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古典送别诗鉴赏》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 精品

高考语文《古典送别诗鉴赏》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 精品


•高考体验 (2010年江苏)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 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 【命题立意】 • 本题考查考生“评价文章【解题技巧】 •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从以下角度去思考:①诗 歌中的关键词,如“醉别”、“凉”、“愁”;②诗 歌塑造的意境,如意象、温度、明暗、色彩等;③诗 歌的类别特征及感情基调,即诗歌的归类鉴赏法,如 本诗的标题即点明为送别诗。 • 参考答案 • 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既为送别诗,又点出“别”,当有惜别之意,此为 第一层。又因“醉”字,可推出“愁”情,即借酒消 愁,此为第二层。“江风引雨”为景语,起烘托此刻 悲凉心境的作用,此为第三层。)
古时交通不便,路途艰险,通讯落后,正所谓“一别 心知两地秋”“中间消息两茫然”
黯然销魂者, 唯 而已矣!
——江淹《别赋》
风格和抒情方式
• 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两类:伤感型和豪迈型 • 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
游)、征戎、乡旅、归隐等。由于道路崎岖难行, 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 古人更重离别,或折柳送别,或摆酒饯行,或写 诗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 。
伤感型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诗人怎样的心情? “渺茫”一词从字面上看似是形容春江烟波浩淼,雨雾 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及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之 情。 2.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第三句故设一问,造成转折之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 尾一句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而 意无穷。
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 不应把离别(相聚)枧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 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高考体验 比喻手法
对分别的无奈之情 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2006安徽)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 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D。要求“把握作品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 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 • 【解题技巧】 • 本题的考查目的是要求考生对送别的背景及情绪进行初步感 知,属于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延伸到其他篇目,只要抓住首句 中的意象即可,难度较小。 • 【参考答案】 • 橘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橘柚香” 具有时令特征,代表秋天,由此可联想到柳永的“多情自古伤 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之句。)
千古离别意 万般古风情 ——古典送别诗鉴赏
•高考体验 (2010年江苏)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 送魏二 • 王昌龄 •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
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 【命题立意】 •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高考体验 (2010年江苏)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 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 【命题立意】 •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 • 【解题技巧】 •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对“代为之思”的理解,即送别之人为远 行人而考虑。这种手法考生并不陌生,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 西》就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之句,只要稍 加迁移,便可发现本诗的后两句是在写想象友人离去后可能出 现的情境,以此来表达惜别之情。柳永的《雨霖铃》虽非“代 为之思”,但也用了“念去去”引出对别后情景的描写,以此 来表达离情别绪。本诗综合了两种手法,不是写自己,而是想 象远行人别后的处境,所以说“其情更远”。
• (07年江苏)阅读下面首宋词,完成下面两题。

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
•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 带雨云埋一半山
•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 别有人间行路难
• (l)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 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 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 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
• 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 《雨霖铃》、王勃的《别薛华》、宋之问的《送 别杜审言》、柳宗元的《重别梦得》等。
伤感型
• 柳永的《雨霖铃》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 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 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 阔。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 人说!
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 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 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 来表现思念之切。
方法小结
手 1、点出手法 法 2、结合诗句 类
3、表达的情感
在中国诗坛上, 送别诗一直是诗家的重要题材……
或为拜师游学,或为求取功名,或为仕途奔走,或为 生活所迫,不得不远走异域而离别亲人、恋人、友人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 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 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
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
⑵作者在本诗中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 【参考答案】 • 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
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鉴赏类题型, 包括表达技巧、思想感情、效果等部分。根据诗句内容和“代 为之思”一句可知表达技巧为想象,然后结合情感分析将想象 的内容具体化;“其情更远”意为将情感表达得更为深切,意 思对即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