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工作会议报告

农村工作会议报告

开拓创新勇于担当为推动新源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在新源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多里坤·堆山拜(2012年2月2日)同志们:这次农业农村工作会议是继县委十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之后召开的又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总结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分析当前农业农村工作形势,安排部署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

一、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简要回顾2011年是新源县农业农村工作站在新起点、迈向新台阶的起始之年。

一年来,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乡镇、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奋勇争先,顽强拼搏,农业农村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2011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38.2亿元,同比增长13.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100元,达到8131元。

主要表现在:(一)农村四大产业稳步发展,农牧民收入持续快速增加。

畜牧业方面:全县完成畜牧业产值10.26亿元,年牲畜出栏80.35万头(只),年末牲畜存栏100.8万头(只),实现农牧民人均增收557.6元,占人均增收的50.7%。

全年累计防疫家禽61.64万羽次、各类牲畜224.56万头次;完成16万头牛、1.2万头商品猪的二维码耳标佩戴;完成黄牛冷配3.36万头,绵羊人工配种13万只,组建肉羊核心群31群,处理劣质公牛2.5万头。

种植业方面:全县完成粮食总播面积58.66万亩(收购粮食16万吨),完成经济作物总播面积13.53万亩,完成“双熟制”面积7.39万亩,累计建成温室2864座,实现农牧民人均增收347.79元,占人均增收的31.6%。

林业方面:共完成人工造林面积4.01万亩,其中完成经济林3.39万亩,防护用材林0.62万亩,全县累计平原人工造林总面积达到21.52万亩,实现农牧民人均增收22.32元,占人均增收的2%。

劳务输出方面: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7.19万人次,其中稳定就业3.02万人,实现劳务创收2.57亿元,实现农牧民人均增收113元,占人均增收的10.3%。

(二)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三农”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农村水利建设取得新进展。

全年水利建设投入资金达1.2亿元,完成防渗渠道234.14公里,土地治理5.28万亩,完成中低产田改造0.8万亩,新增渠道防渗控制灌溉面积13.61万亩。

那拉提渠首及干渠骨干工程正在建设,东北片区二期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基本完工,三期工程已开工建设。

农牧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全县农机总动力达21.93万千瓦,实现农机经营总收入3.2亿元,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1%,农机田间作业质量标准化率达到75%。

全年争取项目资金1950万元,推广特色作物机械化技术3.5万亩。

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

以那拉提镇阿拉善村、肖尔布拉克镇克孜勒金格勒村为代表的500户定居兴牧工程顺利完工。

2随着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的深入实施,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制度得到贯彻落实,毒害草防除、虫鼠害防治工作取得新进展,草原生态不断恢复和改善。

新农村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移民开发等工作稳步推进。

6个行政村(场)通过州直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的验收、命名。

全年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5个,累计达到100个,入社社员达2580 人,带动农户8495户。

移民安置工作取得新成效,360户汶川地震甘肃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后期扶持工作进展良好。

农村“三资”管理有序推进。

财政、金融支农力度不断加大。

全年共发放国家、自治区各类支农补贴资金9284.5万元,其中,发放农资综合补贴3820万元,农机购置补贴1400万元,良种补贴714.5万元,粮食直补3350万元。

县财政累计统筹各类资金用于“三农”投入达6309万元。

各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涉农贷款14.23亿元,同比增长26.7%,其中县农村信用联社共评定信用户30775户,为信用户提供授信10.48亿元。

国家、区、县、农牧户四级统筹政策性保险资金266.19万元,承保公司为受损农户理赔90.63万元。

年内各乡镇、场共组织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54个,落实国家奖补资金622万元。

2011年,是我县“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农牧业基地建设、农村水利、农业机械化、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农村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农村形势稳中向好。

2011年,我县还成功创建自治区“平安农机”示范县,县农业局、农机局在州直业务考核中名列第一,县畜牧3兽医局荣获自治区草原虫鼠害防治先进集体,县粮食局荣获全区粮食购销工作先进单位,县供销社荣获州直“两社”系统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三等奖。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亲切关怀和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乡镇解放思想、创新求变、扎实推进的结果,是各部门团结奋斗、主动服务的结果,是各族干部群众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和社会各界真心关爱、真诚帮助的结果。

对此,我代表新源县委、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三农”战线的广大干部和科技工作者,向广大农村基层各族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我县“三农”工作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慰问。

