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称呼礼仪

称呼礼仪


三、 相关案例
•【案例1】 • 有一次,演讲家张鹏同志应邀到一所监 狱向犯人讲话,遇到了一个难题,那就是怎 么称呼的问题,如果叫“同志们”吧,好像 不大合适,叫“罪犯们”吧,好像会伤害到 对方的自尊。经过考虑,张鹏同志在称呼他 们时,说的是“触犯了国家法律的年轻的朋 友们”谁知这句称呼一出来,全体罪犯热烈 鼓掌,有人还当场落下了热泪。
• •
• • •
会晤礼仪之
称呼、问候、介绍
一、能力目标
1. 能根据不同交际场合、情境和对象,在交往中 恰当地称呼他人。 2. 能运用得体的称呼,建立良好的社交形象。
二、 任务情境
•在广告公司上班的王先生与公司门卫的关系处 得好,平时进出公司大门时,门卫都对王先生以 王哥相称,王先生也觉得这种称呼很亲切,这天 王先生陪同几位来自香港的客人一同进入公司, 门卫看到王先生一行人,又热情地打招呼到: “王哥好!几位大哥好!”,谁知随行的香港客 人觉得很诧异,其中有一位还面露不悦之色。 •学习要求: • 请同学讨论:为什么门卫平时亲切的称呼, 在这时却让几位香港客人诧异甚至不悦?门卫的 称呼有何不妥,应该如何称呼?然后请同学们模 拟示范表演。
• 4、使用不当的行业称呼 • 学生喜欢互称为“同学”,军人经常互称“战 友”,工人可以称为“师傅”,道士、和尚可 以称为“出家人”,这并无可厚非。但以此去 称呼“界外”人士,并不表示亲近,没准还会 不为对方领情,反而产生被贬低的感觉。
• 5、使用庸俗低级的称呼
• 在人际交往中,有些称呼在正式场合切勿 使用。例如“兄弟”、“朋友”、“哥们儿”、“姐 们儿”、“磁器”、“死党”、“铁哥们儿”,等等 一类的称呼,就显得庸俗低级,档次不高。 它们听起来令人肉麻不堪,而且带有明显 的黑社会人员的风格。逢人便称“老板”,也 显得不伦不类。
(一)称呼礼仪的含义
• 称呼,主要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表明彼 此关系的名称。合乎礼节的称呼是表达对他 人的尊敬并且表现自己有礼貌有教养的一种 方式,
• 恰当的使用称呼是商务礼仪的必修课,是 日常社交礼仪的“先锋官”。因此有人把称 呼比作是交谈前的“敲门砖”,它在一定程 度上决定着社会交往的成功与否。
• 6、人称敬称
• 通常有您、您老、您老人家、多用于对尊 长,长辈。表明说话客气
• 在使用称呼时,一定要回避以下几种错误的做法。 这样,会失敬于人。 • 1、使用错误的称呼 • 使用错误的称呼,主要在于粗心大意,用心不专。 常见的错误称呼有两种: • (1)误读。一般表现为念错被称呼者的姓名。比 如“郇”、“查”、“盖”这些姓氏就极易弄错。要避免 犯此错误,要作好先期准备,必要时,虚心请教。 • 例如:“查”姓,应读zhā "盖"姓,应读gě • )。“燕”姓,不读燕子的燕,应读yān(烟)。 • (2)误会。主要指对被称呼的年纪、辈份、婚否 以及与其他人的关系作出了错误判断。比如,将未 婚妇女称为“夫人”,就属于误会。
五、模拟任务训练
• 1.著名传记作家叶永烈在着手写《陈伯达传记》时,必须采 访陈伯达,采访时究竟怎样称呼陈伯达,叶永烈颇觉为难。采访的前 一天晚上,叶永烈辗转反侧,明天见到了陈伯达到底该叫他什么呢? 叫他陈伯达同志,不合适,因为陈伯达是在监狱服刑的犯人,叫他老 陈,也不行,因为陈伯达已经是八十四岁的老人了,而自己才四十八 岁,究竟应该怎样称呼呢? 小组讨论:抽2~3个小组代表上台试演。全班讨论确定最佳 方案,分组上台试演。 2.有一位年轻人想要去市工商局,走了很长一段,不知距目 的地还有多远,看见一位老者在前方行走,跑过去张口就问:“喂, 老头,市工商局还有多远啊?”老者抬头望了年轻人一眼,说:“五 里。”年轻人大喜,也不道谢,急往前走,可走了很长一段,早就有 几个五里了,还是不见工商局。年轻人不禁骂起老者来。 小组讨论:请问年轻人的问题出在哪?小组派代表分别扮演 老者和年轻人,如何问路,分组上台试演,全班评议。 3.一位西装革履的男士进入一写字间,问前台秘书小姐: “这是四方公司吗?”小姐不理,这时,有两个客户走来,秘书小姐 说:“李姐,王哥,我们经理正等着你们呢……” 小组讨论:以上情景在称呼上有什么问题?分别由组员担任 各角色,上台试演,全班评议。
