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包装与物流

包装与物流

第一章包装与物流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包装处于生产过程的末尾和物流过程的开头,既是生产的终点,又是物流的起点。

在现代物流观念形成以前,包装始终被看成生产的终点,因而一直是生产领域的活动,包装的设计往往主要从生产终结的要求出发,而对物资流通的要求重视不够。

现代包装和物流是密不可分的。

1 . 1 包装1.1.1 包装的定义为保证产品完好地运送到消费者手中,大多数产品都需要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包装。

包装是生产活动及生活需求对产品及销售提出的客观要求,是满足物资运输、保管、储存等物流活动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产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必要手段,是产品正常流通的必要因素。

包装的历史较长,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包装不仅是原来的只起保护产品的作用,还发展到起美化商品、促进销售的作用,也使商品包装发展成为独立于商品生产之外的工业行业。

美国包装学会对包装的定义:符合产品的要求,依最佳成本,便于货物的传达递送、流通、交易、储存与贩卖而实施的统筹系统的准备工作。

日本工业规格JIS1001对包装的定义:便于物品的输送及保管,并维护商品价值,保持其状态而以适当的材料或容器对物品所实施的技术与状态。

依据我国国家标准《包装流通术语》(GB/T4122.1—1996)对包装的定义:“所谓包装是指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商品、方便运输、促进销售,按照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

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

”1.1.2 包装的分类包装从不同角度可以有多种划分方法:按照商品经营习惯,包装可分为内销商品包装、出口商品包装等;按在流通过程中的作用,包装可分为运输包装、销售包装、集合包装等;按使用次数,包装可分为一次性包装、多次用包装和周转包装;按包装容器形态,包装可分为箱、袋、包、箱、罐、瓶、软管等;按包装作业顺序,包装可分为一次包装、二次包装、三次包装等;按包装容器性状,包装可分为软包装、刚性包装、半刚性包装等;按包装材料,包装可分为纸、瓦楞纸板、塑料、金属、玻璃、陶瓷、木材、复合材料等;按内装物,包装可分为食品包装、药品包装、电器包装等;按包装的保护技术,包装可分为防潮包装、防锈包装、防虫包装、防腐包装、防振包装、危险品包装等……包装新的分类方法也会随着社会专业化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应运而生。

按物流的需要包装通常被分为商业包装和工业包装。

1. 商业包装也叫销售包装,是以促进销售为主要目的的包装。

这种包装的特点是外形美观,有必要的装潢,包装单位适于顾客的购买量以及商店陈设的要求。

在流通过程中,商品越接近顾客,越要求包装有促进销售的效果。

2. 工业包装也叫运输包装,是以强化输送、保护产品为目的的包装。

运输包装的重要特点,是在满足物流要求的基础上使包装费用越低越好。

为此,必须在包装费用和运输时的损失两者之间寻找最优的效果。

1.1.3包装的功能1. 保护功能包装的保护功能是包装功能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

包装应使产品不受到各种机械物理因素、化学因素、气候因素的影响而损坏、变质。

这些因素包括水、潮气、振动、冲击、污染、氧、热、冷、冻、光、射线、静电、偷盗、虫咬等。

谈到包装的保护功能应当注意:(1)包装不仅要防止物理性损害,还应注意化学性及其它方式损害;(2)不仅要防止商品受损,而且还应防止商品损害外界,如化学品,汽油等危险品的包装更应注意这点;(3)保护时间问题,有的包装为商品防护时间较短,比如鲜奶,还有些产品要求很长时间的保护,如红酒。

2. 方便功能现代包装功能可以为人们带来许多方便,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方便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方便生产与储运一件包装物应考虑质量、体积等方面,要考虑各种运输工具,以方便装卸,便于堆码。

如人工装卸物重量一般不会超过人体重量的40%;对于商品种类繁多的超市而言,十分重视货架的利用率,因而极其注重空间使用及安排。

因而商品单位量的外形与尺寸要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便于流通销售。

(2)方便使用合适的包装应当注意消费者在开启、使用、保管等方面的方便。

如易拉罐,烟的硬盒包装,洗发水的开口。

(3)方便处理指部分包装应具有重复使用的功能。

可以重复使用的包装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而且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促销增值功能包装是无声的推销员,良好的包装能引发消费者的注意,激发销费者的购买欲望。

优秀的包装,以精巧的造形,合理的结构,醒目的商标,得体的文字及图案,直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并导致购买形为。

此外包装还可以彰显商品的品们,也是商家用于区分商品档次,实施价格区分的一个重要手段。

可通过便携式(portable)、开窗式、喷雾式(aerosol)、成套式、易开式(easy-opening)、透明式(see-through)、分配盖式(dispenser)、压穿式(press-through)等形式新颖、使用方便的包装来提高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精美实用的包装已成为产品品牌和企业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

1.2 物流1.2.1 物流的概念进入21世纪,各产业的发达和经济的发展,使物流量大幅增加,物流将影响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将迎来物流业的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现代物流业的飞速发展给企业采购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和市场全球化带来深刻影响。

