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管理绪论职业生涯管理的基本概念一、职业的概念及特征1、职业的概念:是个体为了取得个人收入而从事的具有市场价值的特殊活动。
职业的特征:(1)经济型,获取收入(2)技术性,需要具备相应的技术知识(3)社会性,承担社会生产任务,满足社会需求。
(4)伦理性,要符合社会需要,提供有益的服务。
(小偷不是职业)(5)连续性,劳动活动相对稳定和连续,非中断性。
二、职业分类与职业分层1、职业分类概念:国家采取一定的标准,依据一定的分类原则,对从业人员所从事各类专门化的社会职业进行全面、系统的划分与归类。
(我国职业分为8个大类,基本按照管理型,技术型,事务型和技能型等归类)2、职业分层概念:按照职业的价值地位和社会对职业的价值取向所做的职业等级排位。
三、与职业相关的几个概念(一)职业声望1、职业声望的概念:人们对职业社会地位的一种主观评价。
2、影响职业声望的因素:(1)职业环境,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如工作条件,组织氛围,薪资收入,福利待遇。
(2)职业功能,指的是职业对国家、社会、人民的意义和责任。
(3)任职者的素质要求,如知识水平,道德素养等。
(二)职业期望1、概念:也叫职业意向,指劳动者自己希望从事某项职业的态度取向,就是就是人们对从事某一职业的希望,愿望和向往。
2、如何形成合理职业期望?(1)明确自身优势。
扬长避短,从自身优势入手,扭转局面。
(2)发现自身不足。
正视弱点,正确定位,有意改进。
(可借助SWOT分析法——认识自我优劣的评测方法)(三)职业价值观1、概念:职业价值观是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是个人对某一特定职业的价值判断,也即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与态度,以及他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
职业价值观决定职业期望,职业期望是职业价值观的反映。
2、职业的类型:(1)自由型(非工资工作者型)(2)经济型(经理型)强调金钱的重要性(3)支配型(独断专行型)强调权力(4)小康型追求虚荣,优越感和社会地位名誉(5)自我实现型追求个性和真理,挖掘潜力施展才华(6)志愿型从帮助他人中获得满足(7)技术型强调技术优势,做事严密(8)合作型强调人际关系和合作(9)享受型追求安逸,抗拒挑战性工作三、职业生涯(一)职业生涯的分类1、无边界职业生涯概念:无边界职业生涯是超越单个就业环境边界的一系列的就业机会的概念。
(无边界职业生涯强调以就业能力的提升来代替长期雇佣的保证,以使员工能够跨越不同组织实现持续的就业。
它强调打破组织界限和组织内部的职位界限,进行职业的转移和流动。
)2、易变性职业生涯概念;指员工在当个人兴趣能力价值观以及工作环境发生变化,又或者企业组织经营环境发生变化情况下,改变自己的职业。
(强调驾驭自己的职业生涯是自己而非组织,个人在需要时可以随时重新创立其职业,一个人也可以在不同的产品领域、技术领域、组织和其他工作环境中出入自由)3、内职业生涯和外职业生涯(1)概念内职业生涯概念:是指在职业生涯发展中通过提升自身素质与职业技能而获取的个人综合能力、社会地位及荣誉的总和,它是别人无法替代和窃取的人生财富。
外职业生涯概念:是指在职业生涯过程中所经历的职业角色(职位)及获取的物质财富的总和,它是依赖于内职业生涯的发展而增长的。
(2)特点比较内职业生涯的特点:a. 自我实现性:内生涯各项因素的取得,是靠自己努力追求才得以获得。
b. 不可剥夺性:内生涯各种要素一旦获得,他人便不可收回或剥夺。
c. 可以转化性:内职业生涯可以转化为外职业生涯。
外职业生涯的特点:a. 不可控性:外职业生涯构成要素往往是他人给予的,也容易被别人收回和否定。
b. 不等偿性:外职业生涯构成要素往往与自己付出不符,尤其是职业初期。
c. 依赖性:外职业生涯发展是以内职业生涯发展为前提条件。
(二)职业生涯规划1、概念:是指组织或个人将个人的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个人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进行分析中和,制定有关个人一生中在事业发展上的战略设想和计划安排。
2、类型:长期规划:5-10年中期规划3-5年短期:3年以内四、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1、概念:是指组织开展和提供的用于帮助和刺进组织内正从事某类职业活动的员工实现其职业发展目标的行为过程的总和,具体包括职业生涯设计、规划、开发、评估、反馈和修正等活动。
2、意义(1)有利于促进企业员工全面发展和增强员工对所从事职业的满意度。
通过规划实现人岗匹配。
(2)有利于创建优秀的企业文化,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强调和肯定人的作用,创造高效率工作环境和引人、育人、留人的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3)有利于创建学习型企业,促进企业发展。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是鼓励学习和创新,鼓励相互竞争。
3、作用对员工个人:(1)确定职业发展目标(2)准确看待优缺点,扬长避短(3)认清差距,鞭策努力工作(4)发现新的职业机遇(5)将个人、家庭和工作联系起来对企业:(1)保证未来人才需求(2)塑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3)增强培训效果(4)留住优秀人才,稳定人才队伍(5)有效开发企业人力资源,人岗匹配1、什么是职业?职业的特征是什么?职业是怎样分类的?答案:职业是个体为了取得个人收入而从事的具有市场价值的特殊活动。
职业的特征:(1)经济型,获取收入(2)技术性,需要具备相应的技术知识(3)社会性,承担社会生产任务,满足社会需求。
(4)伦理性,要符合社会需要,提供有益的服务。
(小偷不是职业)(5)连续性,劳动活动相对稳定和连续,非中断性。
职业的分类:(我国职业分为8个大类,基本按照管理型,技术型,事务型和技能型等归类)2、什么是职业期望?什么是·职业价值观?职业期望:也叫职业意向,指劳动者自己希望从事某项职业的态度取向,就是人们对从事某一职业的希望,愿望和向往。
