认同祖先的功能。
比如中国人常说“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 也就是说我们有着共同的祖先。
原始人常常从某种动物或植物引出自己的家谱。
内蒙陈巴尔虎鄂温克族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嘎勒布勒” ———也就是“根子”或“起源” , 它们分别是水鸟、小鸟、天鹅、鹰等动物 , 这就是他们氏族的图腾。
图腾与氏族的亲缘关系常常通过氏族起源神话体现出来。
《魏书· 高车传》中记载了一则以狼为图腾的氏族起源神话:“匈奴单于生二女 , 资容甚美 , 国人皆以为神 , 单于曰:‘吾有此女安可配人 , 将以与天。
’乃筑高台 , 置二女其上 , 曰‘请天自迎之’。
经三年 , 复一年 , 乃有一老狼 , 昼夜守台嗥呼。
其小女曰: ‘吾父使我处此 , 欲以与天 , 而今狼来 , 或神物天---------------------------------------------------------------最新资料推荐------------------------------------------------------ 使之然’ ?下为狼妻 , 而产子。
后遂繁衍成国” 。
朝鲜族始祖传说主要保存在其民族古籍《三国遗事》中。
《三国遗事· 纪异第二》记载: 相传 , 朝鲜族祖先天王桓雄受父王之托 , 率三千人马 , 来到人间, “时有一熊一虎 , 同穴而居。
常祈于神雄 , 愿化为人。
时神遗灵艾一炷 , 蒜二十枚 , 曰: ‘尔辈食之 , 不见日光百日 , 便得人形’。
熊得而食之 , 忌三七日 , 熊得女身。
虎不能忌 , 而不得人身。
熊女者无与为婚 , 故每于檀树下 , 咒愿有孕。
雄乃假化而婚之。
孕生子。
号曰檀君王俭。
以唐高即位五十年庚寅 , 都平壤城 , 始称朝鲜” 。
① 在中国北方鄂伦春族 , 也流传着不少大同小异的有关熊图腾的故事。
一个故事说: 有个猎人被母熊掳去 , 关在山洞 , 同雌熊住在一起。
不久 , 雌熊生出一个半人半熊的小崽。
3/ 17后来 , 猎人趁雌熊携子出洞觅食之机逃走 , 雌熊发觉后一路追来。
猎人沿河岸奔逃 , 恰逢上游漂来一只木筏 , 于是跳了上去。
雌熊追赶不及 , 愤怒地将所带小崽撕为两半。
一半掷还猎人 , 一半留给自己。
从此 , 随雌熊生活的一半变成熊 , 随猎人生活的一半变成鄂伦春人。
鄂伦春人认为: 熊与其他动物有明显差异 , 这便是熊从形体到动作 , 都更接近于人。
尤其是雌熊 , 长着一对酷似女人的丰隆乳房 , 阴部也与女人相似。
据说 , 母熊既使交配 , 也采用人类女性常用的仰卧姿。
所以鄂伦春人认为人熊同源 , 彼此有血缘关系。
在鄂伦春 , 公熊被称之为“雅亚” (祖父) 或“阿玛哈”(伯父) ; 母熊被称之为“太帖”(祖母) 。
谈到熊 , 不能说“熊死了” , 只能说“雅亚 (或太帖) 睡着了” , 否则会遭报应。
---------------------------------------------------------------最新资料推荐------------------------------------------------------图腾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 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异。
当一个氏族分裂时 , 图腾也随之分裂; 而当不同氏族融合时 , 其图腾形象也随之融合。
如傈僳族的熊氏族后来分成三个女儿氏族后 , 其图腾也分别分成了狗熊、猪熊、大熊等三个不同的氏族图腾。
而不同氏族融合的结果 , 便是复合型图腾的出现 , 如《山海经》中的鸟首蛇身 , 华夏族的龙、凤图腾等等。
这类复合型图腾的大量涌现 , 不但意味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古老的氏族集团的解体 , 同时也意味着以地缘关系为纽带的民族集团的诞生。
图腾的第二个主要功能是它的标志作用。
图腾标志体现在族名、人名、地名、服饰、文身等诸多方面。
在大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 图腾信仰常常通过族名体现出来。
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图腾 , 这个图腾同时也是这个氏族的名字 , 到后来这个名称也就发展成了这个氏族全体成员的姓。
