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印永嘉版答案物理化学印永嘉版答案【篇一:2、《物理化学》教学大纲(化学专业)】xt>一、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中文名称:物理化学(二)课程英文名称:physical chemistry (三)课程代码:15030100 15030101 (四)课程属性及模块:专业必修课(五)授课学院:理学院(六)开课学院:理学院(七)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物理化学》(第五版)上册,傅献彩,沈文霞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物理化学》(第五版)下册,傅献彩,沈文霞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参考书:《物理化学核心教程》(第二版),沈文霞编,科学出版社,2009年《物理化学》,万洪文,詹正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印永嘉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物理化学学习指导》,孙德坤沈文霞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物理化学核心教程学习指导》,沈文霞等编,科学出版社,2009年《化学热力学基础》,李大珍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年《物理化学》,朱文涛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年《物理化学教程》(修订版),姚允斌,朱志昂编,湖南科技出版社,1995年(八)课程定位及课程简介《物理化学》是化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
是化学、化工、冶金、材料等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主干基础课之一。
它是从化学现象与物理现象的联系入手,借助数学、物理学等基础科学的理论及其提供的实验手段,来探求化学变化中最具普遍性的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是先行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普适规律的理论归纳和定量探讨,是后续专业知识深造和科研工作的理论基础,也是连接化学与其它学科的桥梁。
(九)课程设计基本理念依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一些先行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的基础上,对化学运动作理论和定量探讨。
(2)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加深对自然现象本质的认识;(3)使学生学会物理化学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获取知识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十)课程学分:6(物理化学i、物理化学ii各3学分)授课时数:108(3学时/周,一学年两学期完成)学时数的具体分配:(十一)课程教学建议1.初步掌握热力学的研究方法特点,理解热力学的基本原理,并能运用热力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处理溶液、相平衡、化学平衡等方面的一些基本问题。
2.了解统计热力学的初步知识。
3.理解电现象与化学现象及热力学的关系,基本掌握可逆电池热力学的基本原理和不可逆电极过程的一些情况。
4.了解动力学方法的特点,掌握化学动力学的基本内容以及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了解反应速率理论,理解催化作用的共同特征,初步掌握链反应、光化学反应。
5.理解表面现象和胶体分散体系的基本特性,并能运用热力学及有关理论来讨论某些性质。
(十二)课程评价建议本课程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成绩评定方式。
平时成绩的评定包括学习态度、作业、课堂讨论及小组合作、期中考试等部分,平时成绩占课程考核成绩的40%,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考核成绩的60%。
(十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本课程主要以课堂讲授(多媒体)、习题课、学生自学、教师辅导答疑、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进行。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章绪论1学时基本要求:了解物理化学的内容、任务,研究方法和特点,了解物理化学的发展简史,了解物理化学的学习方法。
重点: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及方法;学习物理化学的目的和方法难点: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内容:1.1 物理化学的建立与发展1.2 物理化学的目的和内容1.3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1.4 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方法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13学时基本要求:初步了解热力学方法的特点,正确理解几个热力学基本概念,掌握状态函数的意义及其全微分性质。
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并能运用于物理化学过程。
熟练理想气体在等温、等容、等压和绝热过程中的△u、△h、q、w计算。
重点:内能、焓、可逆过程、最大体积功等一些重要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内能、热、功的区别与联系。
难点:理想气体在等温、等容、等压和绝热过程中△u、△h、q、w的熟练计算。
主要内容:2.1 热力学概论热力学的基本内容,热力学的方法和局限性。
2.3 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系统与环境,系统的性质,热力学平衡态,状态函数,状态方程,过程与途径,热与功2.4 热力学第一定律2.5 准静态过程与可逆过程功与过程,准静态过程,可逆过程。
