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中世纪史复习(日耳曼人的迁徙)

世界中世纪史复习(日耳曼人的迁徙)

世界中世纪史复习整理第一章基督教世界
第一节:日耳曼人的迁徙
一、日耳曼人的古代历史
1、《高卢战记》bc 49y
a.从事农业(不占主导)、畜牧业
b.土地公社所有
c.未完全定居,半流动
d.财产平等,奴隶少见
发展《日耳曼尼亚志》ad. 98y
2、日耳曼人与罗马人的交往
战争、贸易、移民
3、日耳曼人迁徙的社会背景
a.人口增长和生存空间的需要
b.罗马的衰落
c.匈奴人西迁的压力
d.财富的吸引
二、匈奴人与哥特人
1、匈奴人
种族问题争议、阿米安、对帝国边防影响的两个阶段2、哥特人
6c约丹尼斯《哥特人史》
3世纪危机对罗马的劫掠
西哥特人ad.376越过多瑙河,378y亚得里亚堡之役迁徙之路:罗马(410y)高卢(419y建国于土鲁斯)西班牙(507y迁都托莱多
三、其他日耳曼部族的迁徙参考《世界史古代史编下》
p8-14 第三节欧洲民族大迁徙及其后果
1、罗马周边的蛮族
(1)克勒特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
bc2罗马人日耳曼人直接交往
bc2末条顿人、森布理人入侵意大利bc102 马略bc1 罗马社会吸收蛮族
(2)4c日耳曼人
东日耳曼人西日耳曼人
哥特人、汪达儿人撒克逊人、苏维汇人
伦巴德人法兰克人、阿勒曼尼人
(3)东哥特人与西哥特人(日耳曼较先进)
政治组织严密、“王”为部落联盟领袖、4c
中叶皈依基督教(阿里乌斯派)
.......
东哥特人:顿河和德涅斯特河之间
西哥特人:多瑙河下游
参考《世界史古代史编下》
p8-14 第三节欧洲民族大迁徙及其后

3.蛮族入侵罗马帝国
1.汪达尔人(the Vandals)的迁徙:中欧→潘诺尼亚(Pannonia)→高卢→西班牙→北非431年建国于希波(Hippo)。

439年迁都迦太基。

455年攻陷罗马。

2.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朱特人的迁徙:日德兰半岛→不列颠。

3.法兰克人的迁徙:中欧→高卢。

4.东哥特人(the Ostrogothes)的迁徙:色雷斯→潘诺尼亚→意大利。

5. 伦巴德人(the Lombards)的迁徙:潘诺尼亚→意大利北部。

四、日耳曼人迁徙的历史影响
1、诸日耳曼国家的结局
a.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时代的征服欲汪达儿人(534y)、东哥特人(554y)国家的灭亡
b.阿拉伯人的征服与西哥特人国家的灭亡
c.昂格鲁人、撒克逊人、朱特人的入侵与不列颠地区文明的兴起
d.法兰克人的统治与西欧封建化进程
2、深层影响
a.野蛮与文明之间的对话与撞击
b.战争与交往:欧洲的扩大
c.古典时代的变革:古典时代的结束与中世纪的开始
五.古典文化、基督教信仰与日耳曼因素的融合
1、帝国的观念与传统
传统上将西罗马帝国的垮台定在476年,以奥多亚克(Odoacer)废黜西罗马末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努斯(Romulus Augustulus)为标志。

内坡斯(Julius Nepos,在位期474-480年)
芝诺(Zeno,在位期474-491年)
查士丁尼(Justinian I,在位期527—565年)时代的再征服
2、社会经济结构中的传承与变迁
a.罗马因素的影响
b.日耳曼人因素的影响
3、罗马法与日耳曼法的结合
《民法大全》、《西哥特罗马法辑要》(《塞奥多西法典》)、《萨利克法典》
4、古典文化遗产、拉丁教父与中世纪西欧
安布罗斯(Ambrose,约330-397)、杰罗姆(Jerome,约347-420)、奥古斯丁(Augustine,354-430)、教皇格里高利一世(Gregory I,540-604)
A.拉丁语:
a.拉丁语词汇扩大:
1)直接将希腊文和希伯来文文字转写为拉丁文
2)在一些基督教希腊文词汇的影响下创造对应的拉丁新词
3)赋予拉丁文原有的词汇新的含义
b.4世纪基督教拉丁语特征:
1)文人化倾向加强
2)新词构造趋向保守,与拉丁语的造词习惯保持一致
B.古典文学
C.人文教育
中古西欧人文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是教父传统的延续
“三艺”“四艺”
4世纪和5世纪的西欧教会主教和修道院继续把非基督教罗马作家的作品用于初步的文化教育
中世纪的主教学校和修道院学校继续这一传统
D.政治思想
“王宫归属皇帝,教堂归属主教。

”--安布罗斯
基督教皇帝有保护教会的义务
在信仰和道德上主教对作为基督徒的皇帝有教导职责圣本尼狄克(圣本笃Benedict of Nursia约480-547)
《修道规章》
出生于意大利努西亚的显贵家庭,青年时期在罗马求学,为同学们的堕落生活所震撼,放弃学业和家产,开始苦修,最终建立12所修道
二元政治理论的先驱
E. 历史观
二元史观:尘世与天国的对立
基督教世界体系的空间和时间框架
F.修道思想
1)个人隐修、拉乌拉式(Laura)隐修、集体隐修2)修道院是传播文化的主要中心,也是基督教化的中心,自治性很强3)西欧修道制度从一开始就强调规则、服从和秩序。

4)修道思想:
安贫、守贞、服从(修道院规则的核心)
对上级、对上帝,放
弃个人意志,服从主
修道不是否定世俗,而是替代世俗
对尘世享乐的批评是因为修道生活自身不能与之兼容,但不是为了要求俗人放弃人世间的欢乐和喜悦
不鼓励修士们崇尚和实践极端的苦修
财产共有
修士身为上帝的奴仆从事体力劳动,并以此培养自己的谦卑品德
要求修士们经常祈祷和研读、抄写宗教著作
安定誓、守贞誓
教父们在肯定修道理想的同时力图调和这种完美主义的追求与俗人的平凡生活
G.家庭婚姻观
1)否定婚姻对教会的积极意义(杰罗姆)
2)奥古斯丁将婚姻和修道制度都看成是基督教社会的基础
3)修士和贞女的工作是以自己的品行给他人做榜样,而不是贬低世俗生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