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新修订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培训及核心素养解读
新修订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培训及核心素养解读
课程结构的调整
体现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
保持原有课程结构的整体 适应新的高考改革方案
更便于学校实施和兼容
化学课程的结构:学段、模块、学分
任 选 要 求
完全校本 任意组合 选修化学2
(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分)
系列1:实验化学 系列2:化学与社会
系列3:发展中的化学科学
保留 合并 新增 高 考 要 求
原有问题: 化学1课时特别紧; 学生实验不重视; 有机内容和要求不太合理 知识点导向、偏重具体知识 学习要求模糊
修订重点: 打通模块边界,合理统筹课时; 删减调整具体物质性质的知识; 规定学生实验及探究; 适当加强有机化学的初步认识 素养导向、聚焦概念、明确学业要求
化学选修 I 课程内容
修订前 3+4+4=11 模块:化学反应原理 主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 主题2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主题3 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 主题1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主题2 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主题3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主题4 研究物质结构的价值 模块:有机化学基础 主题1 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主题2 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主题3 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 主题4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修订重点: 修订后 3*3=9 模块1.化学反应原理模块 主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 主题2 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 主题3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模块2.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 主题1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主题2 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及空间排布 主题3 研究物质结构的方法与价值 模块3. 有机化学基础模块 主题1 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主题2 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主题3 生物大分子及合成高分子
理性认识层面
水平1
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实践认识层面
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是化学核心素养的实践基础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核心素养的思维核心 宏微结合与变化平衡是化学核心素养的学科特征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是化学核心素养的价值立场
化学核心素养内在关系
实验探究与创新能力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实验探究的思维本质与基础;
核心素养 2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
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 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 能量的转化; 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是可以调控的。 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反应,运用化学 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核心素养 3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
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
证实或证伪;
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 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 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模型; 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 规律。
核心素养 4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
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
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
和假设出发,确定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 进行实验探究; 在探究中学会合作,面对“异常”现象敢于 提出自己的见解。
核心素养 5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
崇尚真理的意识;
加强新课标研究 课标 教材 教学
一
理解化学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3618
一 文化基础 1.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 2.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 二 自主发展 3.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 4.健康生活: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三 社会参与 5.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 6.实践创新: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
二
学习理解化学新课标
1
整体理解化学新课标
化学课程的性质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性质与变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特征是从微观层 次认识物质,在不同层面创造物质。 化学不仅与经济发展、社会文明关系密切,也是材料 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和信息科学等现代 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或《科 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 务、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化学课程 对于科学文化的传承、社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高素质特 别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宏微结合与变化平衡是探究与创新的化学视角:
宏微结合与变化平衡是证据和模型的化学特质;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是实验与创新的价值追求。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 学科特点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 学科观念 证据推理 ---- 批判性思维 模型认知 ---- 认识过程 科学探究 ---- 问题发现与解决、技术应用与创新 创新意识 ---- 创造性思维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 可持续发展
1.确立以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的课程目标 2.优化课程结构,学科大概念统领
3.明确主题的学习内容和学业要求
4.删减、调整、整合部分内容
5.规定学生必做实验
6.提供主题教学策略、学习活动、情境素材
化学必修课程内容
修订前 3+3 化学1 主题1 认识化学科学 主题2 化学实验基础 主题3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化学2 主题1 物质结构基础 主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 主题3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修订后 5 主题1 主题2 主题3 主题4 主题5 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物质结构基础及化学反应规律 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化学与社会发展
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具有可持
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能对与化学有
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化学核心素养结构
思维 变量
认识 变量 情境 变量 水平4 水平3 水平2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精神价值层面
宏观辨识 与 微观探析
实验探究 证据推理 变化观念 与 与 与 创新意识 模型认知 平衡思想
要选全选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2学分)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2学分) 有机化学基础模块(2学分)
毕 业 要 求
必 修 化 学(4学分)
选择性必修
选修化学1
(0、6学分)
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 常见无机物的性质与应用、 物质结构基础和化学反应规律、
不分模块
简单有机物的性质与应用、 化学与社会发展 、
化学课程内容的调整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核心素养 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物质
进行分类;
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 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 观念。 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解决实际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