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3章 保险合同

第3章 保险合同

第三章保险合同第一节保险合同概述与一般消费者和商家的商品买卖关系不同,保险商品的买卖是建立在合同的基础之上的,因而它是一种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是指人们根据法律规定而结成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保险合同又称保险契约,它是保险关系双方之间订立的一种在法律上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即根据当事人的双方约定,一方支付保险费给对方,另一方在保险标的发生约定事故时,承担经济补偿责任;或者当约定事故发生时,履行给付义务的一种法律行为。

一、保险合同与一般合同的共性保险合同属于合同的一种,因此,它具有一般合同共有的法律特征。

保险合同的一般特征表现存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合同的当事人必须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第二,保险合同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行为,而不是单方的法律行为。

任何一方都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任何单位或个人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不能进行非法干预。

第三,保险合同必须合法,否则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在一方不能履行义务时,另一方可向国家规定的合同管理机关申请调解或仲裁;或者争议双方依照仲裁协议,将彼此间的争议交由双疗共同信任、法律认可的仲裁机构的仲裁员居中调解,并作出裁决;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二、保险合同的特性与一般合同相比较,保险合同又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合同,因此,它有着自己的特点。

这些特点主要体现在它的双务性、射幸性、补偿性、条件性、附和性和个人性等方面。

(一)双务性合同有双务合同和单务合同之分。

单务合同是对当事人一方只发生权利,对另一方只发生义务的合同。

如赠与合同、无偿保管合同、无偿借贷合同等都属于单务合同。

而双务合同则是当事人双方都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一方的权利即为另一方的义务。

在等价交换的经济关系中,绝大多数合同都是双务合同。

我们说保险合同具有双务性,其理由在于,保险合同的投保人负有按约定缴付保险费的义务,而保险人则负有在保险事故发生时赔偿或给付保险金的义务。

但保险合同与一般的双务合同又有不同。

因为在一般的双务合同中,除法律或合同另有规定以外,双方应同时对等给付,而不能一方要求他方先行给付。

比如在买卖合同中,买方付款以后,卖方应当依照合同规定给付标的物,不存在其他任何条件。

而在保险合同中,虽然投保人缴纳了保险费,但只有在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才履行保险金赔偿或给付的义务。

(二)射幸性保险合同具有射幸性特点。

射幸是碰运气、赶机会的意思。

因此,也可以通俗地说,保险合同具有机会性的特点。

所谓射幸性特点是指,保险合同履行的结果建立在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基础之上。

在合同有效期内,假如保险标的发生损失,则被保险人从保险人那里得到的赔偿金额可能远远超出其所支出的保险费;反之,如无损失发生,则被保险人只付出了保费而没有得到任何货币补偿。

保险人的情况则正好与此相反。

当保险事故发生时,它所赔付的金额可能大于它所收缴的保费;而如果保险事故没有发生,则它只有收取保费的权利,而无赔付的责任。

保险合同的射幸性特点来源于保险事故发生的偶然性,这在财产保险合同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而在人寿保险中,在大部分场合,由于保险人给付保险金的义务是确定的,只是存在一个给付的时问不同的问题,因此,许多人寿保险合同具有储蓄性,射幸性特点较弱。

还需要指出的是,所谓保险合同的射幸性特点是就单个保险合同而言的,如果从全部承保的保险合同总体来看,保险费与赔偿金额的关系以精确的数理计算为基础,从原则上来说,收入与支出保持平衡,因此,总体来看,保险合同不存在射幸性的问题。

(三)补偿性这主要是对财产保险合同而言的。

所谓补偿合同即保险人对投保人所承担的义务仅限于损失部分的补偿,赔偿不能高于损失的数额。

保险的一个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让被保险人恢复到损失发生前时的经济状况,而不是改善被保险人的经济状况。

这样做既是为了保险人,也是为了整个社会。

因为如果不这样规定的话,被保险人如果能够通过保险而获利,有些被保险人就会故意犯罪,这就会引发道德风险。

根据保险合同的补偿性质产生了保险利益原则、代位求偿原则和不能超额保险的原则。

本书将在有关章节讲解这些问题。

(四)条件性合同的条件性是指,只有在合同所规定的条件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合同的当事人一方才履行自己的义务;反之,则不履行其义务。

