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一.知识结构:二.考点归纳:1.两汉与匈奴的关系(1)西汉与匈奴的关系:①和亲:西汉初年由于国力弱,与匈奴和亲;汉元帝时,昭君出塞。
②战争:汉武帝时,派卫青,霍去病与匈奴三次战争。
③互市贸易。
(2)东汉与匈奴的关系:①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
②南匈奴称臣,北匈奴退居漠北。
③窦固、窦宪大败北匈奴,解除对东汉政权的威胁。
2.两汉与西域的关系(1)西汉与西域①张骞通西域。
②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西域正式归属中央。
(2)东汉与西域汉明帝时,班超为西域都护,经营西域。
3.西南夷和百越(1)西南夷:汉武帝设郡;西汉末夷人反抗;东汉初重新并入汉版图(2)百越:①分布地区:华东、华南②汉武帝设南海等九郡③汉与越诸族的融合:越人迁往内地与华夏族共处,促进民族融合4.秦汉对匈奴和战的认识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战争,不同于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不具有侵略反侵略性质,但战争具有正义性和非正义性之分、进步性与反动性之分。
秦汉对匈奴的和战,一是民族融合的历史需要;二是先进文化影响落后文化,落后文化逐渐适应先进文化;三是中华民族开疆拓土在历史进程中的定位演进;四是尊重、容纳各民族加入中华民族的大融合。
5.张骞、班超出使西域的世界意义张骞、班超出使西域,开拓了“丝绸之路”,既发展了各族人民的经济,又使中国的古老文明走向世界;开拓了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三。
思考练习:1.东汉初年,迁移到河套、陕西、山西北部一带同汉族人民交错居住的是A.鲜卑D.南匈奴C.北匈奴D.羯2.班超出使西域与张骞出使西域所起的作用的不同之处是A.促进西域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B.促进中国与西亚等地区的交通往来C.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贡献D.直接帮助西域各族摆脱匈奴的控制3.下列有关两汉同西南少数民族关系评述正确的是A.西汉初,西南夷并入汉朝版图B.汉朝完全通过战争的形式使西南夷臣服C.汉武帝赐予“滇王之印”D.汉朝对西南夷和百越的管辖是通过和亲政策实现的4.秦汉对匈奴的战争被看作是正义的和进步的,主要原因是A.先进对落后的战争B.单纯防御性战争C.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反掠夺战争D.反对外族侵略的战争5.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A.恢复和西域各国的交往B.加强对西域各国的控制C.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D.打通“丝绸之路”6.中央政府管辖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天山南北地区最早的行政、军事机构A.黑水都督府B.西域都护府C.北庭都护府D.安西都护府7.在处理民族关系上,西汉与东汉的相似之处有①对匈奴进行战争②与少数民族和亲③设置西域都护④设郡管辖西南夷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 D ②③④8.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A.西域开始归属中央政权B.西汉与西域联系加强C.丝绸之路的形成D.西域从此脱离中央控制9.汉武帝时期与匈奴战争和西汉初期与匈奴和亲相比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西汉民族政策的变化B.是由汉国力的强弱所决定C.统治者的好战D.统治者歧视和压迫少数民族10.司马迁称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为“凿空”,主要是由于A.张骞没有完成任务B.西域不愿意同西汉夹攻匈奴C.了解到西域的历史地理与风俗人情D.开辟了西汉同西域的交通11.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最大的意义在于A.了解西域的情况B.加强经济文化联系C.西域诸国纷纷派使者访问西汉D.为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奠定了基础12.对张骞出使西域,评价不正确的是A.促进了西域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B.促成了当时世界上几大文明的汇聚C.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做出贡献D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13.班超出使西域最大的贡献在于A.在西域奋斗了30多年B.保护了“丝绸之路”的畅通C.增进了汉族人民与西域人民的友谊,西域诸国纷纷派使者访问西汉D.为国家的统一和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14.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历史作用的共同点①帮助西域各国摆脱匈奴的奴役②促进西域与内地的经济和文化交流③促进了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友好往来④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作出贡献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 D ①②④15.汉代形成和发展丝绸之路的历史条件有①西汉丝绸业的发展②张骞沟通与西域的关系③甘英沟通与大秦的关系④西域都护的设置A.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16.丝绸之路的开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由于它A.使中国与欧洲直接交流 B 使天山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连成一体C 促进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D.沟通了东西外交之间的联系17.汉代,我国同西亚地区的通商关系得以建立和发展其中最关键的是A.张骞、班超出使西域B.西亚商人喜好汉朝的手工业晶C.解除了匈奴对西域的威胁和控制D.汉政府设置了安西都护府18.下列情况不符合两汉时期匈奴历史的是A.经济生活由畜牧业发展到农牧业B.