职业价值观:是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是个人对某一特定职业的价值判断,也即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与态度,以及他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
职业价值观决定职业期望,职业期望是职业价值观的反映。
3、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在于?意义:(1)有利于促进企业员工全面发展和增强员工对所从事职业的满意度。
通过规划实现人岗匹配。
(2)有利于创建优秀的企业文化,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强调和肯定人的作用,创造高效率工作环境和引人、育人、留人的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3)有利于创建学习型企业,促进企业发展。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是鼓励学习和创新,鼓励相互竞争。
4、玻璃天花板指的是什么?答案:基于观念或组织上存在偏见而形成的人为障碍,使得本来够资格的人在组织里的晋升变得可望而不可及。
常用来描述职业女性发展中的无形壁垒。
5、职业生涯演进经过了几个阶段?答案:三个阶段。
(1)职业与职业指导期(20世纪初-50年代)(2)职业生涯发展与职业生涯辅导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3)全面生涯发展与辅导期(20世纪70年代以来)6、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经过了几个阶段?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自我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7、职业生涯管理定性和定量研究的方法分别有哪些?定性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法、观察法、小组座谈法、深层访谈法,投射技术。
定量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8、访谈法的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
步骤:确定访谈问题—选择访谈对象—取得认可同意—确定时间地—知识准备—设计访谈提纲—模拟训练注意事项:营造良好的访谈氛围,尊重访谈对象,适当的访谈技巧,引导启发被反复谈对象,对问题进行全面充分的回答。
1、什么是职业选择?职业选择是劳动者依照自身的职业期望以及兴趣,凭借自己的能力挑选职业,使自身能力素质与职业需求特征相符合的过程。
2、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的主要观点?霍兰德认为职业兴趣和人格有很大的关联性,他将人格分为6种类型,分别是现实型,艺术性,社会型,研究型,企业型,常规型。
当人格和职业匹配时,会带来较高的工作满意度和较低的人员流动率。
4、什么是舒伯的职业循环理论和生涯彩虹图?舒伯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将生涯发展分为5个阶段:成长—探索—建立—维持—衰退成长阶段:0-14岁探索阶段:15-24岁建立阶段:25-44岁维持阶段:45-65岁衰退阶段:65岁以上他认为在人生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同样面临着这五个问题,因而形成了成长—探索—建立—维持—衰退的循环。
在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之外,舒伯加入了角色理论,将生涯阶段与角色彼此间交互影响的状态用一个多重角色生涯发展的综合图形来描绘。
这个生活广度、生活空间的生涯发展综合图,舒伯·将它命名为“一生生涯的彩虹图”。
5、简述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内容·?认知信息加工理论认为生涯发展就是看一个人如何做出生涯决策以及在生涯问题解决和生涯决策过程中如何使用信息的。
该理论构建了一个模型认知信息加工的金字塔模型,分三层。
最高层是被称为元认知的执行领域,是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及结果的知识、体验调节、控制,它包括自我言语、自我觉察、控制与监督等内容。
中间层是决策技能领域,即通用信息加工技能的五个步骤,包含进行良好决策的沟通(Communication)分析(Analysis)综合(Synthesis)、评估(Valuing)和执行(Execution),缩写为CASVE,构成了决策的循环。
最底层被称为知识领域,包括自我知识和职业知识。
自我知识包括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兴趣和技能;职业知识包括理解特定的职业、学校专业及其组织方式。
6、职业锚的概念和特点分别是什么?职业锚具有怎样的作用?职业锚是指一个人不得不面临选择时,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信念或价值观。
职业锚的特点:(1)职业锚定义工作价值观、工作动机的含义更具体、更明确。
(2)由于时间工作成乐的偶然性,职业锚不可能凭名种测试来预测,个体的职业锚在实践中选择、认知和强化,这就是职业锚的本质特征。
(3)职业锚强调了能力、动机和价值观的互动作用。
(4)职业锚在正式工作若干年后才可能被发现。
(5)职业锚概念倾向于寻求个人稳定的成长区域,不会随着个人定制变化而变化。
职业锚的作用:职业锚对组织与个人具有双重促进作用。
对组织的作用:组织可以通过职业锚测试工具对员工的职业定位,员工需要、工作动机、工作追求、工作抱负有清晰的了解,进而有针对性地为员工职业发展设置不同工作环境、激励机制和发展渠道,使员工在组织中不断成长,并使其不断为组织创造更大的价值的同时,获得个人满足感、成就感,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和谐发展。
对员工的作用:员工个人在进行职业规划和职业定位时,可以运用职业锚测试工具判断自己想要的东西,分析自已的工作动机和追求,审视自己的价值观与当前工作的匹配程度,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发展通道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