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语文期末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初三语文期末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初三语文期末模拟测试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下列对语法知识分析有误的一项是()阅读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

经典性作品,经过时间的筛选,一定有着深邃的思想,丰富的内容,高尚的品格,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达到的峰巅。

一个人能否获得大的能量,取得高的成就,关键是进行这种循环往复的阅读。

阅读是锲而不舍的长期追求,更是一种生命的“马拉松”A.“过程”“品格”“达到”都是名词,“经典性作品”“深邃的思想”都是偏正短语。

B.“阅读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

”这个句子中“过程”是宾语。

C.“阅读是锲而不舍的长期追求,更是一种生命的“马拉松”。

一句是递进关系的复句。

D.画线句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在“进行”前面加上“能否”。

二、字词书写2 . 根据拼音写汉字,将所填汉字规范地写在田字格里。

(1)坦荡如(dǐ)_____(2)(qīn)佩 _____ (3)悲(chuàng)_____三、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光的温度(1)当于老师宣布女子4×100米接力赛开始报名时,我感到自己的脸有点发烫,忸怩了片刻,终于在众目睽睽之下笨拙地站了起来。

周围的目光锐利得叫人害怕。

我不该心虚的,我的身体已经好了呀。

(2)我把目光投向班长,她握在小胖手里的笔抖来抖去,一个个名字利落地出现在秋季运动会的报名单上,报完名的女孩子微笑着坐下来,小马尾辫儿黑亮亮的,闪烁着午后金灿灿的阳光。

别人都坐下来了,唯独我一人还木然地站着。

(3)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班长的手,希望她快点写上我的名字。

可是她却投来疑虑的目光。

片刻后,她无奈地把我的名字写上了。

就当我如释重负地坐下来的时候,我瞥见了于老师纠结的目光。

(4)我知道,她不想让我上场。

由于名额有限,我和另一个女孩子只有一个人能报名。

那个女孩是大伙儿公认的最佳人选,她跑得快,动作敏捷。

而我,从入学到四年级一直体质孱弱,在运动会上总扮演一个吃着零食鼓掌的看客角色。

可是偏偏今天她因病没来上学,而我就趁此机会报名了。

我真的好想参加一次运动会呀,何况我也不会拖班级后腿的,暑假的时候,我经常和母亲去锻炼身体,经过整个假期的锻炼,三年前的那张沉重的化验单已经变得很轻、很轻。

(5)我在自豪中度过了几天,接着就领教了班主任的绝对权威。

那天下午,我正跟伙伴们在操场上玩得高兴,突然有同学来传话说于老师决定把我换掉。

我的心如同被一场冷雨浸透了。

我飞快地跑回教学楼,推开门冲进教室,撞见班长正和老师调整运动员的名单。

也许是我的脚步声太大了点儿,我一进门她们就猛地回过头来。

我用哀求的目光望着于老师,额前的刘海儿很长,挡住了我的视线,但我相信她一定能感觉到我看她的目光是多么幽怨。

我转身离开了。

(6)那天下午的课我一点儿也没听进去,心里想着于老师那张具有“山地地貌”的大黄脸。

她为了所谓的班级荣誉,剥夺了一个孩子在小学最后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参加运动会的机会。

(7)晚上,于老师打电话过来,向我解释为什么不让我参加运动会。

她细声细气地解释着,那可怜劲儿好像受委屈的人是她似的:“孩子,老师知道你很想参加运动会,但是老师以前看过那份化验单,你的身体真的恢复了吗……”我根本没听进去,觉得老师是在敷衍我,那张化验单可是三年前的旧事了。

(8)我终于还是没有参加那次运动会。

(9)毕业的时刻终于来临了。

毕业典礼那天,大家都在操场上聊天、散步。

我在和班长的交谈中偶然得知,那次运动会前,于老师得知我要参加,思来想去还是不放心,特意把我以前交给她的化验单的复印件托人带到医院去问,结果还真把她吓了一跳……我瞪着一双惊讶的眼睛。

(10)我小学时没少和于老师作对,因为一些小的摩擦,对她常带着一些敌意,所以忽略了老师的呵护中散发出来的光芒,忽略了那些光的温度,甚至只感觉到了冰冷。

(11)可在毕业那天的午后,一片古铜色的厚重的阳光层层叠叠地洒下来,光的温度均匀地敷在我的脸上,好似有无数只白色的蝴蝶,翅膀上洒满温暖的金色,向我飞来。

3 . 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4 . 根据故事的内容,请补写出第(9)段省略号处于老师的心理活动。

5 .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11)段。

6 . 标题“光的温度”有什么含义?7 . 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文章中的老师和魏巍笔下的老师,你更喜欢哪一个?请说明理由。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魏巍《我的老师》选段)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邂逅一只萤火虫①傍晚出去散步,走过繁华的市区,信步向郊外走去。

