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情绪与认知的整合_李炳全
150
统中,目标的类别、情境和原初情绪是联系在一起 的,它们都贮存在记忆之中。由此,当其中任何一 个方面出现时,其他方面会迅速被激活。如情绪 产生时会想起以前产生该情绪的情境和目标; 而 某类别的目标出现时,则会产生相应的情绪与情 境。可以说,进化过程中形成了情绪负载的认知 模式和认知负载的情绪模式。正是它们使有机体 能够对刺激迅速地加工并做出快速反应。
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Gilligan 和 Bower 等人 就发现了心境状态依存回忆、心境一致性和思维 一致性等现象。近些年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些 情绪作用的存在。Etoile 在编码时的情绪诱导、 回忆时的情绪诱导、无情绪诱导和编码与回忆时 都有情绪诱导等四种条件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两种都有情绪诱导的对词汇的回忆效果显著优于 没有任何情绪诱导的[15]。Puccinelli 等人对消费 者的自我监控和情绪的关系的研究发现,低自我 监控者面临与他们的心境不一致的情境时,他们 会更加感到与环境不同,其感受反过来又会导致 他们更加喜欢与其心境一致的情境; 而高自我监 控者则更加喜欢与其心境不一致的情境,并据此 实现对其心境的标准化调整[16]。
到 21 世纪,被许多人认可的流行的常识性情 绪观是,情绪对人的机能是破坏性的,是对机体信 息曲解或误译的结果,应当被控制、缓解、超越、回 避和避开。然而,心理治疗的实践却表明,对情绪 的控制并不总是明智和适应性的,对情绪的过分 调节和躲避并不能确保人的健康与幸福。不表现 自己感受到的情绪,会导致生理机能的衰弱; 对情 绪表现的抑制,会导致免疫系统机能削弱和许多 健康指数的下降。Greenberg 和 Leslie 认为,情绪 是一个基本的适应性资源,它包含着一个意义系 统,该意义系统能够告知人们事件对他们生活幸 福的意义,能组织起人们快速的适应性反应。从 人的出生之日起,情绪就一直是人们交流意图、调 节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符号系统。它能调节自 我与他人的 关 系,并 赋 予 生 活 以 丰 富 的 意 义[22]。 Erickson 和 Schulkin 认为,面部表情是一种情绪 行为,该行为展示出情绪对于基本生存和社会性 相互作用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对诸如甜味与苦味 等刺激的基本的面部情绪反应对于物种的适应来 说十分重要,它们由基本的简单规则来支配。即 使在基本水平,面部表情有与其他种属成员的沟 通或交流价值。通过进化,简单的面部情绪反应 的作用得以延伸与扩展,在许多复杂的非言语交 流或沟通场合使用,并变得更加灵活与多变。面 部表情的感知与产生是众多皮质下和皮质区域在 认知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在大脑中没有 超越于认知系统之上的特殊情绪中枢的存在,情 绪无法从认知中剥离出来。
( 一) 认知对情绪的影响 个体在产生情绪时,会对情绪尤其是情绪的 表现有所觉察或认识,而觉察或认识会进一步影
响其情绪表现、控制或调节。认知尤其是社会认 知通过影响情绪的估价、学习和调节等能力而影 响情绪[3]。Carstensen 和 Mikels 的研究发现,年龄 较大的人完成情绪性信息的认知任务明显优于非 情绪性信息; 无论是积极的情绪内容还是负性消 极的情绪内容都明显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 年龄 差异能够用动机变化来说明或解释[4]。
三、情绪与认知整合的神经基础
情绪与认知的整合有其神经基础或脑机制。 这方面的证据主要来自于情绪的信息加工神经通 路和认知与情绪相互作用的中枢研究。
( 一) 情绪的信息加工神经通路 认知心理学认为,情绪是认知的结果,是对情 绪性信息的认知加工。因而许多认知心理学家着 眼于情绪性信息加工的神经通路的研究。20 世 纪 90 年代末,Ledoux 提出了情绪双回路理论,即
149
“丘脑? 大脑皮质? 杏仁核”和“丘脑? 杏仁核”。 这说明,存在着两种情绪: 认知后的情绪和认知前 的情绪,它们各有其作用或价值。
( 二) 认知与情绪整合的神经中枢 许多研究表明,情绪与认知有共同的脑基础, 它们相互作用的中枢具有高度连通性,对调节不 同脑区的信息流动和综合十分关键。Gray 构建 了同时促进情绪和认知的脑系统理论模型,该模 型假定在哺乳动物的脑中存在三个基本系统: 行 为趋向系统( BAS) 、争斗 / 迁徙系统( F / FLS) 和行 为抑制系统( BIS) 。这三个系统都能同时产生或 调节情绪与认知[19]。Gray 等用 fMRI 研究表明, 侧前额叶皮质的活动明显受到情绪与认知活动的 联合影响,情绪与认知的联合可以更好地实现对 思维和行为的控制[20]。Dougal 等研究发现,中间 颞叶在情绪刺激的项目识别和资源回忆中发挥重 要作用。他们发现情绪能削减项目识别的精确 性,但并不影响相关的记忆。fMRI 分析显示,中 性和情绪性词汇在中颞叶预测后续记忆的区域中 诱发出不同的激活模式,海马激活预测后来的相 关记 忆,近 鼻 侧 皮 质 的 激 活 能 预 测 成 功 的 项 目 识别[21]。 ( 三) 认知与情绪整合的神经机制 有研究表明,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 对刺激做出情绪性反应的神经机制,这些神经机 制在遗传上安置了对刺激做出某种反应的程序。 可以说,在大脑中没有超越于认知系统之上的特 殊情绪中枢的存在,情绪无法从认知中剥离出来。
