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本课的重点,那我将打出三则材料,学生阅读并分析归
纳,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分析的能
力。最后用课件打出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
学。强调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
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运动的始终,是五四精神的主旋
律。而进步表现在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政治运动,还是
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的广泛传播,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促进人们
思想的解放。这是五四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之二,把它
与五四精神联系起来,学生也更容易理解。最后我总结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新
的解救中国思想的出现!中国革命的新时代即将到来。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曙光喷薄欲出!
课例研究综
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反对
从而增强学生感受、体验、领悟的情感过程,获得 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感受 90 多年前莘莘学子们 对祖国的满腔热爱。
败笔之处: 1、对学习理解能力薄弱的学生关注不够。着名教 育家魏书生说过:让所有学生都变成优秀生,是不现实 的,但让他们都有提高,总是可能的。所以在课堂上, 应该关注全部学生,尤其是学习薄弱的学生,应予以更 多的帮助。 2、课堂教学之中要结合当时的视频教学,让学生 更加深刻的理解历史发展的事实性,准确性,便于学生 感受“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
接受?所以,我们拒绝签字!”中国第一次对帝国主义
说出了“不”!渲染当时的爱国激情,使学生进一步感
受贯穿于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这也是我本节
课的亮点,通过这三个电影片段,成为主线把整节课贯
穿成一个整体。
播放完电影片段,我就让学生探究:五四运动体现
了什么样的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什么?这也是
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分析、归纳,创设 教学目标
情境,结合有关史料、歌曲和电影片段,引导学生步步
深入探究五四运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
学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增
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生深入理解五四运动。并锻炼了学生历史思维的
形成,从历史材料中捕捉、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归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精神。
突破策略:利用电影片段和相关史料,带领学生探
究分析,加深印象。
(2)教学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突破策略:贯穿于全课的学习之中,帮助学生把知
识融会贯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知
道五四运动的过程和结果;理解五四精神,五四运动的
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和必修三第 22 课《新文
化运动》都有着紧密联系。因此本课在教材中具有重要
地位。
教材分析
2.课标要求:
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
响。
3.课标解读:
本课是要让学生学习五四运动的背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程、结果
和意义,并说明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
封建的革命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当指导,及时反馈和总结。师生共同合作,深入探讨五
教学策略选 四运动。
择与设计
(3)情景设置法:五四运动的时代离现在比较远,
学生难以想象。通过情景再现,角色扮演,让学生置身
其中,引起共鸣。
学法:
(1)从电影片段,历史图片,史料中捕捉并提取
处理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归纳,综合概括,把握历史宏
观概念,获取新知识。
(2)通过探究、讨论、交流,角色体验,解决问
题。深入思考,理性分析。
教学过程
五四运动的经过和结果。 这部分我将用 12 分钟的时间。首先进行情景设置:
“假如你是那个时代的人(学生商人工人),在斗争中, 你会提出什么样的口号?”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并用课件打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增强学生的社 会责任感。然后,抽取学生朗读他们课前所写的新闻报 道,并展示学生自创的标语和口号,进行交流。通过这 两个环节,使学生自学掌握运动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成 为课堂的主体。然后,我再展示五四传单和有关历史图 片,进行总结:1.五四运动是全国范围内工学商联合的 群众性的革命运动!让学生明白爱国精神是五四精神的 主旋律。2.在运动中,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 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 量登上历史舞台!这与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之一有直接 关系:在五四运动中,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强大 力量,五四运动后,他们深入到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 主义,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 产党的建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将历史意义融 于历史事件中讲解,学生更容易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历 史思维能力。关于五四运动的结果,我会提问:“五四 运动取得了哪些初步胜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得出 答案,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这时,我再播放电影《我 的 1919》片段三:顾维钧在巴黎和会发表演说,疲惫但 是坚定有力量的声音:“这样一份丧权辱国的和约谁能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 13 课五四运动》教 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历史
教学课例名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 13 课五四运动》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上承辛亥革命即旧民主主义革命,下启新民主
主义革命。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是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而且本课与必修二第 12 课《民
能比较紧,所以要适当把握时间,防止前松后紧的情况。
教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播放歌曲、电影片段,
展示历史图片及相关史料,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问题探究法:采用以探究为中心的启发式教
学法,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以探究、自主、
合作的精神开展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适
纳、综合概括的能力。风险预测:关于五四运动的导火 学生学习能
线,考虑到初中讲过,所以只是通过电影片段以及解决 力分析
思考题,由学生得出结论。但如果上课时发现大部分学
生都已经没有印象,那么我会花多些时间讲述日本出兵
山东和向中国递交“二十一条”的历史事件,巴黎和会
召开的背景和实质。此外,本课知识容量较多,时间可

封建势力出卖中国主权的革命运动。认真思考本课的教
学,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进一步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爱 国主义情感,形成对历史、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本节课 在教学时,总体感觉很顺畅,学生思维活跃,能在老师 的引导下进入情境学习。
1、本课从实际生活情景引入,从而引出课题。 本课开始,设计了一个问题:进入初中,就没有儿 童节了,那时属于你们的节日是什么节呢?以此把学生 带入到课题,引发学生对五四这个节日由来的质疑、思 考,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兴趣。 2、通过课前收集资料,主动去了解历史背景 五四运动的故事非常简短,如果老师教给学生只要 几分钟,寥寥几句话就可以说完,但真正理解它还需要 下翻功夫。因此,我想教给他们不如让他们自己来理解 领悟。所以,在课前就布置学生收集了一些信息,如: 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底这次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波 及了哪些国家?这就需要学生通过课外收集资料,来加 深理解。 3、激发学生思维,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 课上我是通过提问发散性问题来激活学生思维, 如:“同学们,看了这些和约的内容,你有何感受?你 就是当时的北京学生,你是否愿意参与这次运动,为什 么?”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促进学生思考、理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