保险合同就具有这样的特点。

作为投保人,他可以不去履行合同所要求他做的事情,但如果投保人没有满足合同的要求,他就不能强迫保险人履行其义务。

比如,保险合同通常规定,投保人必须在损失发生以后的某一规定的时间内向保险人报告出险情况。

没有人强迫投保人必须这样做,换句话说,投保人可以不在规定的时间里向保险人报告。

但是,如果投保人没有这样做,他也就不能指望或强迫保险人赔偿他的损失。

(五)附和性附和合同即由当事人的一方提出合同的主要内容,另一方只是作出取或舍的决定,一般没有商议变更的余地。

保险合同就具有这样的特点。

保险人依照一定的规定,制订出保险合同的基本条款;投保人依照该条款,或同意接受,或不同意投保,一般没有修改某项条款的权利。

如果有必要修改或变更保单的某项内容,通常也只能够采用保险人事先准备的附加条款或附属保单,而不能完全依照投保人的意思来作出改变。

但是,保险合同也并非全部采取标准合同的形式,因此,不能说所有的保险合同均为附和合同有些特殊险种的合同也采取双方协商的办法来签订,这与一般的民事合同性质是相同的。

所以说,保险合同不是典型的附和合同,而只是具有附和合同的性质。

保险合同之所以具有附和合同的性质,其原因在于:保险人掌握保险技术和业务经验;投保人往往不熟悉保险业务,因此,很难对条款提出异议。

但正因为如此,当保险合同出现由于条款的歧义而导致法律纠纷时,按照国际L的通常做法,法院往往会作出有利于被保险人的判决。

(六)个人性保险合同的这一特性主要体现在财产保险合同中。

它的含义是,保险合同所保障的是遭受损失的被保险人本人,而不是遭受损失的财产。

由于个人的禀性、行为等将极大地影响到风险标的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因此,保险人在审核投保人的投保申请时,必须根据各个不同的投保人的条件以及投保财产的状况来决定是接受还是拒绝,抑或有条件地接受其投保。

保险合同的这一特性表明,投保人在转让自己的财产的同时,不能同时转让其保险合同,除非经过保险公司的同意。

举例来说,张三喜欢开快车,经常发生事故,而李四开车则非常谨慎。

如果张三去投保的话,保险公司很可能不接受他的投保申请,或者提高费率。

因此,假定李四要将他的车卖给张三的话,他不能将保单同时转让给张三,除非经过了保险公司的同意。

第二节保险合同的要素任何法律关系都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不可缺少的要素。

保险合同的法律关系也是由这三个要素组成的。

保险合同的主体为保险合同的当事人和关系人,保险合同的客体为保险利益,保险合同的内容为保险合同当事人和关系人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一、保险合同的主体保险合同和其他合同一样,必须有订立合同的当事人,作为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承担的主体保险合同的当事人就是投保人和保险人。

但保险合同也与一般合同有着不同之处:一般合同多是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而订立,而保险合同则既可为自己的利益,亦可为他人的利益而订立,这在人寿保险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如在投保人之外,还有受益人的存在。

不仅如此,保险合同所保障的对象,即意外事件在其财产或其身体上发生的人,也是与保险合同有着重要关系的被保险人。

所以,受益人与被保险人是保险合同的关系人。

保险合同的投保人、被保险人、保险人与受益人等通常均在合同中明确载明。

(一)保险合同的当事人1.保险人保险人是向投保人收取保险费,在保险合同规定的保险事件发生时,对被保险人承担赔偿损失给付责任的人。

各国法律一般要求保险人具有法人资格,但并非任何法人均可从事保险业。

只有依法定程序申请批准,取得经营资格才可经营,此外,还必须在规定的经营范围内进行。

如果保险人不具备法人资格,其所订的保险合同无效。

如属超越经营范围,合同效力则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2.投保人投保人是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向保险人申请订立保险合同,并负有交付保险费义务的人。

投保人通常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第一,具有完全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保险合同与一般合同一样,要求当事人具有完全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这对法人和自然人均相同。

未取得法人资格的组织不能成为保险合同的当事人,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自然人也不能签订保险合同而成为保险合同的当事人。

第二,对保险标的必须具有保险利益。

投保人如对保险标的不具有保险利益,则不能申请订立保险合同;已订立的合同也为无效合同。

在后面的内容中本书将要详细讨论什么是保险利益。

第三,负有交纳保险费的义务。

保险合同为有偿合同,投保人取得经济保障的代价就是支付保险费。

支付保费的义务为投保人所有,保险人一方无权免除投保人的这一义务。

不论保险合同是为自己的利益还是为他人的利益而订立,投保人均需承担交纳保费的义务。

在后一种情况下,如投保人未能按时履行交纳保费的义务时,保险合同关系人可以代投保人交付,但这足是代付性质,而并非说保险合同关系人有交付保险费的义务。

保险人不得以关系人非当事人为由而拒收关系人代付的保费,从而影响保险合同的效力。

(二)保险合同的关系人1.被保险人被保险人是指其财产、利益或生命、身体和健康等受保险合同保障的人。

在财产保险中,被保险人是保险财产的权利主体。

在被保险财产发生保险事故时,保险人对被保险人的财产进行赔偿(在这里,房屋、汽车等财产为保险标的);在人身保险中,被保险人是从保险合同中取得对其生命、身体和健康保障的人,同时他也是保险事故发生的本体(在这里,人的生命、身体和健康为保险标的);在责任保险中,被保险人是对他人的财产损毁或人身伤亡负有法律责任,因而要求保险人代其进行赔偿,由此对自己的利益迸行保障的人(在这里,民事赔偿损害责任为保险标的)。

被保险人必须在保险合同中作出明确规定。

确定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在保险合同中明确列出被保险人的名字。

被保险人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但均须列明、当被保险人之一死亡以后,其余被保险人仍可继续享受保险保障的权利,保险合同继续生效,直到期限届满。

(2).以变更保险合同条款的方式确认被保险人。

这种方式是在保险合同中增加一项变更被保险人的条款。

一旦该条款所约定的条件成立时,补充的对象就自动取得了被保险人的地位。

这也是被保险人的变更方式。

这一方式通常用于财产的承租人或受托人等场合。

变更后的被保险人的资格应当与原被保险人相同。

(3)采取订立多方面适用的保险条款确认被保险人。

这种方式与第一种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具体指明被保险人的姓名;与第二种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用排序的方式确定被保险人,而是采用扩展被保险人的办法。

在这一方式中,每个人都具有同等的被保险人的地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