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启用前2017年7月宁夏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文化课考试历史试题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市(县、区)、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条形码不得撕下重新粘贴。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在答题卡规定区域内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在草稿纸、答题卡规定区域外、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每题2分,共50分)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学习结束后,几位同学画出了“中国封建社会皇权地位演变趋势示意图”,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的一幅是2.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的主要作用是A.繁荣儒家文化 B.防范地方割据C.削弱宰相权力 D.加强中央集权3.公元前508年,雅典公民大会召开,大会投票表决威胁城邦民主的人。
公民庇特拉的名字被刻在陶片上,他的得票超过了半数。
这样,他将面临A.当选执政官B.流放国外C.进入十将军委员会D.成为公民大会轮值主席4.近代法国政局变动频繁,1789—1875年间,先后出现过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军事帝国、复辟王朝。
这反映了A.专制王朝力量强大 B.启蒙思想日益深入C.民主进程历经艰难 D.政治体制不断完善5.历史事件纷繁复杂,学习时要及时梳理。
图l所示知识结构的主题是A.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B.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C.国民大革命 D.中华民族的奋起反抗6.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读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已推倒,亦未可知也。
”日记中所指的历史事件是A.黄花岗起义 B.辛亥革命 C.广州起义D.南昌起义7.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
下列口号、标语与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年)相关的是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坚持抗战,反对妥协C.内除国贼,外争主权 D.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8.“在黄河两岸,游击兵团,野战兵团,星罗棋布,散布在敌人后面;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展开了英勇血战!”这是《黄河大合唱》中的一段朗诵词。
它描述的主要是A.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 B.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的武装斗争C.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敌后抗日D.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9.列宁说:“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共同创造的……”。
文中的“两位学者和战士”是指A.毛泽东和邓小平 B.伏尔泰和卢梭C.马克思和恩格斯 D.圣西门和傅立叶10.从清末立宪到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中国的宪政建设经历了近半个世纪,其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是A .《共同纲领》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 .《钦定宪法大纲》11.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B .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 .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 .主导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12.图2的主题应是A .美苏争霸B .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C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D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3.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中国古代的哪一个王朝A .秦朝B .西汉C .东汉D .唐朝14.英国在近代成为世界殖民霸主、号称“日不落帝国”开始于哪一时期A .16世纪末期B .17世纪初期C .17世纪中期D .18世纪中期15.1912~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的外部因素是图 2 主题: ? 日本 西欧 不结盟运动三足鼎立经济“乔的美国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B.欧洲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兴起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16.1988年我国政府设立了哪一地区为目前区域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A.海南省 B.天津市C.上海市 D.重庆市17.下表是某校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在开展“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研究性学习时制作的一份简表。
表中生活情形最早可能出现于近代哪个城市A C.上海D.武汉18.罗斯福新政中哪一项措施一举三得,既促进了社会就业、又刺激了消费与生产还稳定了社会秩序A.实行美元贬值 B.规定最低工资标准C.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 D.推行“以工代赈”19.1918年5月9日,列宁给苏俄各地发出电报:红色首都因饥荒而处于灭亡的边缘。
为战胜“饥荒”苏维埃政权A.采取余粮收集制 B.实行了粮食税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建立集体农庄20.为更好地促进区域内经济交流、合作与发展,我国于1991年加入的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是A.世界贸易组织 B.欧洲联盟C.亚太经合组织 D.北美自由贸易区21.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除了继承了传统的孔孟儒家思想之外,还糅合了以下哪些学派的思想①道家②法家③阴阳五行家④墨家A.① 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22.以下关于欧洲启蒙思想家与其著作对应关系正确的选项是A.伏尔泰——《论法的精神》 B.孟德斯鸠——《社会契约论》C.卢梭——《路易十四时代》 D.康德——《纯粹理性批判》23.秦始皇泰山封禅时留下了《泰山刻石》,相传其稿本为秦丞相李斯所书,唐人称颂其“画如铁石,字若飞动”,“骨气丰匀,方圆绝妙”。
据此推断,该刻石使用的是A.篆书 B.草书 C.楷书D.行书24.《青年杂志》创刊号的一篇文章写道: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这代表了当时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决心A.弘扬中华传统文化B.改造国民精神世界C.传播共产主义学说D.发起布尔什维克革命25.图3采用了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方法,创作这幅作品的画家是A.莫奈 B.列宾C.凡高 D.毕加索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0分)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3小题,共24分)26.(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皇中尚门吏户礼兵刑工材料二:(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什么政治制度?中书、门下、尚书各有哪些职能?(4分)(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什么政体?体现了怎样的原则?(4分)27.(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清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
那时候,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出口商品仅占市场总量的3%左右。
材料二: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旅居南洋归侨陈启源在广州地区南海简村创建继昌隆缫丝厂。
这是我国第一家商办近代化胡器(外国机器)缫丝厂。
(1)依据材料一指出清朝统治者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制定这一政策的经济根源是什么?(4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此企业的性质是什么?依据所学知识概括此类企业产生的原因。
(4分)28.(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卢材料二:(1)据材料一,它们与欧洲历史上的哪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有关?这两次运动宣传的核心思想分别是什么?(4分)(2)据材料二,当时中国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分别是什么?有什么共同的历史作用?(4分)三、论述题(本题共两小题,共26分)29.(13分)材料一:中国人……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340年在意大利的法布里亚诺建立了第一个造纸的作坊。
……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
——[德]利普斯《事物的起源》材料二: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谈谈四大发明如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8分)(2)古代科学家在改进造纸术和印刷术的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特点?(3分)(3)通过对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思考,你对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一定又有了新的认识。
请写出来。
(2分)30.(13分)材料二:本协议缔约方,认识到在处理其贸易和经济领域的关系时,应当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需要积极努力以确保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其中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享有一个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份额;热切希望达成互惠和互利的安排,大量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中歧视性待遇。
——《世界贸易组织协定》请回答:(1)据材料一,“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苏联解体”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什么影响?目前,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其发展趋势是什么?(6分)(2)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旨在促进各国市场开放,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材料二中的哪句话能表达这一宗旨?它的成立顺应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4分)(3)世界格局的变化,使中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请你为中国的发展提一点建议。
(3分)四、研究性学习(请在31、32两题中任意选做一题。
20分)31.(20分)通过走访身边年长的亲友,了解你的家庭、邻居、亲友或村庄、社区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经济生活领域发生的变化,说明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带给人民群众经济上的实惠,完成一篇简要的调查报告。
要求: ①调查内容真实,突出反映主题要求。
②观点正确,态度端正。
③体现出具体的调查研究步骤和方法。
④简述自己参与这项学习活动的体会。
⑤字数300字以上。
32.(20分)请从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中国古代文学成就中任选一种,通过查阅各种资料或上网检索,完成对某一种文学成就的简介报告。
要求: ①能够反映某种文学成就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及文学风格。
②能简要说明某种文学成就产生的历史背景。
③能简要说明某种文学成就在历史上的影响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④简述自己参与这种学习方式的方法与体会。
⑤字数3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