铁器已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等领域C.从分裂走向统一,形成强盛的奴隶制国家D.西汉对其进行有效地管理19.两汉与秦朝对匈奴采取的相同措施是A.修建防御工程D.和亲与互市C.进行战争D迁民屯边20.西域都护的设置有着重要意义,包括①西汉疆域得到扩大②促进了西域各族经济的发展③促进中西贸易的发展④加速了汉族与西域各族的融合A.①②③ B ②③④C.①③ D ①②③④21.当时西汉传入西域的物品与技术是①丝织品与金属工具②铸铁技术③井渠法与坎儿井④葡萄与石榴A ①②B.①②③ C ②③④D.①②③④22.汉代“丝绸之路”兴盛的根本原因是( )A张骞通西域,使中西交通畅通B.西域都护的设置,保护了商旅往来C.汉代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23.新疆地区早在西汉时期就归属中央政权,这主要是由于A张骞通使B.西汉击败了匈奴C开通“丝绸之路”D.西域都护的设置24.汉朝时,被称为“西南夷”的是( )A夜郎、滇等少数民族B.华东、华南地区的越人C.西部的氐、羌等民族D.西南的乌桓和鲜卑25.下列不属于西汉时边疆地区管理加强内容的是( )A.西域都护的设置B.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C.在西南夷地区设郡D.在南越设南海等九郡26.两汉时期不属于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是A匈奴B.乌桓C.鲜卑D.夜郎27.秦朝巩固开发北部地区的主要措施是A开通秦渠B.开通灵渠C移民实边D.修筑长城28.中央政权正式管辖西域始于( )A.公元前3世纪B.公元前2世纪C公元前1世纪D.公元1世纪29.汉武帝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和管辖,其内容有①昭君出塞②派张骞出使西域③在西南地区设郡④在南越设南海等九郡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30.张骞于公元前138年第一次出使西域,班超于公元73年出使西域。
两者相距( ) A.209年B.210年C.211年D.212年四.非选择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杜甫材料二边城宴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材料三细君公主居乌孙时写道:“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请回答:(1)材料一所描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历史事件所起的作用。
(3)上述三段材料主要探讨的是西汉处理民族关系时的什么政策?应如何评价这种政策? 2.翦伯赞说:“张骞在公元前127年之发现西域,其对于当时中国人的刺激,就正像后来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对于欧洲人的刺激是一样的。
”请评价这一观点。
翦柏赞。
对张骞道西次的重大作用的评价是正确的。
张骞返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的新纪元,从此开通了“丝绸之路”。
继张骞之后,班超、甘英、玄奘、马可波罗等在中西文道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张骞返西域开创丁中西文化交流的新时代,中国文明通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传到西方,同时西方优秀文化也融入了中华文化。
4.简要评价两汉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并指出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两汉时期,中央政权与边疆少数民族之间主要存在战、和两种关系。
从战来说如西汉时期,匈奴掠夺汉北部边郡,汉高祖、汉武帝都与匈奴发生战争。
战争解除了匈奴对边疆地区的威胁,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东汉亦派窦固、窦宪北击匈奴,使北部边郡转危为安。
从和好来说,张骞、班超出使西域,加强了西域各族同祖国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而西都护的设置,标志西域正式归属祖国。
总之,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友好团结是主流,各族人民都为祖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第五节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教师用)一.知识结构:二.考点归纳:1.两汉与匈奴的关系(1)西汉与匈奴的关系:①和亲:西汉初年由于国力弱,与匈奴和亲;汉元帝时,昭君出塞。
②战争:汉武帝时,派卫青,霍去病与匈奴三次战争。
③互市贸易。
(2)东汉与匈奴的关系:①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
②南匈奴称臣,北匈奴退居漠北。
③窦固、窦宪大败北匈奴,解除对东汉政权的威胁。
2.两汉与西域的关系(1)西汉与西域①张骞通西域。
②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西域正式归属中央。
(2)东汉与西域汉明帝时,班超为西域都护,经营西域。
3.西南夷和百越(1)西南夷:汉武帝设郡;西汉末夷人反抗;东汉初重新并入汉版图(2)百越:①分布地区:华东、华南②汉武帝设南海等九郡③汉与越诸族的融合:越人迁往内地与华夏族共处,促进民族融合4.秦汉对匈奴和战的认识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战争,不同于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不具有侵略反侵略性质,但战争具有正义性和非正义性之分、进步性与反动性之分。
秦汉对匈奴的和战,一是民族融合的历史需要;二是先进文化影响落后文化,落后文化逐渐适应先进文化;三是中华民族开疆拓土在历史进程中的定位演进;四是尊重、容纳各民族加入中华民族的大融合。
5.张骞、班超出使西域的世界意义张骞、班超出使西域,开拓了“丝绸之路”,既发展了各族人民的经济,又使中国的古老文明走向世界;开拓了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三。
