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英文文学作品及文化的比较与翻译研究

中英文文学作品及文化的比较与翻译研究

龙源期刊网
中英文文学作品及文化的比较与翻译研究
作者:许佳欢
来源:《文理导航》2018年第16期
【摘要】中英两国文化的差异是两国作品差异的根本原因。

本文从自然描写、宗教信仰和作品实践等三个角度比较了中英文文学作品的差异,然后又从文化生活、文化认知和价值观等三个角度比较了中英文化的差异,并提出了中英文文学作品翻译要义,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研究中英文学作品及文化的比较与翻译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文学作品;文化;比较;翻译
1.引言
中英两国文化的差异是两国作品差异的根本原因。

中国的读者需要了解英国的文化作品,而英国的读者需要了解中国的文化作品,语言成为了双方的障碍。

翻译是架在两国之间的文学作品桥梁,从文学作品和文化的比较和翻译研究可以有效的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和渗透,有利于构建大文化的格局。

2.文学作品差异比较
中英文学作品及其文化是基于不同的国家制度下的产物,因此,文学作品作为社会文化的产物,在思想、描写和人物性格等各个方面都是不同的。

限于本文篇幅,本文从三个方面介绍中英文学作品区分中英文学作品之间的差异。

2.1自然描写角度的中英文学作品比较
中国文学作品中有比较多的自然或者自然景色的描写,作者将自然或者自然环境与外部环境有效结合,体现作者视角的人物的内心世界,这种写作手法在国内作家的文学作品中较为常见。

国内知名作家沈从文先生比较擅长描写自然环境,沈先生的《边城》描写的小镇的景色和实物极其富有诗意。

国外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曾在自己的作品《飘》花费大量的笔墨描写自然景物。

不管是中国文学作品,还是英国文学作品,人物和情节通常是采用自然环境来烘托的,但是两者之间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自然元素所代表的含义不同,以“东风”这个词为例,中国作家常将这个词比喻坏事即将变成好事,而英国作家常将这个词形容保守的含义或者即将出现凶兆。

又如“月亮”这个词,中国文学作品中将这个词象征圆满或者漂亮,而英国文学作品将这个词象征生育或者肥沃。

因此在翻译中英两国作家的自然描写时,注意表示的不同含义。

2.2宗教信仰角度的中英文学作品比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