2.6 焓2.7 热容2.8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理想气体的内能和焓,理想气体的cp与cv的关系,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
2.9 carnot循环carnot循环,热机效率,冷冻系数。
2.10 实际气体的内能和焓2.11 热化学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反应进度,热化学方程,标准摩尔焓变。
2.12 hess定律2.13 几种热效应化合物的生成焓,燃烧热,由键焓估算生成焓,离子生成焓等。
2.14 反应焓变与温度的关系——kirchhoff定律2.15 绝热反应——非等温反应第三章热力学第二定律10学时基本要求:3.1 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不可逆性3.2 热力学第二定律3.3卡诺定理3.4 熵的概念3.5 clausius不等式与熵增加原理3.7 熵变的计算等温过程熵的变化值,非等温过程熵的变化值。
3.9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本质和熵的统计意义3.10 helmholtz自由能和gibbs自由能3.11 变化的方向与平衡条件3.12 ?g的计算物理过程的?g,化学过程的?g3.13 几个热力学函数之间的关系基本公式,特性函数,maxwell关系及其应用,gibb自由能与温度、压力的关系。
3.14 热力学第三定律与规定熵第四章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及其在溶液中的应用6学时基本要求:熟悉多组分系统组成的表示法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理解偏摩尔量和化学势的定义;理解理想溶液、稀溶液与实际溶液三者的区别和联系,加深对拉乌尔定律、亨利定律的理解并【篇二:物理数据手册】意义。
因此,在物理化学和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必须重视学习、掌握查阅文献数据的方法。
由于发表、记载实验数据的书刊很多,在此仅介绍一些重要的手册和杂志,作为初学者的引导。
物理化学数据手册分为一般和专用二种。
一、一般物理化学手册这类手册归纳及综合了各种物理化学数据,是提供一般查阅用的。
属于这类的有:1.“crc handbook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化学与物理学手册)1913年出第一版,至今已出多版。
robert c.weast担任该书主编达三十多年,第71版起改由david r.lide任主编.此书每年修订一次,由美国crc(化学橡胶公司)新出一版,前有目录,后有索引,并附有文献数据出处,内容丰富,使用方便。
从71版起,该书标题由原来的6个,调整改为16个标题,除保留原内容外,又增加了新的内容。
每一新版都收录有最新发表的重要化合物的物性数据。
2.“international critical tables of numerical data,physics,chemistry and technology”(物理、化学和工艺技术的国际标准数据表)1926-1933年出版,共七大卷,另附索引一卷。
所搜集的数据是1933年以前的,比较陈旧;但数据比较齐全,为一本常用的手册。
i.c.t.原以法国的数据年表(tables annuelles)前五卷为基础,后来tables annuelles继续出版,自然就成为i.c.t.的补充。
3.“landolt bornstein”(第六版),德文全名为“zahlenwerte und funktionen aus physik,chemie,astronomie,geophysik und technik”(物理、化学、天文、地球物理及工艺技术的数据和函数)郎-彭氏(l.b.)手册收集的数据较新、较全,因此在i. c.t.不能满足要求时,常可查阅郎-彭手册。
这个手册系按物理性质先分成许多小节,如以上所引的目录所示。
在每一小节中再按化合物分类,分类方法见各分册卷。
1961年该书开始出版新辑(l.b.neue serie),重新作了编排,名字改为“landolt-boernstein zahlenwerte und funktionen aus naturwissenschaften und technik”(自然科学与技术中的数据和函数关系),到目前已陆续出版了五大类,50余卷,涉及的内容很广泛。
第六版的卷i-iv已译成英文:卷Ⅰ:原子和分子物理。
卷Ⅱ:各种聚集状态的物理性质。
卷Ⅲ:天文和地球物理。
卷Ⅳ:基本技术。
每卷又分为若干分册,例如第一卷有五个分册:i/1: 原子和离子。
i/2:分子Ⅰ(核架)。
i/3:分子Ⅱ(电子层)。
i/4: 晶体。
i/5: 原子核和基本粒子。
第二卷有九个分册:Ⅱ/1: 尚未出版。
Ⅱ/2a:多相体系平衡的热力学常数,蒸气压、密度、转化温度、冻点降低、沸点升高以及渗透压。
Ⅱ/2b和Ⅱ/2c: 溶液平衡。
Ⅱ/3:熔点平衡(相图),界面平衡的特征常数(表面电荷、接触角、水上的表面膜、吸附、色层、纸上色层)。
Ⅱ/4: 量热数据、生成热、熵、焓、自由能,有分子振动时热力学函数计算表,焦-汤效应,低温时的热磁效应和顺磁盐以及混合物溶液的热力学函数。
Ⅱ/5:未出版。
Ⅱ/6:金属和固体离子的电导,半导体,压电晶体的弹性,压力和介电常数、介电特性。
Ⅱ/7:电化体系的电导、电动势,电化体系中的平衡。
Ⅱ/8:光学常数,反射,磁光凯尔(kerr)效应,折光率、旋光、双折射,压电晶体的光学性质,法拉第效应,色散。
Ⅱ/9: 磁学性质,铁磁性,法拉第效应,凯尔效应、顺磁共振、核磁共振。
4.“handbook of chemistry”(化学手册)lange主编,1934年出第一版,到1970年出第10版。
从第11版(1973)起,手册更名为:“langes handbook of chemistry(蓝氏化学手册),改由johna.dean主编。
该书包括数学、综合数据和换算表、原子和分子结构、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电化学、有机化学、光谱学以及热力学性质等。
该手册第13版(1985)已由尚久方等人译成中文版“蓝氏化学手册”,由科学出版社于1991年出版。
6.“handbook of organic structure analysis(有机结构分析手册)y. yukawa等编(1965)。
该书内容有紫外、红外、旋光色散光谱;等张比容;质子碰共振和核四极矩共振;抗磁性;介电常数;偶极矩;原子间距,键角;键解离能;燃烧热、热化学数据;分子体积;胺及酸解离常数;氧化还原电势;聚合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