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连续梁桥0号块施工工艺

连续梁桥0号块施工工艺

连续梁桥0号块施工工艺一、编制及施工依据:1、设计院“N-MD-01”及“N-Z-09-01~02”、“•N-C119-1~5”图、“N-MD-10~14、17”钢筋图、“N-MD-33”挂板图、“N-MD-34、36~43、51~52、55”预应力图。

《宁波大桥主桥上部结构设计说明》。

2、“宁指—276~308、91、92”0#块施工图。

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89”、《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4”。

二、概述:1、宁波大桥主桥20#~21#墩上部结构设计为74.5m•+45m连续梁,主梁截面为直腹式双箱双室截面,梁宽29.5m,梁高21#墩中心线5m,逐变至2.5m高。

2、连续梁分三段一合拢块施工,20#墩旁现浇段A(长27.835m),采用支架现浇法施工。

连续梁L0#节段(长14.0m)在21#墩顶托架上现浇,其余L1#~L10#(岸侧)、L1#’~L10#’(河侧)节段采用普通斜拉式挂篮对称悬浇。

最后用岸侧挂篮进行(长2m)合拢段施工。

3、整个连续梁两个箱分开单独施工,中间顶板处预留有1m宽后浇合拢带。

L0#节段同样也分成两个箱单独现浇。

L0#节段单箱纵向分为五块三次施工,梁高方向一次灌注成形。

横隔梁同样预留1m宽后浇合拢带。

4、L0#节段施工前应将临时墩施工完,墩旁托架按设计图拼装完。

托架上应进行试压,得出弹性、非弹性变形。

压重布置见附图(一)。

5、21#墩顶设F4支座4个(GPZ25000SX)。

其摩阻系数μ要求达到0.01;双向位移,纵向±200mm, 横向±10mm。

支座顶面高程偏差±2mm。

6、根据墩旁托架设计承载能力的要求,14m长L0#节段分为五块三次现浇,先现浇Ⅰ再现浇Ⅱ、Ⅱ'块,最后现浇Ⅲ、Ⅲ'块。

三、模板工程1、底模一次安装完成。

设计底模为组合钢模及分配梁,要求组拼密贴不漏浆。

底模标高根据设计院通知要求,考虑3%纵坡,考虑支架弹性变形进行设置。

2、外侧模为组合钢模外贴δ=4mm厚钢板,内侧模及横隔梁模板为组合钢模,侧模板按混凝土灌注节段进行分段安装。

3、所有模板安装前必须涂刷脱模剂,拆模后应立即进行整修。

四、钢筋与预应力安装:基本要求:a、钢筋、焊条品种规格和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和设计要求。

b、受力钢筋同一截面的接头数量、搭接长度和焊接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1、L0#节段横断面钢筋图见“N-MD-14”图,其中底板、顶板及中、边腹板钢筋见“N--MD-10~12”图。

横隔梁修改设计后由二道变为三道,钢筋见“N-C119-2、 N-C119-3”图。

(1) L0#节段钢筋全部分五段现场散扎。

散扎顺序:先底板,再横隔梁,再中、边腹板,最后顶板。

(2) 除横隔梁①、②号Φ32筋采用冷压接长,其它均采用搭接接长。

搭接接头按50•%数量错开,•纵向通长钢筋50%数量伸出各块件端面35d,另50•%数量伸出各块件端面80.5d。

横隔梁的(17)号Φ28筋要与①、②号筋焊接成骨架,双面焊5d。

①、②筋均为双根钢筋,应点焊成骨架。

(4) 横隔梁人洞钢筋的加强筋应按图加工设置。

(5) 由于横隔梁位置变更,原图中中腹板纵向钢筋断开位置作相应改动,边腹板纵向钢筋全部采用通长形式解决。

(6) 边横隔梁箍筋底部有斜坡,加工及安装应注意。

中横隔梁箍筋安装应随连续梁纵向3%坡度变化,安装时确定中、边横隔梁的中心线垂直于顶模。

(7) 钢筋与波纹管相碰时适应调整(8) 由于梁高5m一次灌注混凝土,箍筋一次安装至顶,为确保三道横隔梁进人振捣,顶面②号筋冷压接长成骨架后,考虑留进人洞。

(9) 钢筋保护层采用混凝土垫块。

(10)钢筋安装质量要求:两排以上受力钢筋的排距±5mm同一排受力钢筋的间距±10mm钢筋起弯点位置±20mm箍筋、横向钢筋间距±20mm保护层厚度±5mm (11)横向伸入1m后浇带的钢筋,为确保侧模安装,全部伸出焊接长10d。

