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战后美国劳工运动的特点分析

战后美国劳工运动的特点分析

2002年第2期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Jun12002 (总第72期)Issues of Contemporary World Socialis m A Quarterly,No12 =国外社会主义纵横>战后美国劳工运动的特点分析李会欣(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100871)=摘要>战后美国劳工运动体现着鲜明的美国特色。

其中,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劳工组织的分散性、工会官僚主义等特点严重制约了劳工运动的发展与进步,关系着美国劳工的未来,必须予以重视和改善。

=关键词>战后;美国;劳工运动;特点=作者简介>李会欣,1969年生,女,河北石家庄人,讲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99级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是美国劳工运动。

=中图分类号>D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574(2002)02-0058-10纵观战后几十年美国劳工运动发展的历程,纵然有起有伏,有正有误,但终归是根植于美国社会的大背景之中,有着其自身的特点。

美国劳工运动的主要组织是劳联)产联,从劳联)产联的理论和实践来看,美国劳工运动有其鲜明的特点。

一、以实现美国社会的经济公平与社会公正为目标劳联-产联5章程6的5前言6中指出,劳联-产联/决心要满足人们对自由、公正和团结这样的人类精神的向往;要促进个人和团体的自由;要消除各种形式的压迫、贫困和残忍;要同所有人联合起来,不论其民族或信仰如何,只要其珍视民主事业,听从团结的召唤,都应该把他们团结起来;要以这些成就为我们的星球增光添彩0。

第二章第一条也规定,劳联-产联的目标是/帮助工人提高工资水平,调适工作时间,改善工作条件0。

劳联-产联领导人在公开的演讲和出版物中也曾多次做过这样的表述,劳联-产联的目标和使命是改善劳工家庭的生活,把经济公平和社会公正带给美国。

总之,劳联-产联认为其目标是使劳工家庭享受经济公平和社会公正。

之所以确定这样的目标,是因为劳联-产联认为美国存在着经济不公平和社会不公正现象。

在劳联-产联看来,尽管在20世纪美国经济总体上呈现繁荣发展的态势,失业率低,就业形势较好,通货膨胀率低,工人的实际工资开始有所增加,但经济的繁荣并不意味着整个社会的公平与富足,美国存在着严重的贫富悬殊和社会不公。

美国/联合争取公平经济研究所0近日公布的一项报告表明,从1990年到2000年的11年间,美国企业总裁的工资增长幅度高达571%,而普通工人工资的增长水平只有37%,扣除10年来的通胀幅度32%,工人实际平均工资增长无几。

据美国5时代周刊6报道,目前美国老板的平均薪水是一般工人平均薪水的531倍!有经济专家指出,尽管不少人在积极推动提高工人工资,但在目前美国经济疲软、企业裁员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工人能不被裁减就算万幸了,哪里还敢奢望再增加薪水。

在可预计的将来,工人和老板间的工资差距,继续拉开的可能性更大。

[1]社会不公还可以从美国的社会贫困状况方面表现出来。

据美国官方统计,1970年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数是2542万,1980年增加到297212万,1990年达到335815万, 1996年上升为3930万,贫困者占总人口的比例由1970年的1216%上升到1996年的1511%。

[2]1996年,约有1360万名儿童饥饿或营养不良。

每年有390万学生辍学,有500万美国人是文盲,9000万人被视为实际文盲。

1999年,靠女性工资养家的家庭的贫困率是19%。

1999年至2000年,1711%或1200万儿童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1998年,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12%的儿童没有享受到正常的医疗照顾。

高收入家庭中儿童的这一比例也有5%。

1999年,享受不到健康保险的儿童达1000万,占所有儿童的14%,其中西班牙裔儿童的比例是27%,黑人儿童的比例是18%。

1999年,1118%的儿童因其家庭收入处在联邦贫困线以下而不得不忍受饥饿。

收入高于贫困线家庭的儿童这一比例有119%。

1999年,抚养儿童的低收入家庭面临着严重的住房费用负担(一般房租占其工资的一半以上),这样的家庭数目从1987年的140万增加到1999年的180万。

[3]总之,劳联-产联认为,辛勤劳动并没有给工人们带来幸福的生活,他们仍然在贫困中挣扎。

即使在国内经济形势一片大好,预算出现盈余时,社会的不稳定、不安全因素依然存在。

劳联)产联认为,国家应该努力保证经济稳定和所有劳工家庭的生活安全,应该继续加强以工人利益为出发点的项目建设,例如健康保险、残疾人保险等;雇主应该继续予以支持并资助社会救济项目,为劳工家庭提供保护。

