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概述
1.为什么数据通信的体系结构采用分层的模式,分层的要求是什么?
2.简述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与因特网模型各层的功能,比较两者功能相对应的层。
3.局域网和广域网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4.简述在因特网模型中各层寻址的名称及各自的作用。
5.数据链路层与传输层的差错控制技术的主要差别什么?分析原因。
6.说明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及传输层的数据传输格式的名称,并解释每层数据传输格
式长短不同的原因。
7.物理地址、逻辑地址(IP地址)的表示方法?举例说明。
8.在下图中,计算机A经过LAN1、路由器R1和LAN2,发送一个报文到计算机D,分别
标明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每一跳接口的帧和分组的内容。
9.对上图,假定通信是在具有端口地址i的计算机A上的进程与具有端口地址j的计算机
D上的进程之间进行的,分别标明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传输层每一跳的帧和分组的内容。
第二章数字通信基本原理
1.描述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的带宽的特点。
2.解释信号带宽和信道带宽。
3.什么是基带信号和频带信号?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4.对于比特流01001110,画出其单极性归零码、曼彻斯特码和相对曼彻斯特码的波形。
5.对于题4的比特流,画出振幅调制、频率调制和绝对调相和相对调相的调制波形图。
6.解释块编码的特点及其意义。
7.简述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的基本过程。
8.在PCM中,如果要求最大相对量化误差小于0.05%,问应该选择几位输出的模/数转换
器?
9.给出噪声信道的最大传输容量的公式,分析各参数的之间的转换关系。
10.简述通信中常用的复用方式,其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11.简述同步时分复用和异步(统计)时分复用的各自特点。
12.对一带宽为100kHz的低通信号采样,每一样本的量化电平为1024。
(1)计算数字化信
号的比特率。
(2)计算这个信号的SNR dB。
13.利用光纤传输视频图像。
屏幕的分辨率为640×480像素,每个像素为24比特。
每秒发
送30帧画面,问需要多少的带宽?
14.用同步TDM来复用20路数字源,每个输入的速率为100kbps。
每个输出时隙输出每个
源的1比特数据,每帧数据增加1比特同步数据。
问:(1)输出帧的大小是多少比特?
(2)输出帧的速率是多少?(3)输出帧的持续时间是多少?(4)输出的数据率是多少?
15.解释数据报网络与虚电路网络中的路由表的记录为什么采用不同的格式?
16.详细说明数据报网络与虚电路网络的分组中地址的含义及其在数据传送过程中的作用。
17.分析虚电路网络的交换数据过程中,三个阶段使用的地址的含义,并解释其意义。
18.计算PCM30/32基群信号的数据传输速率。
第三章局域网与广域网
1.简述进行检错和纠错的核心概念是什么?利用传送一位开关量信息来说明检错的原理。
在局域网中是如何实现纠错功能的?
2.分析最小码距为5的线性码的抗干扰能力。
3.对于(7,3)循环码,求信息101的检验码,写出具体步骤。
生成多项式为
432
=+++。
()1
g x x x x
4.比较分析噪声信道的三个自动重传协议(ARQ)的各自特点。
5.使用一个5位序号,在下列协议中,发送和接收窗口的最大尺寸分别是多少?1)停止
等待ARQ协议,2)回退N帧ARQ协议,3)选择性重复ARQ协议。
6.解释纯ALOHA和时隙ALOHA的冲突时间。
7.解释为什么ALOHA中冲突时间依靠每个帧的发送时间(T fr),而CSMA中依靠帧的传
播延迟时间(T p)?
8.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和带冲突避免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
(CSMA/CA)的工作原理。
9.为什么要将以太网的链路层分为两个子层?简述每个子层名称和功能。
10.解释以太网两个子层(逻辑链路控制层LLC和媒体访问控制层MAC)帧格式中每一部
分的含义。
11.为什么以太网的最小帧长不能小于64字节?(假设以太网的带宽为10Mbps,媒体最大
信号传输延迟时间为25.6sμ)。
12.一个以太网MAC子层从上层接收到1510个字节数据。
这些数据能压缩在一个帧内吗?
如果不可以,那么要发送多少帧?每个帧中的数据大小是多少?
13.网络互联设备有哪些,各在通信模型的哪一层?并简述各自的功能。
14.网桥或路由器哪一个开销更大?解释你的结论。
15.与PDH比较,SDH传输网的特点是什么?解释SDH的帧格式。
16.解释SDH的复用工作原理。
17.举例说明SDH中STM-N帧的“字节间插”概念,再解释容器(C)、虚容器(VC)、支
路单元(TU)和管理单元(AU)的作用。
18.SDH网络的基本网元有哪些,各自的功能是什么?
19.简述ATM网络的特点;与SDH传输网比较,两者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0.简述ATM信元结构,及其在交换过程中有什么特点?
21.ATM在头部的前四个字节中使用8位HEC(头部纠错码)字段来控制差错。
生成多项
式82
=+++。
说明这是如何实现的。
()1
g x x x x
22.简述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的基本原理?举例分析成帧、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是怎样结合
起来协调工作的。
第四章 IP网络
1.IPv4地址中,掩码是什么?
2.在地址块中,网络地址是什么?如果有一个给定块中的地址,如何求网络地址?
3.在一个地址块中,已知一主机的IP地址是25.3
4.12.56/16,试问该块的起始地址和最后
地址是什么?
4.在一个地址块中,已知一主机的IP地址是182.44.82.16/26,试问该块的网络地址和有限
广播地址是什么?
5.用斜杠标记法(/n)写出下列掩码:
a)255.255.255.0;b)255.0.0.0;c)255.255.224.0;d)255.255.240.0
6.某一ISP被指派以120.60.4.0/22为起始地址的一个块,该ISP想要给100个组织机构分
配块,每个组织机构仅仅接收8个地址。
设计这些子块,并对每一个子块用斜杠标记法表示;求这些块分配后还有多少可用地址?
7.数据链路层帧传递与网络层分组传递有何不同?
8.无连接服务和面向连接服务有什么不同?
9.IPv4头部中的哪一个字段在经过每一个路由器时都不一样?
10.对IPv4数据报,如果总长为1200字节而其中的1176字节是来自高层的数据,试计算
HLEN的值。
11.简述从IPv4到IPv6的过渡技术。
12.如果路由器R1的路由表是如下表所示,试求出网络的拓扑结构。
掩码网络地址下一跳地址接口
/27 202.14.17.224 ——m1
/18 145.23.192.0 ——m0
默认默认130.56.12.4 m2
13.分析下图路由器R1能否接收到目的地址为140.24.7.42的分组?说明理由。
14.路由器的转发技术有几种?简述各自的实现原理。
第五章端到端的数据传输
1.区别传输层的两种服务类型:面向连接的服务和无连接的服务。
2.说明UDP协议首部各字段的功能,深入分析为什么需要UDP协议来传输数据,而仅仅
使用IP协议是不行的?
3.比较UDP协议和TCP协议报文首部的异同之处。
4.为什么UDP和TCP在计算校验和时引入了伪首部?
5.下面是打印出来的十六进制格式的TCP头部:
05320017 00000001 00000000 500207FF 00000000
问题是:(1)源端口号;(2)目的端口号;(3)序列号;(4)确认号;(5)头部长度;
(6)段的类型;(7)窗口的大小。
6.简述拥塞控制和服务质量的关系。
7.开环拥塞控制的策略是什么?
第六章电力系统通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