横隔下梁Φ32钢筋预留冷压长度。

钢筋加工及安装实测项目2、连续梁预应力体系在L0#节段布置最多,实施中应严格按设计图及要求设置。

(1) 纵向预应力见“N-MD-41”图中13-13断面。

全部布置在顶板及腹板顶部,计22×6=132•束。

•竖曲大样见“N-MD-51、52”图,平弯大样见“N-MD-34•”图。

•采用12•Φj15.24高强度低松驰(R y b=1860MPa)•钢绞线(•符合美国标准“ASTM A416-90A”),Φ内=90mm 波纹管成孔,OVM15-12锚具。

预应力布置见附图(二)。

L0#节段中①、②号预应力束2×6=12束为两端张拉束,•其它为通过束。

所有预应束均采用先预埋波纹管成孔,灌注混凝土后再穿束的施工工艺。

波纹管应用每0.6m一道定位网定位,位置准确无误。

波纹管的对接采用L=250mm、Φ内=95mm波纹管对接,•胶布缠包不露浆。

为确保孔道畅通,宜在波纹管内穿Φ外=80mm胶管芯棒,初凝后、终凝前拔出。

为此应准备L•>5m•外径Φ80•mm的厚壁胶管132根。

钢绞线穿束采用卷扬机及引线拉入孔道。

连续梁施中引线需要100m长。

钢绞线束头在穿束前应处理成子弹头型,钢绞线应编束并每隔2m用铁线绑扎二道。

(2) 竖向预应力筋见“N-C119-4”图及“N-Z-09-01”图。

设计φ32精轧螺纹钢筋(强度R y b=735MPa),Φ内=50mm波纹管成孔,JLM锚具。

竖向预应力筋分两部分:连续梁直腹板内竖向预应力筋与锚固于21#临时墩内的竖向预应力筋。

直腹板预应力筋在L0#节段内布置84根。

下端锚固于梁体内,锚板距梁底20cm,为锚固端;上端设锚槽伸出梁顶,为张拉端。

每根长度不等,为方便施工,L0#节段的84根均下5.1m。

安装时,锚板上应焊一根L=20cm、Φ内=60mm•钢管及一根压浆管Φ20mm,确保孔道不露浆。

预应力筋应顺直,Φ内=50mm波纹管每隔1m高设一道定位网,使其与梁底垂直。

•预应力筋锚固端设螺旋筋,张拉端因受纵向预应力束限制,不予设置螺旋筋。

临时约束锚固竖向预应力筋共5×8=40根,长度金侧20根L=11m,招侧20根L=10.75m。

下端锚固在于临时墩内(含锚板、螺母),上端伸出梁面张拉后锚固于钢结构C上。

锚固预应力筋安装时要求处于铅垂位置。

临时墩顶与梁底之间、梁顶与钢构件之间均设C48级混凝土垫块。

混凝土垫块应按照梁底面及梁顶面线型(•以设计院通知要求为准)就地浇筑,与梁顶、底面密贴并用铁皮隔开。

临时约束在边跨合拢后解除。

锚固筋压浆后切割掉梁底、顶以外部分,作为竖向预应力筋保留。

(3) 横向预应力筋采用无粘结单股钢绞线,锚固端布置在1m后浇合拢带内,为单孔挤压锚;主梁横向两外侧为张拉端,带防松套的OVM锚。

上下游箱横向预应力筋,纵向间距均为1m,两箱横向预应力筋之间纵向间距错开0.5m。

无粘结单股钢绞线做方法:购买带胶管套的无粘结钢绞线,按设计长度(约16m)下料;将锚固端钢绞线的胶管撕破一段,安装锚固端锚板,然后采用柳州生产的LXJ-150•挤压器压结挤压锚;无粘结钢绞线安装就位,每隔0.5m定位网定位;安装张拉锚槽木盒及锚板,锚板位置准确,与预应力钢绞线垂直;灌注混凝土。