思考练习:1.东汉初年,迁移到河套、陕西、山西北部一带同汉族人民交错居住的是A.鲜卑D.南匈奴C.北匈奴D.羯2.班超出使西域与张骞出使西域所起的作用的不同之处是A.促进西域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B.促进中国与西亚等地区的交通往来C.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贡献D.直接帮助西域各族摆脱匈奴的控制3.下列有关两汉同西南少数民族关系评述正确的是A.西汉初,西南夷并入汉朝版图B.汉朝完全通过战争的形式使西南夷臣服C.汉武帝赐予“滇王之印”D.汉朝对西南夷和百越的管辖是通过和亲政策实现的4.秦汉对匈奴的战争被看作是正义的和进步的,主要原因是A.先进对落后的战争B.单纯防御性战争C.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反掠夺战争D.反对外族侵略的战争5.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A.恢复和西域各国的交往B.加强对西域各国的控制C.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D.打通“丝绸之路”6.中央政府管辖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天山南北地区最早的行政、军事机构A.黑水都督府B.西域都护府C.北庭都护府D.安西都护府7.在处理民族关系上,西汉与东汉的相似之处有①对匈奴进行战争②与少数民族和亲③设置西域都护④设郡管辖西南夷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 D ②③④8.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A.西域开始归属中央政权B.西汉与西域联系加强C.丝绸之路的形成D.西域从此脱离中央控制9.汉武帝时期与匈奴战争和西汉初期与匈奴和亲相比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西汉民族政策的变化B.是由汉国力的强弱所决定C.统治者的好战D.统治者歧视和压迫少数民族10.司马迁称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为“凿空”,主要是由于A.张骞没有完成任务B.西域不愿意同西汉夹攻匈奴C.了解到西域的历史地理与风俗人情D.开辟了西汉同西域的交通11.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最大的意义在于A.了解西域的情况B.加强经济文化联系C.西域诸国纷纷派使者访问西汉D.为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奠定了基础12.对张骞出使西域,评价不正确的是A.促进了西域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B.促成了当时世界上几大文明的汇聚C.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做出贡献D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13.班超出使西域最大的贡献在于B.在西域奋斗了30多年B.保护了“丝绸之路”的畅通C.增进了汉族人民与西域人民的友谊,西域诸国纷纷派使者访问西汉D.为国家的统一和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14.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历史作用的共同点①帮助西域各国摆脱匈奴的奴役②促进西域与内地的经济和文化交流③促进了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友好往来④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作出贡献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 D ①②④15.汉代形成和发展丝绸之路的历史条件有①西汉丝绸业的发展②张骞沟通与西域的关系③甘英沟通与大秦的关系④西域都护的设置A.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16.丝绸之路的开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由于它A.使中国与欧洲直接交流 B 使天山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连成一体C 促进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D.沟通了东西外交之间的联系17.汉代,我国同西亚地区的通商关系得以建立和发展其中最关键的是A.张骞、班超出使西域B.西亚商人喜好汉朝的手工业晶C.解除了匈奴对西域的威胁和控制D.汉政府设置了安西都护府18.下列情况不符合两汉时期匈奴历史的是A.经济生活由畜牧业发展到农牧业B.铁器已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等领域C.从分裂走向统一,形成强盛的奴隶制国家D.西汉对其进行有效地管理19.两汉与秦朝对匈奴采取的相同措施是A.修建防御工程D.和亲与互市C.进行战争D迁民屯边20.西域都护的设置有着重要意义,包括①西汉疆域得到扩大②促进了西域各族经济的发展③促进中西贸易的发展④加速了汉族与西域各族的融合A.①②③ B ②③④C.①③ D ①②③④21.当时西汉传入西域的物品与技术是①丝织品与金属工具②铸铁技术③井渠法与坎儿井④葡萄与石榴A ①②B.①②③ C ②③④D.①②③④22.汉代“丝绸之路”兴盛的根本原因是( )A张骞通西域,使中西交通畅通B.西域都护的设置,保护了商旅往来C.汉代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23.新疆地区早在西汉时期就归属中央政权,这主要是由于A张骞通使B.西汉击败了匈奴C开通“丝绸之路”D.西域都护的设置24.汉朝时,被称为“西南夷”的是( )A夜郎、滇等少数民族B.华东、华南地区的越人C.西部的氐、羌等民族D.西南的乌桓和鲜卑25.下列不属于西汉时边疆地区管理加强内容的是( )A.西域都护的设置B.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C.在西南夷地区设郡D.在南越设南海等九郡26.两汉时期不属于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是A匈奴B.乌桓C.鲜卑D.夜郎27.秦朝巩固开发北部地区的主要措施是A开通秦渠B.开通灵渠C移民实边D.修筑长城28.中央政权正式管辖西域始于( )A.公元前3世纪B.公元前2世纪C公元前1世纪D.公元1世纪29.汉武帝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和管辖,其内容有①昭君出塞②派张骞出使西域③在西南地区设郡④在南越设南海等九郡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30.张骞于公元前138年第一次出使西域,班超于公元73年出使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