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国大伦敦战略规划邹军、王学锋《都市圈规划》p21(一)范围及概况伦敦位于英国东南部,现状总人口750万左右,占地面积约1580平方公里。
大伦敦分成33个区。
大伦敦的发展在近代经历了一个集中、疏散、再集中的过程。
其人口在1939年达到最高峰,为860万人。
1944年,设立了伦敦外围的绿带,大伦敦的空间扩张被约束在绿代内;1945年,英国政府开始开发新城,以疏散大城市尤其是大伦敦的人口;1970年代中期,伦敦外围129公里周长范围内,分散了11个新城,新城开发主要由政府投资,工业项目也优先安排在新城,大伦敦人口持续下降;1985年后重新集中,人口增长迅速,主要是人口自然增长和海外移民,金融和商务服务业发展迅速。
图1-3-2:大伦敦范围(二)发展策略1.强调并鼓励大伦敦的增长,包括人口和经济的增长,强调要“通过经济和人口的增长来取得对环境和生活质量的可持续的改善”2.竖向增长而不是东扩西拓等。
强调这种人口和经济增长要容纳在现有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建成区规模不再扩大,大伦敦外围的绿带以及市内的绿地等公共开敞空间不能受到侵犯。
即城市的空间发展将是竖向为主,增加开发强度,对宗地进行再开发等。
3. 非均衡发展——尊重市场、侧重交通、照顾公平。
确定了竖向增长的总原则之后,发展机会也不是全市均摊,而是优先照顾几个方面:一是照顾市场需求,基础设施、交通设施、商务空间等等的开发向中心区倾斜;二是照顾交通方便,即工作机会增长点等的开发向主要公共交通节点和沿线集中,并与交通容量的增加相协调;三是照顾社会公平,适当向东部地区倾斜,强调机会共享,兼容照顾社会各个不同群体的发展。
(三)空间发展伦敦发展的空间前提主要在于这几个方面:中心活动区和伦敦中心发展区的发展将会增强伦敦的物质环境的增长,特别是经济方面;东部泰晤士河口的发展将会拓展伦敦的中心功能;分散和强化城镇中心功能;郊区服务的发展;城市更新地区的政策;混合土地利用政策。
政府将引导和促进对郊区的开发,包括中部、东部、西部、北部和南部。
伦敦大都市区空间发展的重要目标是加强东部的建设和改善区域不平衡的现状,东部伦敦郊区的发展将优先考虑,政府通过发展郊区来建立有价值的就业岗位。
郊区空间发展策略:关注郊区内的主要零售、休闲、商业活动和服务,郊区和城镇中心保证有便利的可通达能力;保护郊区的就业区域,保证人们能工作和生活在伦敦郊区;促进郊区城镇中心地区周围的居住和交通发展;提高郊区居住核心的水平。
新郊区核心和其邻里的发展策略:关注郊区内的主要零售、休闲、商业活动和服务,郊区和城镇中心保证有便利的可通达能力;保护郊区的就业区域,保证人们能工作和生活在伦敦郊区;促进郊区城镇中心地区周围的居住和交通发展;提高郊区居住核心的居住水平。
新郊区核心和其邻里的发展策略是:在任何政府规划发展的郊区或者其临近地区,应当考虑建立新的郊区中心和公共交通体系。
图1-3-3:大伦敦空间结构空间规划考虑分三类地区发展:有发展机遇的地区,强化发展的地区,更新的地区。
对于有发展机遇的地区,政府将引导发展住房和就业政策,最大化地发展公交,促进更新地区和临近地区的社区发展。
对于发展成熟的地区,政府考虑在高密度混合式用的地区的配套住宅、就业和其他发展和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对于更新地区,结合社区发展策略和邻里更新策略,同时提出更新、发展和交通方案。
《都市圈规划——理论·方法·实例》p66(一)规划背景(二)规划目标(三)指导思想(四)规划内容(五)编制过程二、法国巴黎大区规划《都市圈规划——理论·方法·实例》p61巴黎大区(LIle-de-France)位于法国北部,是法国22个行政大区之一,俗称“法兰西岛”,由巴黎市和埃松、上塞纳、塞纳—马恩、塞纳—圣德尼、瓦尔德马恩、瓦德瓦兹和伊夫林等7省组成。
从1964年起明确了都市区12000平方公里的界限,占全国面积比例为2.2%。
全区人口1100万,占全国的18.8%。
巴黎大区是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政府、立宪机构、重要行政机关和一些国际组织的所在地。
GDP占全国的%。
在全球大都市中,巴黎大区是仅次于纽约与东京的第三大经济体,1995年巴黎大区的国民生产总值达3420亿欧元,在欧洲排名第一。
(一)1965年巴黎地区区域总体规划(二)巴黎大区总体规划(1994)(三)巴黎大区整治计划(四)巴黎都市圈区域规划新趋势三、德国柏林和勃兰登堡州地区规划《都市圈规划——理论·方法·实例》p71(一)区域发展原则(二)空间发展模式(三)城市发展策略(四)地区发展策略邹军、王学锋《都市圈规划》p251. 范围柏林是一个城市州,经过2001年的区划调整后共有12个区。
勃兰登堡州1993年进行了区划调整,共有14个县和4个县级市。
根据宪法,这些区、县在行政管理上实行自我管理。
柏林和勃兰登堡两个联邦州共有土地3万多平方公里,人口600万。
其中柏林891平方公里,人口350万;勃兰登堡州2.81万平方公里,人口250万人。
从发展分析,柏林和勃兰登堡州的空间发展将出现三种不同的趋势:一是柏林地区正在发展成为德国和欧洲的重要经济中心;二是位于柏林外围的勃兰登堡州部分地区,受柏林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口外迁的影响,正在发展成为日益增长的城市扩张地区;三是远离柏林的勃兰登堡州其他地区,发展将相对缓慢。
2.发展策略(1)发展策略发展策略的基本原则就是分散集中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促使柏林与勃兰登堡州的区域发展能够协调统一,柏林与勃兰登堡州决定成立共同的区域规划委员会,采取共同的区域发展策略和空间模式,为此制定了以下几条基本原则:——尽可能促使聚落密集发展,在现有的科研、商业和工业能力基础上发展经济,并做到以人为本。
——尽可能地保持地区中心之间的便捷联系,加强柏林都市中心与勃兰登堡州的休闲中心和自然保护区之间的交通联系,并在此基础上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环境,做到以人为本。
