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综合治理的三个基本环节是:打击、预防和( )A.改造B.教育C.挽救D.感化2.犯罪预测的意义和作用主要是指( )A.犯罪预测的方法B.犯罪预测的价值C.犯罪的预测目的D.犯罪预测的对象3.犯罪预测的方法主要有趋势外推法、因素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 )A.回归分析预测法B.专家评估法C.临床诊断法D.问卷法4.针对犯罪分子和有前科劣迹、露出犯罪形迹的人所采取的刑罚或其他惩戒性措施的预防是( )A.改造性预防B.控制性预防C.保护性预防D.惩戒性预防5.公安保卫机关依法采取的各种预防、减少犯罪发生的专业性防范措施,被称为( )A.社会预防B.心理预防C.治安预防D.刑罚预防6.被害的受容性是指( )A.被害人在遭受侵害时的一种顺应状态B.被害人在犯罪侵害前容易接受加害者的诱导或容易成为加害者选择为侵害对象的特征C.被害人由于自身刺激的行为而招致犯罪人对其实施犯罪行为的驱动性D.被害人在遭受侵害时的一种反抗状态7.因主动实施了某种刺激性行为,招致加害人对其实施犯罪行为而受到侵害的人,在犯罪学理论中被称为( )A.轻浮型被害B.受挫型被害人C.挑衅型被害人D.贪婪型被害人:8、古典犯罪学派贝卡利亚的代表作是()。
A.《犯罪学》B.《道德与立法原理》C.《论犯罪与刑法》D.《犯罪社会学》9、犯罪原因的“三因素论”的提出者()A.菲利B.龙勃罗梭C.加罗法洛D.费尔巴哈10、提出“自然犯罪”概论是()。
A.贝卡利亚B.边沁C.菲利D.加罗法洛11、我国古代重视用道德感化预防犯罪的思想家是()。
A.老子B.孔子C.韩非子D.墨子12、当代西方犯罪生物学是()研究的延续和发展。
A.犯罪古典学派B.犯罪社会学学派C.犯罪心理学派D.犯罪人类学派13、潜在的被害人又称为()。
A.机会性被害人B.状态性被害人C.被迫性犯罪D.虚假的被害人14、世界上第一部《刑事损害赔偿法》是()颁布的。
A.法国 B.英国 C.澳大利亚 D.新西兰15、被害人由于自己的弱点落入犯罪人手中并且在受到侵害时不反抗使犯罪顺利实施,这是犯罪的()。
A.易感性B.诱发性C.受容性D.无意识性16、被尊称为近代刑法之父的是()。
A.贝卡利亚B.边沁C.费尔巴哈D.菲利17、新中国的犯罪学是从研究()开始的。
A.黑社会犯罪B.青少年犯罪C.反革命罪D.暴力犯罪18、犯罪行为的本质属性是()。
A. 社会危害性B. 形式多样性C. 传染性D. 违规性19、()在犯罪发生中起决定作用,是犯罪发生的必然因素。
A.犯罪条件B.犯罪原因C.犯罪根源D.犯罪相关因素20、一般认为,犯罪人初犯年龄与再犯之间的关系是()A.初犯年龄越大再犯可能性越大 B.初犯年龄与再犯可能性无关C.初犯年龄越小再犯可能性越小 D.初犯年龄越小再犯可能性越大21.对罪犯予以惩罚的目的是( )A.给犯罪人造成一定痛苦,使之不敢重新犯罪B.实现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C.把罪犯改造成为新人D.满足被害人惩罚犯罪的愿望22.认为“犯罪不外是一种疾病,故刑罚不应是对既往的,而应是对将来的”,是由18世纪以前西方哪位思想家提出的(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奥古斯丁D.托马斯·莫尔23.犯罪防控系统的第一个层面的防控措施旨在( )A.抑制犯罪动机B.抑制犯罪目的C.抑制犯罪的机会和条件D.防止已经犯罪的人重新犯罪2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要在各级党委统一领导下,组织各部门分工协作来抓( )A.条块结合,以条为主B.条块结合,分工负责C.条块结合,以块为主D.条块结合,统一领导2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领导体制是( )A.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党政共抓,办事机构具体指导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各负其责B.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分工负责C.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由党的有关部门负责D.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由司法机关具体负责26.综合治理的三个基本环节是:打击、预防和( )A.改造B.教育C.挽救D.感化27.犯罪预测的意义和作用主要是指( )A.犯罪预测的方法B.犯罪预测的价值C.