[关键词] 情绪; 认知; 整合; 一体两面
[摘 要] 情绪与认知的关系,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许多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情绪与认知
是统一的,二者不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且有共同的生理基础、相互作用机制和发生学机制,因此有必要
把它们整合起来,把它们看成是一体两面或同一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对情绪与认知的整合,不仅具有一定
四、情绪与认知的整合是进化的结果, 具有适应功能
情绪与认知的密切关系可以用进化论的观点 加以解释。在进化过程中,那些能够迅速觉知刺 激尤其是关乎生存的威胁性刺激和食物等必需性 刺激并及时采取有效反应的个体才能够得以生存 并延续。其中认知是基础,情绪是动力。敏锐、准 确、快速、灵活的认知能力使有机体能够占据生存 与延续的先机,而情绪则可以激活并调节有机体 的生理与行为反应,使有机体及时采取有效的行 动。同时,情绪又可以激活和驱动认知,使有机体 事先觉察可能出现的刺激尤其是威胁性刺激并进 一步进行细致深入的认知。这样,情绪与认知就 在进化过程中联系起来相互作用,并随着进化形 成了相互作用的内在生理机制与心理机制。在进 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神经网络系统,在该系
偏向效应 情绪性认知加工优先效应是指,对情绪信息
尤其是负性情绪信息具有较高的认知敏感性,容 易觉察并优先把它们选择出来进行认知加工,加 工速度快。自动化效应是指,人对情绪信息尤其 是负性情绪信息的加工是在无意识状态下自动进 行的。偏向效应是指,情绪信息尤其是负性情绪 性信息会被优先选择出来进行认知加工,并使后 续的认知加工受其影响,使随后加工的信息具有 该情绪性质。研究表明,人身上存在着一种警觉 系统,该系统的功能是通过引导注意、知觉等认知 资源朝向威胁性信息并放大它们[14]。
在认知影响情绪的机制方面,认知心理学家 把语义网络模型和激活扩散模型等推广到对情绪 的理解上,认为情绪是认知模型中一个组成部分。 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Bower 等人就提出了情绪 语义网络理论; 20 世纪 90 年代末,Power 等人提 出了图式命 题 联 想 与 类 比 表 征 系 统 模 型[6]。 随 后,Cochran、Lee 和 Chown 等提出情绪理论框架, 它包含在 一 个 整 合 性 的 认 知 结 构 系 统 中[7]。 D.
3. 情绪依存性、情绪一致性与认知一致性 情绪依存性是指,认知活动的情绪状态与先 前加工同样信息时的情绪状态一致时,认知活动 的效果较好。情绪一致性是指,当认知加工的信 息的情绪性质与加工者当时的情绪状态一致时, 完成该情绪性质的信息任务比其他信息的效果 好。认知一致性是指,个体总是依据自己的情绪 状态来对信息进行认知加工,使加工的信息具有 自己当时的情绪性质。这表明,情绪与认知交织 在一起,情绪中包含认知,认知中渗透着情绪。
[收稿日期]2010-12-28 [作者简介]李炳全,男,河南沁阳人,肇庆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心理学博士。
Fum 等依据 ACT - R 理论重新解释赌博任务范式 的实验结果,提出情绪与记忆的机能性整合观,并 得到计算模式新进展的支持[8]。
( 二) 情绪对认知的影响 Phelps 发现,情绪和认知机制从早期知觉过 程到推理都是交织在一起的,对人类认知的理解 需要考虑情绪[9]。 1. 负性情绪对认知影响大 通常,人们对负性情绪刺激具有较高认知敏 感性,其作用往往被极度夸大,并产生更强烈的认 知与情绪反应。 Vuilleumier 等人的研究表明,情绪负载的视 觉刺激比非情绪刺激更容易导致或强化视觉系统 的激活[10]。Goldstein 等用情绪性词汇和非情绪 性词汇研究人的反应抑制( 被认为是传统的认知 活动) ,以考察情绪与反应抑制的关系。结果发 现,行为抑 制 与 负 性 情 绪 性 词 汇 的 关 系 密 切[11]。 Levens 和 Phelps 的研究表明,情绪性刺激有助于 消除干扰; 情绪效价和唤醒二者交互作用产生了 这种有利效果。说明情绪促进工作记忆中的干扰 之间的反应选择[12]。Phelps 等的研究表明,情绪 能够增强对比敏感度[13]。 2. 情绪性认知加工优先效应、自动化效应与
第 37 卷 第 3 期 2011 年 5 月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 of Xuzhou Normal Uni. (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 37,No. 3 May,2011
论情绪与认知的整合
李炳全
( 肇庆学院 教育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一、情绪与认知整合的一般实验与理论支撑
在情绪与认知关系的研究中,早期的研究主 要突出认知对情绪的影响,研究设计和研究结果 都以认知是情绪的基础为中心。20 世纪末,心理 学 家 们 进 行 了 新 的 探 讨,提 出 了 新 的 理 论 模 式。 J. R. Gray 的研究表明,情绪与认知控制整合在 一起,情绪状态能够有助于解决控制窘境,有利于 整个系统转变为更加统一的、语境适宜性的控制 状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