• 人们平时的交往,是有着一定规矩可 循的,这个规矩就是社交礼仪。称呼、 介绍、握手、交换名片被认为是社交 礼仪缺一不可的“四部曲”,为人际 交往搭起了彩虹桥。
一、称呼
• 称呼礼仪是在对他人称呼时实用的一种 规范性礼貌语言,是人们开始交往的开始 点。在人际交往中,选择正确的、适当的 称呼,反映着自身的修养和对对方的尊重 程度。甚至还可以反映出双方关系达到的 程度和社会风尚。
• 3、行业性称呼 • 在工作中,有时候可以按照行业进行称呼。 对于从事某种行业的人可直接称呼对方的 职务。 • 例如:老师 医生、会计、律师
4、性别性称呼: • 小姐 、女位上称呼姓名,一般限于同事、 熟人之间。其具体方法有三种: • (1)直呼姓名。 • (2)只呼其姓,不称其名,但要在它前面 加上“老”、“大”、“小”。 • (3)只称其名,不呼其姓,通常限于同兴 之间,尤其是上司称呼下级、长辈称呼晚 辈之时。在亲友、同学、邻里之间,也可 使用这种称呼。 • 。
称呼的特征
• 一、简洁性:音节少,形式简单、容易引 起注意和情趣 • 二、褒贬性:具有明显的褒贬之意 • 三、开启性:引起对方注意以表达更多的 内容。
称呼的作用
• 1.呼唤功能 • 称呼具有呼唤功能。 • 2.关系功能 • 称呼能反映出呼唤人与被呼唤人之间的关 系。 • 3.情感功能 • 除了反映出呼唤人与被呼唤人之间的关系 之外,称呼还可以反映出两个人之间的态度 和情感。
1. 生活中的称呼
• 对普通人的称呼:
• “同志”“先生”、“女士”、“小姐” 等
2. 工作中的称呼
• 1、职务性称呼:
以交往对象的职务相称,以显示身份有别, 敬意有加,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称呼。 一般有三种 称职务 在职务前加上姓氏 在职务前加上姓名(比较正式的场合) • 如:经理、赵书记、陈永花主任
• 2、 职称性称呼 • 对于具有职称者,尤其是具有 高级、中级职 称者,可直接以其职称相称。 • 以职称相称,下列三种情况较为常见。 • (1)仅称职称。例如:“教授”、“律师”、“工 程师”,等等。 • (2)在职称前加上姓氏。例如:“钱编审”、“ 孙研究员”。有时,这种称呼也可加以约定俗 成的简化,例如,“吴工程师”简称为“吴工”。 但使用简称应以不发生误会,歧义为限。 • (3)在职称前加上姓名,它适用于十分正式 的场合。例如:“安文教授”、“杜锦华主任医 师”、“郭雷主任编辑”,等等。
• 6、使用绰号作为称呼 • 对于关系一般者,切勿自作主张给对方起 绰号,更不能随意以道听途说来的对方的 绰号去称呼对方。至于一些对对方具有侮 辱兴质的绰号,例如,“北佬”、“阿乡”、“ 鬼子”、“鬼妹”、“拐子”、“秃子”、“罗锅”、 “四眼”、“肥肥”、“傻大个”、“柴禾妞”、“北 极熊”、“黑哥们”、“麻杆儿”,等等,则更 应当免开尊口。另外,还要注意,不要随 便拿别人的姓名乱开玩笑。要尊重一个人, 必须首先学会去尊重他的姓名。每一个正 常人,都极为看重本人的姓名,而不容他 人对此进行任何形式的轻践。
二、称呼的禁忌
• 2、使用过时的称呼
• 有些称呼,具有一定的时效兴,一旦时过 境迁,若再采用,难免贻笑大方。比方说, 法国大革命时期人民彼此之间互称“公民”。 在我国古代,对官员称为“老爷”、“大人”。 若全盘照搬过来,就会显得滑稽可笑,不 伦不类。
• 3、使用不通行的称呼 • 有些称呼,具有一定的地域兴,比如,北 京人爱称人为“师傅”,山东人爱称人为“伙 计”,中国人把配偶、孩子经常称为“爱人”、 “小鬼”。但是,在南方人听来,“师傅”等于 “出家人”,“伙计”肯定是“打工仔”。而外国 人则将“爱人”理解为进行“婚外恋”的“第三 者”,将“小鬼”理解为“鬼怪”、“精灵”,可见 更为“南辕北辙”,误会太大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