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思维 PPT课件
• 科学思维:对实践获得的资料整理加工、
分析综合的过程
临床思维步骤
• 从解剖的观点,有何结构异常? • 从生理的观点,有何功能改变? • 从病理生理的观点,提出病理变化和发病
机制的可能性。 • 考虑几个可能致病的原因。 • 考虑病情的轻重,勿放过严重情况。
• 提出1—2个特殊的假说。 • 检验该假说的真伪,权衡支持与不支持的
双上肢手套样感觉障碍,双下肢短袜型感 觉障碍,双膝腱反射减弱。病变区无压痛,肌力正 常。
脑脊液生化及常规检查正常。腰椎片正常。 粪常规:白细胞>15个/高倍视野,红细胞 3-5个/高倍视野。血常规:白细胞 5.8×109/L,中性0.63。粪培养可见福氏 痢疾杆菌生长。
入院后诊为“急性细菌性痢疾,多发性神经 炎”,给予氟哌酸及维生素B1及B12等药 物治疗,住院5天后腹痛、腹泻停止,粪常 规恢复正常,但神经系统症状无好转。加 用泼尼松、地巴唑治疗,2个月后症状消失。
• 尽量根据收集的资料分析综合,提一些诊断的可 能性,按可能性的大小排列,反映诊断的倾向性。 如:发热待查:①伤寒;②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 待排除。
病例
患者男,19岁。主因腹痛,腹泻,脓血便4天,粪常 规异常,以“急性细菌性痢疾”收住院,入院当天出 现左下肢麻木,以膝关节以下为著,行走后加重, 入院后第2天出现右下肢麻木及双手支撑后麻木感, 休息可以缓解。无发热,咽痛,头痛,头晕等症状。体检:
诊断性治疗
诊断步骤
诊断步骤
调查研究收集资料
归纳分析形成印象
临床实践明确方向
真实性 系统性
完整性
临床思维方法
• 定义:
对疾病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分 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过程中的一系列 思维活动,由此认识疾病、判断鉴别, 做出决策的一种方法。
临床思维的两大要素
• 临床实践:即床旁接触病人,通过问诊、
体检和诊疗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 方法。
临床诊断的种类、内容与格式
一、临床诊断的种类: • 直接诊断:病情简单直观,无需特殊检查即能明
确诊断。
• 排除诊断: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有多种可能疾 病,通过检查分析,不难发现不符合之处,予以 排除。
• 鉴别诊断:诊断难以明确,需不断收集新的资料 予以鉴别。
临床诊断的种类、内容与格式
二、临床诊断的内容与格式
病毒 感染
胃肠炎
急腹疹 中暑
腹痛
类似 剧烈 发作 疼痛
腹泻
腰背部 右季肋 烧灼痛伴 放射痛 部痛 皮肤压痛
暴饮 暴食
G ERD PU FD IB D
胆囊炎
呕吐 胃肠炎 发热 IB S
发热 胆石症
腹痛
腹块
肾盂
肠梗阻
肾炎 尿石症
阑尾炎
穿孔
胆石症
带状泡疹 皮肤过敏
胰腺炎 胃炎
诊断思维中注意的问题
• 现象与本质 • 主要与次要 • 局部与整体 • 典型与不典型
讨论 患者入院前曾服用黄连素0.3 g,每日 2次,未用呋喃类、磺胺类及其他特殊药物。 既往体健,无遗传病史及结缔组织病史。 患者多发性神经炎发病前有明确的痢疾感 染史。故我们认为患者并发多发性神经炎 可能与福氏痢疾杆菌分泌的毒素和周围神 经有特殊亲和力有关。本病例较少见,应 引起临床医师注意。
临床诊断与思维步骤
湘南学院心脑血管研究所-刘剑萍
诊断步骤
1、调查研究,收集资料
手段:问诊 体格检查 特殊化验与检查
要求:真实性 系统性 完整性
2、归纳分析,形成印象
根据:病史询问
体格检查
化验、器械检查结果
治疗经过
归纳临床特点
结合:已学的理论知识
已往的临床经验
初步诊断
3、验证或修正诊断
进一步检查 最后确诊(注意检查的针对性)
症状体征。 • 寻找特殊症状体征组合,进行鉴别诊断。 • 缩小诊断范围,考虑诊断的最大可能性。 • 提出进一步检查及处理措施。
发
热
咽喉 痛
咳嗽
皮疹 关节痛 头痛 腰背痛 小便 腹痛 热辐射
气急 咳痰
发疹性 疾病
肺炎支恶心 呕吐 眩晕 意识
尿感 肾盂 肾炎
脑膜炎 脑炎
腹泻
• 造成临床表现不典型的因素有 1)年老体弱患。 2)疾病晚期患者。 3)治疗的干扰。 4)多种疾病的干扰影响 5)婴幼儿。 6)器官移位者。 7)医生的认识水平等。
临床误诊原因
• 病史资料不完整、准确 • 观察不细致 • 检验结果有误差 • 先入为主,主观臆断 • 医学知识不足,缺乏临床经验 • 症状、体征不明显 • 伪病
• 病因诊断 (分型与分期): 风湿性心脏病
• 病理形态诊断(病理解剖): 二窄与关闭不全
心脏扩大
• 病理生理诊断(功能诊断): 心功能Ⅲ级
(心衰Ⅱ级)
• 并发症:
房颤
• 伴发症:
肠蛔虫
临床综合诊断
• 有些疾病一时难以明确诊断,临床上常以其突出 症状或体征为主题的“待诊”方式来处理, 如:发热待查(诊)、腹泻待查(诊),黄疸待 查(诊),血尿待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