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建设方案目录一、专业建设基础 (3)(一)专业建设背景 (3)1.现代电子制造业的发展需要SMT的支撑 (3)2.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提升现代电子制造业技术水平 (3)3.区域经济需要培养SMT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4)4.学院的持续发展需要重点建设SMT专业 (5)(二)合理的专业定位 (5)(三)专业建设优势 (7)1.师资队伍实力雄厚 (7)2.实训资源配置合理 (11)3.校企合作深度融合 (13)4. 课程改革卓然有效 (16)5.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21)6.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22)(四)问题与思考 (24)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25)(一)完善专业教学资源辐射专业群,夯实学生核心技能 (25)(二)引入符合企业标准的课程体系,进行专业课程研发 (25)(三)依托三星企业学院,完善“双师”结构 (26)(四)立足企业需求,开展SMT职业资格认证培训 (26)(五)依托“研发中心”和“三星学院”,开展“研修”性教学 (27)(六)密切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完善第三方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27)三、建设内容 (27)(一)深化校企融合,完善“学院+企业”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系统培养 (27)(二)推进中高职衔接,探索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制度和形式 (28)(三)依据SMT岗位工作任务,科学设计课程体系 (28)(四)面向SMT岗位需求,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29)(五)依托现代电子制造业,构建卓越“双师”队伍 (30)(六)密切联系现代电子制造企业,共同开发职业资格认证 (31)(七)加强专业服务能力,培养SMT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31)1.培养SMT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31)2.培养培训中高职骨干教师 (32)3.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产学研紧密结合 (32)(八)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行第三方人才评价体系改革 (32)(九)提升SMT专业服务能力,引领辐射专业群发展 (33)四、改革举措 (34)(一)调动多方力量,创新完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和机制 (34)(二)校企深度融合,提高专业水平 (35)(三)探索SMT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制度和形式,推进中高职衔接 (36)(四)贴近SMT岗位,完善课程体系 (36)(五)密切联系SMT岗位需求,合理完善实训室 (38)(六)加大培养力度,构建“三维复合型”师资队伍 (38)(七)整合校企资源,共同开发职业资格认证 (39)(八)加强专业服务能力,提升产学研水平 (39)(九)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改革第三方人才评价体系 (39)1.依托研究机构,实行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39)2.校企联合,实行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估 (40)3.依托企业,建立用人单位需求与评价指标体系 (40)4.联合企业行业专家,共同指导评价学生毕业设计 (40)五、绩效指标 (40)六、经费预算与年度计划 (45)七、保障措施 (46)(一)经费保障 (48)(二)人员与组织保障 (48)(三)制度保障 (50)(四)质量控制 (50)电子组装技术与设备专业项目组负责人:史小波(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主任副教授/高工)方红兵(三星半导体(苏州)有限公司人事副总培训师)项目组成员:吴文明(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高工)朱利军(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SMT专业主任讲师/工程师)张筱云(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专业主任副教授/高工)曹春泉(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系主任助理讲师)郭家星(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系培训主管讲师/高级技师)李淑萍(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专业主任副教授/高工)沈国荣(横河电机(苏州)有限公司制造部长高级工程师)陈志炜(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SMT设备主管工程师)孙玉坤(研二电子(苏州)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部长高级工程师)周学峰(明基电通(苏州)有限公司SMT主管高级工程师)金卫(苏州维讯电子有限公司部门经理高级工程师)付秀国(利华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高级工程师)宣大荣(江苏省电子学会SMT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高级工程师)闫伟(苏州中谷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研究员高工)一、专业建设基础(一)专业建设背景1.现代电子制造业的发展需要SMT的支撑电子组装技术与设备专业的技术核心是表面组装技术。
表面组装技术的英文全称是“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简称SMT。
SMT是新一代电路互联技术,是目前电子组装行业里最流行的一种技术和工艺,它是现阶段电子装备微电子化、小型化的重要手段,正在成为板级电路组装技术的主流,已经在军事和航天航空电子装备中获得应用,同时还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通信、工业自动化、消费类电子产品等领域的新一代电子产品中,并正向纵深发展,SMT已成为支撑现代电子制造业的关键技术之一。
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正在迅速兴起。
电子信息技术是世界新技术革命中最活跃的因素,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已经成为世界潮流。
SMT主要涉及雷达工业行业、通信设备工业行业、广播电视设备工业行业、电子计算机工业行业、软件产业、家用视听设备工业行业、电子测量仪器工业行业、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工业行业、电子元件工业行业、电子器件工业行业、电子信息机电产品工业行业、电子信息产品专用材料工业行业等。
2.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提升现代电子制造业技术水平江苏是我国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广东、江苏、上海和北京)之一,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目前在全国排名第二位,随着招商引资的力度扩大,江苏有望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尤其是苏南地区。