同志们,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吹响了新时期新疆跨越式发展的新号角,提出了“要以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重点,加快构建新疆特色的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推进新疆由农牧业大区向农牧业强区转变”的农牧业现代化发展战略,为我县加快发展农业农村经济指明了方向,理清了思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牧业现代化建设规划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全疆实现农牧业跨越式发展、基本实现农牧业现代化的三个时间段,一是2015年天山北坡经济带、天山南麓部分地州市的大部分县市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二是2018年其他有一定建设条件和发展基础的县市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三是2020年南疆三地州、牧区和高寒山区的县市、边境县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对照《纲要》提出的“物质装备、科学技术、经济实力、经营管理、农民生活质量、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六大指标体系,我们在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比重、农业劳动力的农技人员比重、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农民生活条件改善程度、农村环境治理率等许多方面差4距还很大。

所以说,今后四年是我县加快农牧业现代化进程、基本实现农牧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各乡镇、各部门务必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围绕县委十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的“西部百强县”这一奋斗目标,进一步增强发展农村经济、造福一方百姓、加快基本实现农牧业现代化的自信心和工作主动性。

总结我县一年来的农业农村工作,各乡镇、涉农各部门在有些问题上必须要深刻反思,一是2011年部分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推进很不理想,一些乡镇、部门抓产业的信心不足,办法不多,多数乡镇的产业特色还不鲜明,农业产业的收益水平整体还不高;二是在落实国家惠农政策上,一些乡镇和部门的基础工作不扎实,工作随意性很大,一些干部工作责任心不强,服务意识差;三是个别涉农企业在惠农机制的建立上主动性不强,开拓市场的能力较弱。

此外,在农牧民增收问题上,我们的工作还比较虚。

各乡镇到底有多少农牧民?农牧民的收入来源到底有多少途径?多少农牧民在从事非农产业?多数乡镇和相关部门都缺乏翔实的调查和准确的数据。

扎实做好农业农村基本数据的摸底建档工作,科学明确农牧民人均收入的统计口径和测算方法,也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2012年自治区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自治区党委、政府将大幅提高农牧民收入作为2012年“三农”工作的主要着力点,如果不解决好“三农”工作的认识和方法问题,不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抓落实就将成为一句空话;如果不能用超常规的手段和措施推进“三农”产业发展,促进农牧民持续快速增收就只能是空想。

这就要求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广大党员干部要变化变革、勇于担当、狠抓落实,要有推进和实现农牧业现代化的强烈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52012年是我县进军“西部百强县”的第一年,也是我们切实转变作风、狠抓落实的工作年,我们必须充分利用业已形成的良好条件,认真解决内部矛盾,牢固树立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一盘棋的思想,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抢抓机遇,创新求变,奋勇争先,努力开创新源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二、开拓创新、务实高效,扎实做好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五中全会、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和自治区、自治州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新一轮重大发展机遇,围绕一个中心(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加快两个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内向型农业向外向型农业转变),依托四个重点产业(做优做强畜牧业,稳步发展高效种植业,巩固提高林果业,着力发展非农产业和劳务经济),强化五大能力建设(农业基地建设能力、科技支撑能力、加工转化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农业生产安全防控及农业综合执法能力),积极推进“八化”进程(农业水利化、农业机械化、农业科技化、农业市场化、农业产业化、农业标准化、农业服务社会化、农业生态良性化),努力构建新源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的目标是: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村经济总收入较2011年增长14%以上,突破43.5亿元。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增加1120元以上,突破9200元。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要突出抓好以下工作:(一)创新发展方式,强势推进畜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6扎实推进“畜牧强县”的战略,年内实现畜牧业产值增长10%,肉、牛奶、禽蛋等主要畜产品产量分别增长8%。

争取项目资金8000万元以上。

一是加快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

整合定居兴牧、抗震救灾和援疆等项目,年内建设游牧民定居520户(其中:那拉提镇300户、别斯托别乡80户、吐尔根乡40户、喀拉布拉乡35户、阿勒玛勒乡25户、则克台镇15户、塔勒德镇10户、坎苏乡10户、阿热勒托别镇5户)。

在定居方式上,继续坚持以集中定居为主、插花定居为辅,大力推行“人畜分离定居”模式,积极打造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游牧民定居点。

二是推动农区养殖业快速发展。

结合定居兴牧、养殖小区等项目,新建4个高标准养殖小区(别斯托别乡江尔森村生猪养殖小区、奶牛养殖小区,吐尔根乡哈拉奥依村孕马养殖小区,那拉提镇阿拉善村孕马养殖小区)。

继续开展优质奶牛“千、百、十”工程和牛羊育肥“万、千”工程。

全年新增优质奶牛“百头”村6个、“十头”户60户;进一步完善奶业基础设施,加大奶业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保证奶业健康发展。

加大对原有养殖小区、畜牧科技示范园的改造提升力度。

大力发展牛羊育肥业,年内新增牛羊育肥“万头”乡1个、“千头”村4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