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旗袍发展史

浅谈旗袍发展史


在浓厚的清朝封建礼教氛围中,想要妇女如 现代一般外露曲线是不可能的。清代旗装的 裁制一直采用直线,胸、肩、腰、臀完全平 直,使女性身体的曲线毫不外露。尽管有观 点认为旗袍改于满族妇女的旗装,但旗袍并 不是旗装。旗装是满族绵延至今的民族服饰。 旗装大多采用平直的线条,衣身宽松,下摆 不开衩,胸腰围度与衣裙的尺寸比例较为接 近;在袖口领口有大量盘滚装饰。黄色是皇 家独尊之色,民众是忌用。旗装色彩鲜艳复 杂,用料等花色品种就多样,喜用对比度高 的色彩搭配。在领口、袖头和掖襟上加上了 几道鲜艳花边或彩色牙子盘滚设计。旗装是 一种平面服饰,盘滚成为旗装除面料外的唯 一设计空间,因而以多盘滚为美。清末曾时 兴过“十八镶”(即镶十八道花边)。清代 旗装纹样多以写生手法为主,龙狮腆麟百兽、 凤凰仙鹤百鸟、梅兰竹菊百花,以及八宝、 八仙、福禄寿喜等都是常用题材。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 旗袍的下摆逐渐收敛, 腰身及袖口也相应缩小, 长度缩短至小腿;三十 年代中期,领口增高, 四周的滚边变窄。为便 于行走,下端开衩高至 大腿。合身的裁剪,充 分显示了女性的曲线美, 使女子显得更加婀娜多 姿。
新时代女性理想形象又有所改变。高挑细 长,平肩窄臀的身材为人们所向往。而作 为最能衬托中国女性身材和气质的中国时 装代表——旗袍,再一次吸引了人们注意 的目光。随着传统文化重新被重视,旗袍 也被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不但领导 人夫人、女性外交官员在外事活动中身穿 旗袍,在中国举办的历次大型国际会议和 体育盛会礼仪小姐的服饰也多选择旗袍, 国外,还有不少设计大师以旗袍为灵感, 推出了有国际风味的旗袍,甚至是中国旗 袍与欧洲夜礼服的结合产物,走向世界。
现代旗袍
经过百年的发展,现代旗袍吸收了世界上的多元文 化,精彩纷呈,已成为了时装界一道耀眼夺目的色 彩!
20 金时代,也是近代中国女装最 为光辉灿烂的时期。这时的旗 袍造型纤长,与此时欧洲流行 的女装廓形相吻合。此时旗袍 已经完全跳出了旗女之袍的局 限,完全是一个“中西合璧” 的新服式了。先是有了“别裁 派”的说法。旗袍的局部被西 化,在领、袖外采用西式的处 理,如用荷叶领、西式翻领、 荷叶袖等,或用左右开襟的双 襟。
清代旗装
清代旗装
清代旗装
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 代末,中国旗袍风行了20 多年,款式几经变化,如 领子的高低、袖子的短长、 开衩的高矮,使旗袍彻底 摆脱了老式样,改变了中 国妇女长期来束胸裹臂的 旧貌,让女性体态和曲线 美充分显示出来,正适合 当时的风尚,为女性解放 立了一功。青布旗袍最为 当时的女学生所欢迎,一 时不胫而走,全国效仿, 几乎成为20年代后期中国 新女性的典型装扮。
旗袍,中国女性的传统服饰 ,为最当今世
人所认可和推崇的中国服饰之代表之一,是 中国灿烂辉煌的服饰的代表作之一,虽然其 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 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的现象和形 式之一。 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是民国20年 代之后最普遍的女子服装 ,由中华民国政 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 50年代后,旗袍在大陆渐渐被冷落,尤其文 革中被视为“封建糟粕”、“资产阶级情调” 遭受批判。 80年代之后随着传统文化在内地被重新重视, 以及影视文化、时装表演、选美等带来的影 响,旗袍不仅逐渐在大陆地区复兴,还遍及 世界各个时尚之地。
研究性学习
开题报告
浅谈旗袍发展史
制作人:g熏依草季节
研究背景:
世界上没有哪种服装能像旗袍那 样将女人的各种风韵体现无遗, 成熟女人的婉约、青年女子的俏 丽,一袭旗袍终能穿出万种风情。 旗袍风格内敛而不张扬,优雅而 不轻佻,贤淑而不争艳,与国人 的审美心理和中国女性的形体特 征十分契合。
旗袍既是中国国粹,又是 一种时尚,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走 进百年旗袍的缤纷世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