2009年,苏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6000亿元,同比增长23.7%。
其中,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产值5854亿元,同比增长22.5%。
苏州市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居全国第二。
2010年,苏州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产业比重51.4%, 同比增长24.3%。
到2011年,苏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000亿元,年均保持增长12%,继续保持苏州第一支柱产业地位。
近年来,随着大量外资企业的进入和国内企业技术进步的加快,先进的表面安装技术在电子制造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苏州已成为国际制造业基地。
在苏州的制造产业中,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昆山和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四个生产基地,聚集了伟创力、天弘、NOKIA、德科、明基、华硕、菲力浦、维迅等规模巨大的知名跨国公司及大企业集团。
这些分布在苏州及其周边的电子企业具有产品技术含量高,生产工艺水平先进的特点,电子产品生产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微型化、高密度组装的阶段,先进的表面组装技术在电子制造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SMT已成为这些企业广泛应用的主流生产技术,苏州工业园区的伟创力、诺基亚、德科、力斯顿、天弘、APC、利腾、志合电脑、大将电脑等公司都有多条先进的SMT生产线。
根据《苏州工业园区2011--20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液晶面板及周边产品、集成电路、计算机及外设、通信设备为核心的具有较强优势的产品群,到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成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
产业的云集,必然带来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强势需求。
3.区域经济需要培养SMT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根据《苏州工业园区2011--20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液晶面板及周边产品、集成电路、计算机及外设、通信设备为核心的具有较强优势的产品群,到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成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
产业的云集,必然带来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强势需求。
行业调研表明,仅有16%的SMT技术人才来自于应届生,有45%的SMT技术人才靠行业或企业自身培训来解决。
因此,劳动力市场出现了SMT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短缺,媒体也不断呼吁“高薪难聘高素质的SMT技术人员”。
可见能适应高端技能型、技术应用型岗位需求的电子表面组装技术与设备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很大,预计在今后几年,需求总量与技术应用型的比例还将增加。
4.学院的持续发展需要重点建设SMT专业“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作为整个教育系统的基层单位,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
尤其是在当前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领域,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更新加速、职业教育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学生及其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高等职业院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作为一所建院时间较短的新型高职院校,要在众多同行中脱颖而出,获得持久的生命力,真正起到辐射和示范作用,就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以提升质量为宗旨,持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改善生产性实训条件,以进一步提高学院整体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根据苏州工业园区对电子表面组装技术(SMT)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学院于2005年设立了电子组装技术与设备专业。
本专业是教育部考虑到苏州工业园区的产业特点特批给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的新专业。
在专业的筹备与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面向苏州及长三角洲现代电子加工产业的区域经济,确定了以表面组装技术与设备作为专业的发展方向。
2007年,SMT(苏)专业成为学院的紧缺专业,得到重点支持与发展。
(二)合理的专业定位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以“企业的需求,我们的目标”为指导思想,全方位、全过程开展校企合作。
为此我们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的技术专家、管理专家参与专业建设。
首先,SMT技术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技术。
与其说SMT工艺的基础知识来自学校或课程,不如说来自实践,来自实践环境中有经验师傅的传、帮、带。
任何脱离实际的理论、缺乏实践的学院式教学都无助于SMT教育的健康发展。
其次,企业对“灰领层”SMT技术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的要求决定了高职院校SMT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
“蓝领型”SMT人才可通过中职教育培养,也可依靠企业自身力量培养;“金领型”SMT人才则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单靠学校是培养不了的。
再次,高职院校通过对SMT实训室建设、SMT专业师资培训、寻求校企合作等的教学改革,可达到支持“灰领层”SMT技术人才教育培养的基本条件。
根据区域产业结构特点,本专业针对现代电子制造行业的技术与设备、材料与制程、工艺标准与检测技术等岗位,紧密围绕生产过程和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开发设置课程;与学院董事单位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诺基亚电信(苏州)有限公司等现代电子制作领域领军企业紧密合作,建设具有真实生产环境的实习基地和实训室,采用“学院+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表面组装的生产、测试、管理及微型化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等相关岗位工作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