夕阳的余晖还未散尽,隐隐的红,透着几丝眷恋。

散步的人或独自,或三五成群,用自己的方式放松着心绪。

②眼前是一条明亮的小溪,找一处平地坐下,看一河月光清清明明,心神恍惚,多想变成一只鱼,偎在它的怀里吟唱;或者变成一叶水草,在清浅里飘摇心事;也或者向更深处走去,体验它的温柔,接受它的滋润。

潺潺水声,唤起记忆里的温暖,目光里多了一丝清亮。

③忽然,有人喊:“看!萤火虫!一只萤火虫!”我赶忙四处寻找,顺着那人手指的方向,果然,一个亮点一闪一闪,仿佛是谁提着一盏灯笼,在水草间悠悠漫步。

人们突然安静了,眼睛盯着“那盏灯”,若有所思。

④这一只萤火虫,乘着清溪的歌吟,带着草丛的清香,从我的眼前掠过,让我惊喜,也照亮了我回归童年的路。

⑤童年的家乡,村西有条宽宽的河,夏日傍晚,吃过晚饭,村里的人都喜欢去河边纳凉。

那时候没有空调,电风扇也极其少,所以夏夜的河边,是村民歇凉的好去处。

⑥人们聚在河边,有的唠家常,有的相互说着见到或听到的离奇事,有的唱歌,有的吹着悠悠的竹笛……我们几个小孩,最快乐的莫过于捉萤火虫了。

口袋里装一只玻璃小瓶儿,坐在河岸等。

暮色稍暗,萤火虫便出来掌灯了。

顺着河岸繁茂的草丛,一盏一盏,次第闪亮,一会儿就汇成了一条“银光闪闪的河”。

⑦赶紧顺着河沿下河去,伸出双手,微微弯曲手指,呈合拢的形状,向萤火虫靠近,靠近……然后猛地合拢双手,小心地从指缝间看,掌心里闪着荧光,就是逮到萤火虫了。

无比谨慎地移动一只手,直到把萤火虫捏在指间,另一只手飞速掏出口袋里的玻璃瓶儿,咬开瓶盖,放入萤火虫,马上盖上盖,这才放心地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

⑧有些小伙伴拿特制的网子扑逮萤火虫,就是用细钢丝围成圆圈,用细铁丝把网兜子缠绑在细钢丝上。

网兜子要用眼儿很细小的那种,要不然,萤火虫会从网眼里逃之夭夭。

⑨父亲曾给我讲过一个故事: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

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

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

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

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些来当作灯用。

如此苦学,终于成了饱学之士。

小小的我,也学车胤“囊萤读书”,只可惜,那些小小的萤火虫,不堪玻璃瓶的困扰,早早地就熄了灯。

⑩几回回故乡,漫步河岸,却很难再见到萤火虫那轻巧的灯影了,它们去了哪里呢?看书得知,这种提灯夜行的小精灵,只在植被繁茂、水源洁净、空气清新的环境里安身。

看着日渐荒芜的河岸,心,莫名地疼。

(11)有孩童追着那只萤火虫,想要扑到它,将我的思绪拉回。

一位老者阻止道:“不要逮它了,多少年没见到萤火虫了呢,就让它自由地飞吧。

”是啊,萤火虫,已离我们越来越远,今晚的久别重逢,是多美的幸运,为什么要去逮它呢?(12)邂逅一只萤火虫,就像遇到了失散多年的童年的小伙伴,它提着一盏灯,照亮了我回归童年的路,照亮了故乡的画面,也照亮了丢失很久的惊喜。

8 . 阅读全文,找出文中关于描写“我”的心理或情绪的关键词或语句,说说“我”的心理或情绪在邂逅萤火虫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9 . 文章第⑦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10 . 品析语言。

(任选一题)(1)果然,一个亮点一闪一闪,仿佛是谁提着一盏灯笼,在水草间悠悠漫步。

(请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2)一河月光清清明明。

(请简析加点词语的妙处)11 . 小时候,“我”最快乐的事就是捉萤火虫了,为何现在“我”却同意老者的话,阻止孩子去捉萤火虫呢?你怎么理解这“一捉一放”?12 . 请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四、文言文阅读(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则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期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乙)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大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13 .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南极潇湘此乐何极B.太守自谓也太守谓谁C.则有去国怀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D.醒能述以文者不以物喜14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5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表达方式来看,选文(甲)先叙后议,以议论为主;选文(乙)记叙、横写、议论相结合。

B.从句式来看,选文[甲]骈句与散句结合,自由交错,朗明上口;选(乙)大量使用“也”字,一气呵成,如珍珠串联。

C.范仲淹写《岳阳楼记》与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时,均被贬官在外,但是两人都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此,他们是古仁人的代表。

D.范仲淹的“先忧后乐”与欧阳修的“与民同乐”都具有民本思想,但《岳阳楼记》表达主题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醉翁亭记》则是直抒胸臆。

五、句子默写16 . 根据原诗文填空。

(1)春天像健壮的青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领着我上前去。

(《春》朱自清)(2)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荷叶·母亲》冰心)(3)《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设宏伟意境,表现了诗人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