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说课稿中语组曹伟一、教学内容解读近几年,古诗词鉴赏已成为中考语文的重要考点之一。
中考的古诗词鉴赏,分值是5-7分。
题量为2—3题。
这种命题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也迫使我们教师在古诗词鉴赏的教学及备考工作中及时采取新的策略。
那么,学生的学习情况又如何呢?二、学生情况分析及教学设想经过前一轮训练,学生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已经基本了解,但基于初中学生古典文化底蕴薄弱,诗词形象的思维能力差等特点,学生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联系分析,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为了既能体现2014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本课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小结和学生的朗读、讨论、练习等互动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以期达到让学生掌握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方法和提高得分率等目标。
所以,这节古诗词鉴赏复习课的教学目标将分三个维度设定:三、教学目标的设定(一)知识与能力熟悉常考题型,引导和训练学生掌握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方法及提高鉴赏的综合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师为主导和生为主体的原则。
通过教师的“答题技巧点拨”和学生的“小试牛刀练一练”“课堂实战大演兵”两个环节,精选典型题目,让学生学得明白、练得明确、做有成效。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帮助学生克服对古诗词鉴赏的畏惧心理,增强他们应试的信心。
据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引导和训练学生准确、规范地掌握诗词鉴赏题的方法和提高诗词鉴赏的综合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同时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接下来我谈谈本节课用到的教法和学法:(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主体,因此,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
一节课上要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古诗词知识,并要做题进行强化训练,课堂容量势必增大。
而多媒体下的古诗词教学较比传统的教学更具形象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知,领悟以及实践和创新能力因此我会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环节设计及设计意图(一)课前“抢答热身”:观美景,吟诗句同学们,有一种让人爱得近乎心疼的文学精灵,它就是诗歌;有一种让无数文人学子如醉如痴的艺术神魔,它,就是珍藏在我国文学宝库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古代诗歌。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优秀的诗人和精美的诗作数不胜数。
这是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从小学到初中,我们学习背诵了上百首古诗词,接下来,你能看着优美的图景随口吟诵而出你所想到的古诗词句子吗?(多媒体出示美景图片,学生抢答吟诵诗句)(二) 走近中考,导入新课近几年,语文中考试题中都涉及到了古诗词鉴赏题,在以往实际的考查中,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很多同学答题都是“跟着感觉走,带着你丢分”,古诗词鉴赏题真的就有那么难吗?真有那么可怕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进行“古诗词鉴赏”的专题复习,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多媒体展示课题: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三) 中考诗词鉴赏的考点1、对名句的理解和鉴赏2、理解内容主旨、思想情感3、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4、品析语言特点/ 体味炼字5、品味表达技巧6、感知艺术形象(四) 古诗词鉴赏知识的盘点(1)内容主旨、思想情感1、边塞诗常用词汇: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孤独伤感、思乡念亲、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等(如《渔家傲秋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田园诗常用词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闲适愉悦、悠闲快乐等(如《钱塘湖春行》《归园田居》)3、送别诗常用词汇:忆友怀旧、依依不舍、相知相思、别恨离愁、惆怅伤感、劝勉祝愿、激励友人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怀古诗常用词汇:怀古伤今、怀才不遇等(如《赤壁》、《潼关怀古》)5、咏物诗常用词汇:坚守节操、遭贬激愤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6、羁旅诗常用词汇:思乡念亲、游子悲秋、羁旅愁思、惜春悲秋等(如《天净沙秋思》、《次北固山下》)7、爱国诗常用词汇:忧国忧民、为国捐躯、以死明志、保家卫国、借古讽今、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壮志、报国无门的悲伤、壮志未酬的愁苦、关心国家命运、反映社会黑暗、批判态度、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山河沦丧等(如《过零丁洋》)8、哲理诗常用词汇:登高揽胜、蕴含哲理、振作乐观、积极向上、豁达乐观、不怕困难、远大抱负等(如《望岳》、《水调诗头》《登飞来峰》)9、抒怀诗常用词汇:年华消逝、闺中怀人、物是人非、世事沧桑、失望惆怅、焦灼痛苦等(《醉花阴》、《浣溪沙》)(2)观点态度1、赞美、肯定、支持、同情、渴望等。
2、批判、否定、揭露、不满、愤恨、惋惜等。
(3)体味语言1、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
2、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其精妙之处。
抓住关键词语和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
3、语言风格: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约/含蓄/清新/风趣等。
4、常用词汇:勾勒、浓重墨彩、简洁、明白如话、言简意丰、诗青画意、富有哲理、质朴清新、耐人寻味、意境优美等。
(4)表达技巧1、常用的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想像、联想、虚实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化用典故、动静结合、渲染、烘托、含蓄委婉等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互文、反问、赋比兴等)3、常用的表达方式:描写(白描、细描)、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5)人物形象示例1、豪放洒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苏东坡2、忧国忧民、青衫泪沾(《春望》中的杜甫)3、归隐田园、寄情山水(《归园田居》中的陶渊明)4、爱国报国(《己亥杂诗》中的龚自珍)5、儿女情长(《醉花阴》中的李清照)6、雄心壮志、满怀抱负(《观沧海》中的曹操)7、以死明志、视死如归(《过零丁洋》中的文天祥)等(五) 答题技巧点拨及常见题型示例点拨1、原则:①在“读懂“的基础上答准、答顺、答美。
2、结构:①景+情②事+情③场面+情④情形+情3、方法:①“一切景语皆情语”。
②“诗言志”。
③结合诗歌背景。
④注意作家风格。
⑤抓住关键字、词语、句子、诗眼来分析。
4、常见的几种答题格式(“三点”题——考点、热点、难点)(1)题型一、点评思想内容,理解主旨型“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描写了一种什么样的场面?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格式:描写了(或叙述)什么的景色(场面等),抒发了什么的思想感情。
(2)题型二、赏析语言型1、辛弃疾的《西江月》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答题格式:点特色(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出语言特色)+例子(有此特色的语句)+析感情2、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
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答题格式:释含义+描景象+点情景3、某词或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贯穿全词的词眼是什么,为什么?答题格式:思结构(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虑主旨(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答案:贯穿全词的词眼是“狂”;突出词人自己要发少年狂的豪情壮志。
(3)题型三、赏析名句型请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答题格式:抓词语+点作用(4)题型四、描述画面型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
答题格式:采用描写的表达方式+扣住重点语句扩展诗句(5)题型五:分析技巧型晏殊的《浣溪沙》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题格式:点明手法+阐述运用+分析效果(6)题型六:比较阅读型可以比较两首诗的内容、思想感情、语言、表达技巧等。
例如: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答题格式:点明手法+阐述运用+分析效果(六)练习(一)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作者什么的思想感情?(二)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的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的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特别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三)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请描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所展现的画面。
(不要超过35个字)2、简要说说作者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他那孤寂凄苦的思乡之情?(七) 课堂总结同学们,没有古代文化的沉淀,就不能说你是一个文化人。
今后无论你走到哪、从事什么职业,都多多少少要跟古典文化打交道,“腹有诗书气自华”。
最后,祝愿大家今年中考取得优异的成绩!2014.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