锚固端置于1m后浇带中,因此1m后浇带混凝土灌注前应将锚板定位,与挤压锚密贴。

施工应注意张拉端锚板为夹片式锚板。

锚固端锚板为挤压锚式锚板,不要装错。

弹簧筋安装应居中。

3、预埋件安装连续梁上主要预埋件有底板泄水孔、直腹板通风孔、横隔梁人洞及自来水孔、梁顶面泄水孔、挂板预埋件、灰管支架预埋件、波形护栏预埋件、防撞栏杆预埋件、挂篮后锚杆、走道、吊带预留孔等预埋件。

施工中应逐一清点,不得遗漏。

五、混凝土灌注及养生1、混凝土性能指标a、所有的水泥、砂、石、水及添加剂的质量规格必须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

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

b、不得出现露筋和空洞现象。

c、冬季施工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养护,如采用蒸气养护时应控制恒温不超过60 C。

(1) 混凝土强度设计C48级,现场应提高一个级别试配混凝土配合比。

R3≥75%设计强度,R28≥100%设计强度。

(2) 材料:525#普通水泥,每立方混凝土水泥用量控制在500Kg 以内。

采用级配良好的河砂,含泥量≤3%。

碎石粒径5~20mm,级配良好,泥土含量≤1%,洗干净后使用。

(3) 泵送混凝土入模陷度16~18cm。

(4) 掺高效减水剂,初凝时间12h。

(5) 水灰比<0.4。

2、根据配合比现场拌和时,计量要准确。

对混凝土质量要一盘一盘检查,不合格的混凝土不得打入混凝土泵机内。

3、采用泵机输送混凝土,每个块布置一台泵机,一台布料杆布料。

4、灌注顺序:底板─→直腹板及横隔梁─→顶板。

底板0.8m厚应分两层灌注,直腹板及横隔梁每0.3m一层灌注,顶板0.22厚一层灌注完毕,从两侧向中间方向灌注。

5、灌注混凝土前应检查模板开洞情况,振动棒准备情况,串筒挂设情况等。

(1) 所有人洞模板底部均应开洞。

边箱内模压板宽200mm•左右,其它部分先准备盖板,底板混凝土灌注完毕后局部施盖。

边箱内模侧模应隔1.5m高开一排观察与振捣孔,保证横隔梁与直腹板灌注密实。

边箱内模顶板应先开洞,便于挂串筒灌注底板混凝土。

(2) 横隔梁内应挂设串筒,底板灌注时应挂设串筒。

(3) 准备φ30、φ50、φ70插入式振动棒不少于30台。

6、振捣棒插振时移动距离不大于振捣棒振捣半径的1.5倍,分层振捣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中5~10cm。

7、加强灌注纪律,合理安排灌注人员分布表。

严禁集中猛灌。

L0#节段分块混凝土灌注时,宜以悬臂端向墩中心线方向分层浇注,以便托架完成变形。

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应跟踪测量托架变形。

8、主梁混凝土顶面应用木模收平,确保顶面纵、横坡度符合设计要求。

9、加强混凝土养生。

冬季顶面覆盖塑料薄膜与棉被,侧面挂蓬布保温。

夏天浇水,喷养护剂。

10、当混凝土强度达到5MPa时拆除模板,并凿毛。

达到设计强度的50%时拆除侧模,70%时拆除顶模。

L0#节段全部完成预应力张拉压浆后拆除底模。

11、主梁施工质量要求:(1) 无蜂窝露筋现象,接缝良好,混凝土密实。

(2) 混凝土强度R28≥设计强度。

(3) 竣工后外形尺寸允许误差:梁高 +5、-10mm梁宽±30mm腹板、顶、板厚度 +10、0mm轴线偏差 10mm高程±20mm就地浇筑梁(板)实测项目六、预应力张拉1、预应力体系张拉顺序:纵向→竖向。

横向待1m后浇带浇注后达到要求强度时再张拉。

2、12—7Φ5钢绞线采用自锚式YCD250千斤顶两端张拉。

千斤顶应与油泵、油表配套标定使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