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整理]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课件PPT
[整理]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课件PPT
④咽部期:喉部运动、噎食、咽部不适感、咽部 残留感、声音变化(开鼻声:软腭麻痹;湿性 嘶哑:声带上部有唾液等残留)、痰量有无增 加。
⑤食管期:胸口憋闷、吞入食物逆流(喉部酸液 回流)。
评定方法:吞咽功能评价
常见的吞咽障碍
脑卒中的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引起的吞咽障 碍。
球麻痹:延髓运动神经核或颅神经损伤,下 运动神经原损伤。吞咽障碍症状重于构音障 碍,咽反射消失或很弱,舌肌萎缩或有肌束 震颤。代偿能力差,康复效果差。
误咽是由于吞咽动作无力,食物吞咽不完全,残 留于咽部的食物于呼吸时进入气管,或者由于吞 咽反射动作失调,气管闭锁不全所致。
吞咽生理—摄食-吞咽阶段
6、食块通过食道(食道相)
食块进入食道后,以蠕动运动把食团由食管向胃部移送 的阶段。 三处生理性狭窄:食管入口处的下咽(环状咽肌)、大动 脉和支气管相交处、贲门处(食管胃括约肌)。
喉抬高训练
病人把手指置于训练者的甲状软骨的上缘,在训练者吞咽 时,感觉它的向上运动。然后让病人照镜子,将自己的手 指置于甲状软骨上,模仿动作20次,以上动作每日2次。 治疗者也可手置于甲状软骨下方推住喉部并固定,让患者 感受喉部上抬。
当病人掌握了吸吮和喉抬高训练技能后,指 导病人在吸吮后立即喉抬高。这两个动作的 协调一致,就可产生吞咽动作。
发音训练
病人张口发“a”音,向两侧运动发“yi”音, 然后再发“wu”音,也可嘱患者缩唇然后发 “hu”音,像吹蜡烛、吹哨动作。每次每音 发5次。进一步让患者发“你、我、他”简单 音。然后唱一段熟悉的歌曲,鼓励他们自然 地大声唱。通过张闭口动作,声门开闭来促 进口唇肌肉运动和声门的闭锁功能。
纳食动作:食具失用、进食强迫哭笑
2.进食
口唇及前齿协调地适应食物和餐具的形态, 将食物纳入口中。
口唇闭合不良的患者不能顺利地将食物纳入 口中,即使将食物送入口腔,亦多漏出。
3.咀嚼及食块形成
在口腔内,食物与唾液混合,形成容易吞咽的食块。
流质饮食直接吞咽;果冻、粥类等半流质食物需通过 “推压咀嚼”(舌体上下活动,使食物在舌与硬腭之 间被推压、挤碎)形成食块;固体食物还需“磨碎咀 嚼”(下颌做上下、回旋运动,舌体左右活动、使食 物在臼齿上磨碎)以形成食块。此时软腭与舌根之间 (口峡部)闭锁,避免食物进入咽部。
4.食物入咽(口腔相)
咀嚼完成以后,舌上举,食块沿硬腭从舌尖被推 至舌根,抵达诱发吞咽反射的部位,随之,口唇 闭锁,下颌固定不动,将发生吞咽动作。舌肌运 动障碍者完成困难。
5.食块通过咽部(咽相)
食块抵咽,旋即软腭和会厌分别闭锁咽部与鼻腔、 气管的通路,引起瞬间吞咽性呼吸停止,同时, 舌根向咽后壁推压,咽壁产生蠕动,食道入口括 约肌松弛,将食块送入食道。这一过程谓之吞咽 反射,正常人完成该反射历时约0.5s。
假性球麻痹:双侧皮质延髓束损伤,上运动 神经原损伤,支配吞咽肌肉的下运动神经原 未受损。构音障碍重于吞咽障碍,咽反射存 在(延缓、不协调),代偿能力强,康复效 果较好。
可防止吞咽相关肌群发生废用性萎缩, 加强口唇、舌和咀嚼肌的运动, 提高吞咽反射的灵活性 , 改善摄食和吞咽能力, 减少吸入性肺炎、窒息、脱水、营养不良等
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
吞咽相关的解剖
谷
1.对食物的认识(认知期、先行期)
是食物入口之前的阶段。
意识水平低下的患者,即使见到食物亦无任 何反应;精神不能集中、对食物反应冷漠的 患者,在进食时则极易发生误咽。
食物认知:硬度、一口量、温度、味道、气 味;半侧空间忽视有进食残留。
摄食程序:进食速度;狼吞虎咽、异食症
并发症, 增强患者自我生存的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减少社会、 家庭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1
间接策略
2间Biblioteka 方法3补偿策略4
直接策略
5
其他治疗
间接策略
通过其他动作的训练来提高吞咽有关神经肌肉的 控制能力。
用于脑卒中急性期进食前及中重度吞咽障碍患者进行 摄食训练之前的准备训练。
口腔及周围肌肉的基础训练
脑血管病急性期的吞咽障碍发生率为 30%~50%。随着病程的推移,百分比 逐步下降。与病变部位有关,以双侧 多 发性 集中在脑干部的病变者多见。
进食通道异常 功能性吞咽障碍
头颈部癌症手术等手术 喉部及气管切开 化学物质灼伤、烧伤等
参与进食活动的肌肉暂时失去神 经的控制(神经性疾病) 肌肉、骨骼运动不协调(年老、 痴呆;重症肌无力)
也可让患者口含(不咬)压舌板或系线的大扣子, 治疗师往外拔,患者尽量使之不被拔出。
感觉刺激
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
用冰冻的棉棒蘸少许水,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 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每日3次。
寒冷刺激,能有效地强化吞咽反射, 促进吞咽力度。
卒中后吞咽障碍感觉刺激法常用的是冷刺激。
刺激咽喉壁 软腭 舌根
按发生部位 口咽吞咽障碍
食管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的评定意义
(1)筛查是否存在吞咽障碍; (2)明确吞咽障碍的病因和解剖生理变化; (3)确定有无误咽的危险; (4) 确定是否需要改变提供营养的手段; (5)为吞咽障碍治疗提供依据。
③口腔期:口腔内知觉、味觉、吞送(量、方式、 所需时间)、口腔内残留。
咬肌运动
肌力低下可对咬肌进行振动或轻拍。主动或 被动地活动患者下颌,作咀嚼动作,空咀嚼 或嚼口香糖。每天反复练习3次。最大限度地 做咬合动作,反复训练5~10次。对咬肌紧张 的可进行牵伸疗法。
颊部、轮匝肌运动
嘱患者轻张口后闭上,使双颊部充满气体、鼓起腮, 随呼气轻轻吐出。
也可将患者手戴上胶套或用奶瓶奶嘴,作吮吸动作, 以收缩颊部及轮匝肌肉运动,体验吸吮的感觉。每 日2次,每次反复作5-10次。
感觉刺激
间接 策略
喉上提训练 发音训练
吸吮及喉抬高训练
交叉吞咽训练
呼吸道的训练
口腔周围肌肉的基础训练
舌部运动
先进行舌肌按摩。再嘱患者张口,将舌头向前伸出, 然后做左右运动摆向口角,再用舌尖舔下唇后转舔 上唇,按压硬腭部、上下牙龈。每次运动20次。
然后将舌缩回,若患者不能自动进行舌运动时,护 士可用压舌板或匙在舌部按摩,或嘱患者将舌伸出 时用纱布轻轻把舌向外牵拉,然后进行上下左右运 动。分别于早、中、晚饭前进行,每次5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