——采取共同行动,在房地产开发、土地管理、交通与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实现相互协调。
——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采取切实可行的城镇发展策略,注意利用已有的基础,例如密集的城镇聚落和多样的自然条件,保护农业、生态和自然资源。
(2)空间发展模式——执行多中心的城市体系发展策略。
为了公平处理各个地区的空间和聚落发展要求,除了将柏林作为该区的大都市中心外,在勃兰登堡州距柏林市中心60-100km的范围内还设立4个地区中心以及2个含有部分地区中心职能的次中心;此外,在勃兰登堡州其他14个县和4个县级市中,共设立25个次中心和3个具有补充职能的次中心,以此构成较为完整的多中心体系。
——采取分散集中的空间发展模式。
即在空间发展方向上采取疏散和集中并举得策略,将集中在柏林大都市的建设压力向外疏解,分散到城市地区的各中心,以避免乡村聚落和农业用地受城市持续扩张的影响导致相互割裂,发挥各部分的整体功能和竞争能力。
——形成网络化的开敞空间体系。
规划将该地区总面积的3%的自然生态保护区(95平方公里)和18%的景观保护区(550平方公里)组成系统,形成围绕柏林的绿色项链。
——加强对建设用地增长的区域管制。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柏林和勃兰登堡决定加强对城市核心地区住宅的修缮改造,在外围地区控制工业区和住宅区的开发以限制建设用地无序增长。
图1-3-7 柏林与勃兰登堡州城市中心体系分布四、意大利的区域开发五、斯堪的纳维亚的城市地区规划六、丹麦:指状规划七、荷兰:兰斯塔德的城市地区规划邹军、王学锋《都市圈规划》p221. 范围荷兰西部的兰斯塔德城市群地跨南荷兰、北荷兰和乌得勒支三省,是一个由大中小城镇集结而成的马蹄形环状城市群(Ring City),其开口指向东南,长度超过50km,周长为170km,最宽地带约50km,中间保留一大块成为绿心的农业地区,故它也被称为绿心大都市(Green Heart Metropois)。
兰斯塔德城市群的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公里,人口约600万(1988年数据),它包括3个50-100万人口的大城市: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和海牙;3个10-3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乌德勒支、哈勒姆、莱登以及许多小型城镇和滨海旅游胜地,城镇之间距离一般只有10-20km 左右。
这些城镇以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和乌德勒支为中心,由西部沿海逐渐向东南延伸。
2. 空间发展(1)位于欧洲的环形城市兰斯塔德是一个多中心的城市地区,由铁路和公路基础设施将一连串的城市和中等规模的城镇联系在一起,围绕“绿心”布局,因此被称为“环形城市”;其中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环绕“绿心”的环形城市,二是环绕北海的环形城市。
图1-3-4 兰斯塔德城市群的范围及空间演变(2)典型的城乡综合体兰斯塔德发展成为全球性的城市地区,主要得益于荷兰发达的渔业和农业生产。
中世纪时这里已是荷兰的城市密集地区,进入20世纪随着现代化城市和现代农业的迅速发展形成了今天的城乡综合体;特别在1945-1960年间,荷兰豆经济和人口增长主要集中在该地区,使这里成为荷兰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
(3)以兰斯塔德为核心的全国城市网络兰斯塔德是荷兰重要的经济和民族事务中心,集中了全国50%的就业岗位,排名前百位的70多家公司总部,65%的研发中心和高科技公司,93%的对外服务机构,80%的外国商业组织。
其中4座主要城市在功能上各有分工:阿姆斯特丹是全国的金融和航空运输中心,鹿特丹是全球最大的船运港口,海牙是荷兰中央政府和外事机构、国际组织及躲过企业总部所在地,乌德勒支则是全国的铁路枢纽和服务中心。
20与21世纪的世纪之交,为了应对全球经济和欧洲城市竞争不断加剧的挑战,以限制和疏散为主题的规划思想逐渐被发展和相对集中所取代,未来兰斯塔德地区将以发展走廊的形式向其外围地区发展。
兰斯塔德地区由4个省、170多个市组成,至今尚未成立相应的区域管理机构。
该地区长期以来的协调发展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中央政府的有效干预。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以来,荷兰先后5次进行了国家空间规划,旨在对全国的城市发展进行宏观调控,其中兰斯塔德地区成为历次规划的重点,与该地区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规划均由中央政府有关部门负责编制。
二是4个相关省份的积极合作。
长期以来,组成兰斯塔德地区的4个省份的省政府在提出观点、达成共识和行程规划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涉及到绿带建设、区域公共交通网络以及娱乐政策等多项内容,对确保城市地区和绿色网络、基础设施和经济节点之间的均衡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兰斯塔德地区的发展经验还表明,城市地区规划必须对基础设施、开敞空间以及各城市聚集区的发展进行统筹考虑。
八、欧洲空间规划九、国外都市圈规划的启示与借鉴《都市圈规划——理论·方法·实例》p73(一)规划理念(二)规划重点内容(三)规划调控手段(四)区域管理和管治(五)区域管理和管治规划的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