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恶性黑色素瘤 病历分享 ppt课件
恶性黑色素瘤 病历分享 ppt课件
❖ 多发于四肢末端、头、颈部皮肤等,也可发生在躯干皮肤, 少数于皮肤以外的黏膜 部位,如直肠、肛门、食管 和眼内。
流行病学 中国
07年国内发病率0.46/10万,标准化发病率为0.25/10万 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死亡率高,仅次于肺癌占第二位 皮肤和粘膜黑色素瘤为中国黑色素瘤的主要亚型 中国黑色素瘤患者的原发灶厚度较厚,多数合并溃疡 分期、厚度为中国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不良因素,皮肤黑色 素瘤预后好于粘膜黑色素瘤 中位年龄为45-50。
❖T3a ❖T3b
2.01 ~ 4.0mm 不伴溃疡 2.01 ~ 4.0mm 伴溃疡
❖T4a ❖T4b
>4.0mm 不伴溃疡 >4.0mm 伴溃疡
N 淋巴结
区域淋巴结(N)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
❖N0
无淋巴结转移
❖N1
1 个淋巴结转移 N1a 隐性转移( 病理诊断) N1b 显性转移( 临床诊断)
或任何远处转移伴LDH升高
2013 CSCO 临床分期及诊治流程
临床分期
诊治流程
诊治流程
诊治流程
诊治流程
治疗
临床治疗原则
❖ 尽早手术切除病变组织(根治性手术+淋巴结 清扫术 )
❖ 配合化疗、生物、物理、放疗及中医药等综 合治疗模式
肿瘤内科治疗
❖单纯化疗
-无明显益处
❖联合化疗 ❖免疫治疗
根据不同遗传学特点---新的病理亚型分类
CSD:chronic sun-damaged,慢性阳光损伤型;Non-CSD:非慢性阳光损伤型
Curtin JA et al .J Clin Oncol. 2006 Sep 10;24(26):43404346.
特点
中国黑色素瘤基因突变情况
➢BRAF突变率约25%,90%为V600E突变 ➢C-KIT突变率约11%,扩增率约8%
临床诊断
早期诊断
❖ 皮肤黑色素瘤的早期临床症可总结为“ABCDE 法则”:
❖ A: 非对称( Asymmetry) ,色素斑的一半与另一半看起来不对称。 ❖ B: 边缘不规则( Border irregularity) ,边缘不整或有切迹、锯齿等,
不像正常色素痣那样具有光滑的圆形或椭圆形的轮廓。 ❖ C: 颜色改变( Color variation) ,正常色素痣通常为单色,而黑色
--未病先防,即病防变
临床诊断
❖ 病理学检查是黑色素瘤确诊甚至分期的金标准
❖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鉴别黑色素瘤的主要辅助手段。 S-100、HMB-45 和波形蛋白( Vimentin) 是诊断黑色素瘤 的较特异指标。 另外,HMB-45 在诊断恶性黑色素肿瘤方面比S-100 更具 特异性。
❖ 有条件者,可检测相关的分子标志物。
❖N2
2~3 个淋巴结转移 N2a 隐性转移( 病理诊断) N2b 显性转移( 临床诊断) N2c 非簇样移行转移或卫星灶( 但无移行转移)
❖N3
≥4 个淋巴结转移, 或簇样转移结节/移行转移, 或卫星灶合并区域淋巴结转移
M 远处转移
远处转移
❖Mx 远处转移无法评价 ❖M0 无远处转移 ❖M1a 皮肤、皮下组织,或远处淋巴结转移 ❖M1b 肺转移 ❖M1c 其他内脏转移
细胞因子治疗 过继免疫治疗 免疫靶向治疗 疫苗
❖靶向治疗
化疗
常用化疗方案
❖单药
– Dacarbazine – Temozolomide
❖联合化疗
– CDB (DDP+DTIC+BCNU) – CDBT (DDP+DTIC+BCNU+TAM) – CVD (DDP+VLB+DTIC)
DTIC
❖ FDA最早批准化疗药物 ❖ 客观有效率15-20%(CR<5%),但是不能延长总生存期 ❖ 毒副反应:食欲下降、严重的恶心/呕吐、骨髓抑制、流
恶性黑色素瘤 病历分享
2014.8.9-by Rison
目录
❖病例分析 ❖疾病简介 ❖研究进展
病例分析
患者信息
❖ 患者兰××,男性,59岁,已婚;卡氏评分:80分。 ❖ 既往史:无特殊疾病史; ❖ 家族史:否认家族中肿瘤、传染病及遗传病史。
诊治过程
❖ 2007.07 ❖ 因“右足跖趾关节处破溃,流脓,关节显露”就诊于福州某医院普外科,行清创
等对症处理,未行病理活检及进一步治疗。
❖ 2012.11 ❖ 因上诉症状反复出现,就诊当地医院行右足趾截肢术,术后未取病理。
❖ 2014.03 ❖ 出现头、面、背、腿部等全身多发黑色素痣,就诊当地医院,取右足肿物活检术
,标本送检艾迪康医学检验所病理科,病理提示:(右足)恶性肿瘤。
❖ 2014.04 ❖ 我院病理会诊:
2010 年恶性黑色素瘤AJCC 第7 版分期(1)
原发肿瘤(T)
❖TX
原发灶无法评价
❖T0
无肿瘤证据
❖Tis 原位癌
❖T1a ❖T1b
❖T2a ❖T2b
厚度≤1.0mm,无溃疡,有丝分裂率<1/mm2 厚度≤1.0mm,有溃疡,有丝分裂率≥1/mm2
1.01 ~ 2.0mm 不伴溃疡 1.01 ~ 2.0mm 伴溃疡
免疫组化
黑色素痣及肿大淋巴结分布
黑色素痣分布
右腹股沟两个肿大淋巴结
(4×5cm,2×2cm )
黑色素痣分布
右足趾
PET-CT RESULT
❖ PET-CT示:右足拇指呈术后改变,呈高代谢,考虑肿瘤复发,伴右侧腹股沟区、右髂窝、右下肢 皮下多发淋巴结转移;右侧颈后皮下(颈5平面)、左侧腹壁皮下(腰3椎体上缘平面)、左大腿 根部外后缘及左小腿上段前外侧软组织呈高代谢,考虑肿瘤转移.
右髂窝
原发病灶
右下肢皮下
右侧颈后
右侧腹股沟区
病例资料
诊断:
1、恶性黑色素瘤(右足趾 Ⅳ期) 2、皮肤继发恶性肿瘤 3、淋巴结继发性恶性肿瘤
既往治疗一览表
恶性黑色素瘤 ?
Malignant melanoma(MM)
❖ 恶性黑色素瘤:来源于黑色素细胞的高度恶性,易转移, 预后差,对化疗放疗均不敏感的恶性肿瘤。
素瘤主要表现为污浊的黑色,也可有褐、棕、棕黑、蓝、粉、 黑甚至白色等多种不同颜色。 ❖ D: 直径( Diameter) ,色素斑直径>5~6mm或色素斑明显长大 时要注意; 黑色素瘤通常比普通痣大,要留心直径> 5mm 的 色素斑; 直径大于1cm的色素痣最好做活检评估。 ❖ E: 隆起( Elevation) ,一些早期的黑色素瘤整个瘤体会有轻微的隆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