如云南新平鲁魁山彝族的方姓源于獐、白鸡图腾 , 杨姓源于绵羊图腾 , 范姓源于水牛等图腾。
居住在我国西南的白族是多图腾崇拜民族 , 以虎、鸡、龙崇拜最为常见。
在以虎为图腾的白族居住区 , 族名的制定常常与所信仰的虎图腾有着密切的关系。
5/ 17据张旭先生统计 , 在白族 60 多个他称中 , 带“虎” 的就有22 种。
譬如鹤庆白衣彝语把白族称“娄哺” , 祥云彝语称“老哺” , 保山彝语称“洛罗” , 贵州罗甸古彝文称“洛举” , 毕节彝语称“罗苴” 、“实罗苴” 、“吐的罗苴” , 鹤庆彝语称“农比” , 纳西语称“勒哺” , 魏山土家称“洛奔” , 兰坪县普米语称“勒不” , 中甸藏语称“勒波” , 文山哈尼语称“阿洛”或“哈洛” , 贡山县怒语称“立波” , 滇西北傈僳语及元江哈尼语、昆明撒尼语及大理、红河、保山、泸水、漾濞、魏山彝语称“腊本” , 怒江傈僳语称“勒墨” , 兰坪、云龙白族自称“那马” , 汉语称“娄薄” , 丽江堂郎人称“腊子” , 恩梅开江曲人称”腊乌”等等。
上述称谓中 , 娄、勒、老、洛、腊、农、立、拉、罗、那等词的基础音都是 lou、 luo 或 la 以及它们的转音 , 在彝语支中 , 这些词都是“虎”的意思; 而哺、薄、不、本、奔、波、马、墨、扒 , 则音近义同 , 意思是“人” 。
这些词组译成汉语就是“虎人” 。
在怒江及俅江沿岸 , 许多白族人都自称是虎的子孙 , 他们视虎为祖 , 不吃虎肉 , 出远门 , 办大事 , 必择虎日。
他们相信这样做便能得到虎的佑护。
同样的图腾文化在苗族则是通过人名体现出来的。
苗族崇犬 , 认为五彩斑斓的盘瓠犬就是自己的祖先 , 为了缅怀自己的祖先 , 苗族人在为孩子命名时 , 常在孩子的名字后面加---------------------------------------------------------------最新资料推荐------------------------------------------------------上一个“狗”字。
据苗族学者龙正学介绍 , 在贵州松姚县二区的大红岩 , 这个只有八九十户人口的苗寨中 , 凡石姓人家 , 祖祖辈辈不论男女(从外面娶来的媳妇不在内) , 即使是从那一姓氏分出去的人 , 老幼名字后面 , 必附加一个“狗”字。
如某男性的名字叫”光德” , 后面附加一个“狗”字 , 变成“光德狗” ; 某女性的名字叫“秋英” , 后面附加一个“狗”字 , 变成“秋英狗” 。
② 从文字学角度看 , 三苗首领蚩尤的“尤” , 其甲骨文字形就是一只大耳狗的形象 , 可见 , 蚩尤所采用的命名方式也与犬图腾有关。
这种命名方式 , 至今还保留在某些苗族社会中 , 这不仅说明这方人民与犬图腾崇拜有关 , 同时也说明它们与苗族先民蚩尤族在图腾文化上的密切联系。
在有些白族地区 , 人们深信自己是金花鸡的后裔 , 起的名字也多与“金” 、“金花”或“鸡”有关 , 但随着汉文化的渗入 , 人们渐渐觉得姓“鸡”姓“虎”不甚雅观 , 便将“虎” 改为何、和、胡、鲁 , 将“鸡”改为金、姬、纪、奚等姓 , 坚决不改的虽然有 , 但属个别。
至于他们的小名却少有改动 , 鸡就叫鸡 , 虎就叫虎 , 一直这样因袭下来。
7/ 17以图腾为居地命名 , 是初民社会的一个普遍规律。
在中国 , 白马氏以白马为图腾 , 其居地有“白马河” 、“白马岭” ; 古突厥自认为是狼种 , 其居地被称为“狼山” ; 彝族以虎为图腾 , 在哀牢山区 , 以虎命名的山寨特别多 , 如“罗摩山”(意为“母虎山” ) , “峨罗”(意为“大虎” ) ; 在以鸡为图腾的白族聚居地,“上鸡邑” 、“下鸡邑” 、“鸡鸣---------------------------------------------------------------最新资料推荐------------------------------------------------------ 村”一类的地名特别多。
从以上的列举中我们不难看出 , 族名、人名、地名之所以常常与图腾发生关系 , 是因为这里的人们想借此说明自己的血缘谱系 , 同时也想籍此标示出自己的势力范围。
服饰具有着保护身体 , 抵御严寒的实用功能 , 同时 , 作为一种文化载体 , 也具有着记录历史 , 传承文化的符号功能。
以服饰记录自己的图腾文化 , 就是最显著的一例。
历史上苗、瑶、畲三族以犬为图腾 , 犬的名字叫盘瓠。
相传高辛帝时 , 犬戎犯边 , 国家危急。
高辛帝出榜招贤 , 谓有能斩番王首来献者 , 赏黄金千镒 , 邑万家 , 并妻以少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