物流的概念起源于美国的Physical Distribution,直译为“物资分配”、“实物分布过程”。

从需方的角度来看,可称为物资管理,而在军事术语上则称之为后勤(也即Logistics)。

对物流的解释是百家争鸣、各抒己见,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物流作了定义,现就美国、欧洲、日本和我国对物流的通行定义及其特点进行分析。

1.美国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对物流的定义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对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以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而进行的计划、实施和控制过程"。

此定义是在美国许多物流定义版本中较有影响力的一种,其特点是:(1)提出了物流是为满足客户需求、使客户满意的服务过程;(2)强调了物流的计划、实施和控制,把物流作为管理的范畴;(3)抓住了物流的根本目的,也就是高效率、低成本,即降低流动和储存成本。

2.欧洲欧洲物流协会认为物流是一个系统内对人员、商品的运输、安排,以及与此相关的支持活动的计划、执行和控制,以达到特定目的的过程。

此定义是欧洲物流协会的权威定义,协会同时认为物流概念有一个发展过程。

其特点是:(1)强调了物流的计划、执行和控制,是物流管理的定义;(2)“达到特定目的的过程”,说法灵活,但物流的本质体现不充分;(3)对将人员的运输包括在内,争议颇多。

3.日本日本对物流的定义有许多版本,开始只是列出物流的功能,即指出物流是运输、保管、搬运、流通加工、信息的有机结合;后来又强调物流是创造时间和空间效益的活动;最近指出,物流是管理活动,是协调供应、生产和销售等各个部分的利益,最终达到满足客户需求的管理活动。

这是一个逐渐认识的过程。

4.中国物流在中国是一个外来词,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从日本引进的。

我国物流学者们给出了许多不同的物流定义,但具有代表性和权威的定义应该是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的定义:“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该定义的特点是强调物流的各个功能,强调物流是实现用户需求,但没有强调物流是物品流动的全过程,没有指出高效率、低成本是物流的本质,而只是对物流现象的写意式的、直观描述的定义,使人容易产生误解。

按此定义我国一下子涌现出70多万家物流企业,是把过去从事的物流环节都作为物流来理解了。

现代物流是指在信息网络平台基础上,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对各种物流资源进行优化处理,最大限度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满足客户对物流服务需求的过程。

现代物流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现代物流追求的是物流的质量、成本、速度、可靠性、灵活性的不断优化过程。

1.2.2 物流的分类按物流系统规模划分,物流可分为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

1.宏观物流宏观物流也称作社会物流,是指社会再生产总体的物流活动,从社会再生产总体角度认识和研究的物流活动。

如:物资流通、港口货运储存、石油储存与运输等,是涉及面广、站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高度所设置的大物流,单靠企业或商业物流难以做到。

宏观物流对国民经济效益有很大影响。

2.微观物流微观物流也称作企业物流,是指物流企业、商业企业或生产企业等所从事的实际的、具体的物流活动,是从企业运营的角度,所要求的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直至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整个过程的物资流动。

企业物流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被看作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1所示,箭头方向表示物资流动方向。

图1-1 企业物流的关系(1)企业生产物流企业生产物流是指企业在生产工艺中的物流活动。

这种物流活动是与整个生产工艺过程相伴的,实际上已构成了生产工艺过程的一部分,是从原材料的采购、运输、储存,车间送料、装卸搬运、半成品的流转,分类搬运、包装、成品入库,一直到销售过程的物流系统。

企业生产物流研究课题很多,例如:生产流程如何安排,从物流角度看才最合理;各生产活动环节如何衔接才最有效;如何缩短整个生产的物流时间:和工艺过程有关的物流机械装备如何选用配合等。

(2)企业供应物流企业供应物流是指企业为保证本身的生产节奏,不断组织原材料、零部件、燃料、辅助材料供应的物流活动。

这种物流活动对企业生产的正常、高效进行起着重大作用。

企业供应物流的目标不仅是保证供应,而且还要以最低成本、最少消耗、最大保证来组织供应物流活动,以保障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因此,就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现代物流学是基于非短缺商品市场这样一个宏观环境来研究物流活动的,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供应数量保证上是容易做到的,企业的竞争关键在于如何降低这一物流过程的成本,这可以说是企业物流的最大难点。

为此,企业供应物流就必须解决有效的供应网络问题、供应方式问题、零库存问题等等。

(3)企业销售物流企业销售物流是指企业为保证本身的经营利益,不断伴随销售活动,将产品所有权转给用户的物流活动。

如上所述,在现代社会中,市场环境是一个完全的买方市场,因此,销售物流活动便带有极强的服务性,以满足买方的要求,最终实现销售。

在这种市场前提下,销售往往以送达用户并经过售后服务才算终止,因此,销售物流的空间范围很大,这便是销售物流的难度所在。

在这种前提下,企业销售物流的特点,便是通过包装、送货、配送等一系列物流活动来实现销售,这就需要研究送货方式、包装水平、运输路线等,并采取各种诸如少批量、多批次,定时、定量配送等特殊的物流方式达到目的,因而其研究领域是很宽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