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关于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
关于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
量。②剖宫产分娩切开子宫壁后先吸尽羊水弃之,然后用负压瓶 后出血的发生。胎盘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占第二位。前置胎盘、
收集血,其他出血测量方法与阴道分娩相似。
胎盘粘连、滞留、胎盘植入等发生产后出血的机率增加。所以应
2结 果
加强婚前健康教育,做好避孕指导,减少人流、引产次数,降低产
2.1 基本情况及出血量:15 例产后出血产妇中最小年龄 18 岁, 后出血的发生率。对前置胎盘的产妇.产前明确胎盘位置,选择
1 资料与方法
要的意义。
1.1 一般资料:2010 年 1 月至 2011 年 7 月在本院分娩产妇 2323 3.4 产前高危因素可引起产后出血的发生。病理妊娠是产后出
例,发生产后出血 15 例,产后出血发生率 0.6%。发生产后出血 血的高危因素。所以应重视产科病理因素及异常分娩,加强宣教
的病例经积极治疗,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减少,但有 1 例死亡。 及做好围产期保健,早期发现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并预防产后
1.2 方法
出血。Biblioteka 1.2.1 观察内容:产妇的一般情况,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产后出 3.5 子宫收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为首位原因,而宫缩乏力的影
血的危险因素、产程、分娩方式、心理因素等。
响因素是多样化的,胎产次、多胎、巨大儿、产程延长、各种妊娠
1.2.2 诊断标准:胎儿娩出后 24h 内出血量达到或超过 500ml 为 并发症和合并症及产妇心理因素等会影响子宫收缩。妊娠期高
最大 39 岁。初产妇 10 例,经产妇 5 例;孕 37~42 周。
合适切口,同时应做好产后出血抢救的各项工作,降低产后出血
2.2 产后出血与分娩方式关系:阴道分娩 1493 例,发生产后出血 11 的发生率。
例,发生率 0.7%;剖宫产 830 例,发生产后出血 4 例,发生率 0.4%。 3.6 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较多,要求从婚前教育、孕期保健、产
因产后出血而引起的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本人对本院 2010 年 剖宫产率,从而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1 月至 2011 年 7 月住院产妇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分析,以阐述产 3.3 产后出血多发生于产后 2h 内,助产人员应加强产后 2h 内的
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制订防治措施,降低孕产妇病死率。
观察,发现有可能出血倾向者及时处理.对防治产后出血具有重
血压疾病 1 例,其它因素 2 例(包括精神因素等)。
产妇产后 2 小时出血量达到 500 ml 时,应立即通知医师做
2.3.2 胎盘因素 6 例,占 40%。其中胎盘粘连、滞留 6 例,占胎盘 好抽血、验血型、做血交配试验、吸氧、开放静脉通道,保证输血、
因素出血人数的 100%。
输液的通畅,在血源未到前,如产妇出现休克征象,可用低分子
2.3 发生产后出血时间:本组资料中发生在产后 2h 的 10 例,占 时保健及产后 24h 内的观察和处理,每个环节都要认真、及时,
66.66%,2~24h 内 5 例,占 33.33%。
采取综合的干预措施,提高产科质量,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2.3.1 产后宫缩乏力 5 例,占 33.33%。其中巨大儿 2 例,妊娠高 4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R714.4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9-0046-02
产后出血是产科分娩期严重并发症,位于引起我国孕产妇 3 讨 论
死亡的首位,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 2%~3%。无论是世界卫生组 3.1 胎次越多,流产次数越多,都可能损伤子宫内膜及继发感
织报告的资料,还是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均显示产后出血 染,再次妊娠时前置胎盘、胎盘粘连、胎盘植入、胎盘残留的发生
是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临床稍微忽略或处理不当,救治不 率相应上升,发生产后出血机率增加。应认真做好计划生育知识
力,往往造成产妇死亡。因此,重视和做好胎儿娩出后 2 小时内 宣传,避免计划外妊娠,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出血的观察和护理,对于预防和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减少 3.2 在工作中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阴道助产技术、降低
2.3.3 软产道损伤 4 例,占 26.6%。其中宫颈裂伤 3 例,阴道壁及 右旋糖酐代替,补充血容量,以保证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血液
穹窿裂伤 1 例。
供应,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置心电监护仪严密观察产妇
2.3.4 本组资料无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产后出血。
生命体征。
* 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人民医院(556000) 2012 年 3 月 12 日收稿
46
内蒙古中医药
关于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
林萍华 *
摘 要: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相关的因素,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产妇2323例作为 观察对象,将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500ml定为产后出血。观察产妇一般情况、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产 程、分娩方式、心理因素等。采用容积法+称重法测量产后出血量。结果:2323例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15例,发生率0.6%。产后出血 原因排位为:胎盘因素者6例,占40%,宫缩乏力为5例,占33.33%,软产道损伤4例,占26.6%。结论:病理产科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 素,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加强孕前宣教及孕期管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是预防和减少 产后出血发生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产后出血;相关因素;防治措施
发 生 产 后 出 血 的 产 妇 ,由 于 急 性 失 血 发 生 了 头 昏 、目 眩 、心 悸、气促等症状,大多因情绪紧张,担心自己的病情,这时护理人
2012 年第 9 期
47
员要在积极采取治疗措施的同时,安慰产妇,要沉着冷静,切忌手 收缩减少出血。对于因各种原因产程中进食少或呕吐的产妇给 忙脚乱,使产妇信赖医务人员,配合各项护理措施,利于病情好 予清淡、富含营养的食物,以补充能量,对于产后恢复很有益处。 转。本组中 1 例产妇产后出血死亡病例,因夜班人手少,分娩 3 临床上常遇到子宫收缩欠佳的产妇,由于补充了一定热量的饮 人,当班护士较忙,未重视产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导致产妇因失 食,子宫收缩变好,出血也随之减少。 血性休克,虽经全科医护人员和医院相关科室人员的全力抢救, 参考文献 但最终产妇仍然死亡。这是一个惨痛的教训,我们要引以为戒。 [1] 曹 泽 毅 . 中 华 妇 产 科 学 [M]. 第 2 版 . 北 京 : 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
产后出血。
血压疾病由于全身小动脉痉挛、血液浓缩,导致组织缺氧、水肿、
1.2.3 产后出血测量方法:①阴道分娩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即臀 微血管病变及血管脆性增加,易发生产后出血。做好孕期健康
部放置弯盘,胎盘娩出、会阴伤口处理完毕后用称重法计算出血 教育、定期产前检查、做好高危筛查,早发现、早治疗 ,可减少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