犯罪的预测目的D.犯罪预测的对象28.犯罪预测的方法主要有趋势外推法、因素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 )A.回归分析预测法B.专家评估法C.临床诊断法D.问卷法29.针对犯罪分子和有前科劣迹、露出犯罪形迹的人所采取的刑罚或其他惩戒性措施的预防是( )A.改造性预防B.控制性预防C.保护性预防D.惩戒性预防30.被害的受容性是指( )A.被害人在遭受侵害时的一种顺应状态B.被害人在犯罪侵害前容易接受加害者的诱导或容易成为加害者选择为侵害对象的特征C.被害人由于自身刺激的行为而招致犯罪人对其实施犯罪行为的驱动性D.被害人在遭受侵害时的一种反抗状态31、犯罪行为的本质属性是()。
A. 社会危害性B. 形式多样性C. 传染性D. 违规性32、( B )在犯罪发生中起决定作用,是犯罪发生的必然因素。
A.犯罪条件B.犯罪原因C.犯罪根源D.犯罪相关因素33、一般认为,犯罪人初犯年龄与再犯之间的关系是()A.初犯年龄越大再犯可能性越大 B.初犯年龄与再犯可能性无关C.初犯年龄越小再犯可能性越小 D.初犯年龄越小再犯可能性越大34、犯罪动机产生于个人畸形的心理需要,是推动和维持犯罪行为的内部动力。
其表现形式是()A.犯罪冲动和犯罪意念 B.犯罪结果和犯罪危害C.犯罪现象和犯罪条件 D.犯罪原因和犯罪形式35、对可能发案或经常发案的区域和场所,进行预防犯罪的相关设计,制约和限制犯罪发生的预防措施是()A.被害预防 B.刑罚预防 C.社会预防 D.情境预防36.依据犯罪预防作用对象的不同,分为一般预防、特殊预防和( )A.疏导性预防B.保护性预防C.惩戒性预防D.重点预防37.依据被害人自身是否具有某种被害性的因素,将被害人分为机会被害人与( )A.既然被害人B.潜在被害人C.复合被害人D.状态性被害人38.我国犯罪人居多的年龄段是( )A.18—25岁B.25—35岁C.35—45岁D.45—60岁39.在我国,公安机关的立案数约占全部立案数的( )A.60%B.70%C.80%D.90%40.在我国犯罪数量统计一般( )A.以实际发生案件数为主B.以警方统计为主C.以检察院统计为主D.以法院最终判决数为主42.下列哪位学者提出了“恒比定律”()A.阿克斯B.安倍淳C.塔尔德D.阿道夫·雅克·科特勒42.古典犯罪学派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是( ) A.康德 B.黑格尔C.贝卡利亚 D.边沁二、名词解释1.犯罪率:2.犯罪条件:3.所谓被害标签:4.犯罪原因:5.犯罪黑数:6.犯罪饱和原则:7.犯罪现象:8.犯罪特点:9.犯罪饱和原则10.社会化过程理论:11、被害者盲点症:12、被害人贬值:三、简答题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原则有哪些?2.简述犯罪的个体原因与社会原因的关系。
3、犯罪防防原理:4.我国现阶段犯罪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简述犯罪起伏律的概念和特征。
6、犯罪防防原理:四、论述题1.试论犯罪条件与犯罪原因的区别.2.试论研究犯罪原因的意义。
五、案例分析题A市火车站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最初设计容量为日均6万人。
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近两年来,××市火车站日均客流量已突破了10万人次,在春运、暑运的客流高峰期,日均客流更可高达20万人次。
火车站周边人流车流量大,车站周边经常滞留着大量旅客。
该市的特殊区位又决定了来往旅客中初次进城的农民工占了很大比例,大量的不法商贩在火车站周边非法从事旅馆、中介、招聘等经营活动。
从地理位置和管理上看,A市火车站处于该市三区交界地带,归属复杂,再加上一个铁路部门,一共是四方共管。
为了获取经济利益,管理方在火车站周围增加了大量的商业设施。
由于人员密集,人员复杂,各种倒票、假发票、非法拉客以及抢劫、诈骗、强迫卖淫等治安和犯罪问题相当突出,成为一直以来的治理难点。
2010秋季以来,活跃在××市火车站的拐骗强迫妇女卖淫团伙猖獗,被害女性几乎都是涉世未深、轻信无知的外出打工农村女青年,最小的不到15岁。
犯罪分子混杂在人群当中,他们多数以帮找工作、帮找地方住宿或替被害人亲戚朋友接车等手段行骗。
被害女子接受了不法分子的小恩小惠就对其言听计从,结果落入魔掌。
出于种种原因,已经脱身的被害人不愿意勇敢地站出来指证嫌疑人。
2011年2月,A市政府要求对该火车站进行专项治安整治。
问题:1、你认为如何开展此次专项治安整治。
2、结合有关犯罪预防理论,你认为应当采取哪些措施彻底解决该市火车站治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