然而,近年来,雇主对社会福利项目的资助大大减少,相继把这部分花费转嫁到工人头上,而且为了逃避对工人应尽的责任,雇主们纷纷变换雇佣形式,这使对劳工家庭的保护程度大幅度减弱。

同时,美国主要的联邦社会保险项目,包括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法,也因移交、分解或使基本的社会福利制度私有化等而受到威胁,而这些基本的福利项目恰恰是灾难时期保护劳工家庭利益唯一的缓冲器。

所以,美国劳工必须坚决反对任何对基本社会福利的攻击行为,工会有责任为建立一个广泛的社会保障网而斗争,有义务为保护所有劳工家庭的健康、福利和经济安全而奋斗。

[4]为了实现美国的经济公平和社会公正,在劳联)产联看来,要做到:11保护公共福利和国家社会保险体制的正常运行。

国家安全网的运行方式,直接关系着劳工家庭能否真正享有社会保障。

劳联-产联反对把社会保险私有化,同样也反对把联邦项目的管理权利移交给各州,反对把一些重要保险项目的管理权从公共雇员手里转移到私人领域雇员手里。

21保护最低工资和工人应享有的基本生活标准。

1938年,联邦最低工资法生效。

自那时起,劳联、产联及其所属工会,就一直在为了保护法定工资标准和工资底线能够稳步提高而进行着长期且艰苦的斗争。

1996年,劳联)产联通过斗争达到了提高最低工资的目标,弥补了20世纪80年代的一些损失,当时里根政府和布什政府反对增加最低工资额。

1998年11月,华盛顿州劳工委员会取得了巨大胜利,使提高州工资标准的提议获得通过,而且第一次使这样一个年最低工资标准得到执行。

除了进行提高最低工资的斗争之外,劳联)产联在全国的近40个社区的确保通过地方基本生活保障法的运动中也扮演着领导角色。

它反对在州一级废止5戴维斯)))贝肯法案6、5服务协议法案6以及类似法律的企图,而且还为扩大这些法律的保护范围,增强法律保护的力量而努力。

劳联)产联表示将坚决反对任何破坏劳工保护法案的行为。

31反对工作场地伤害。

劳联-产联主张制定工人人身安全标准,因为缺乏这样的标准,每年导致60多万名工人受伤,占工作场地伤害总人数的1/3。

然而,这样的要求和提议却屡屡遭到大商业主和国会中保守派的反对和抵制。

41结束工作场所歧视行为。

1964年,国会法律已命令全面禁止工作场所中的任何歧视行为。

劳联)产联表示要继续努力,争取在职业、谈判桌、法院和立法机构等各个方面消除种族歧视,向女性和少数民族工人敞开曾对他们紧闭的大门,实现其要给予所有人公平机会的承诺。

51保护非标准形式就业的工人。

过去20多年,雇佣关系已发生很大变化,全日制工作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工人从事的是所谓非标准形式工作)))临时性、部分时制或合同工作,这类工作工资低、福利少或没有福利,工作安全保障有限。

从事这类工作的工人很少能受到合法的保护,因为工作保障法和社会保险制度所规定的安全网经常明确地把不能被称作雇员的人排除在外。

劳联)产联决心要通过谈判、公共教育和联邦与州立法改革等途径,为从事非标准性工作的工人争取公平的工资与福利以及充分的工作保障。

总之,近30年来,美国今天的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条件为劳工家庭提供社会公正和经济公平。

劳联)产联认为,劳工运动应加倍努力以达到这个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劳联-产联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措施,主要包括:(1)组织更多的新会员。

(2)加强利于工人的政治力量,要在各级政府部门为劳工家庭争取利益,要在劳工运动内部练就一支政治力量,使之能够在影响劳工家庭的公共问题上代表工人利益,从事有利于工人的活动。

(3)工会在全球经济发展中要代表劳工家庭的利益,要改变工会的角色,使之从一个谈判组织转变成一种代表力量,这种力量能够使所有影响劳工生活(包括资本投资、产品和服务质量、工作计划等)的决定体现劳工的利益。

(4)要使整个国家和社会都能够听到劳工的声音,重点要放在创建社区劳工委员会上,加强劳工与联盟的联系。

可见,工会各个领域的活动都是围绕着工人的经济和社会利益而展开的。

概括而言,劳联-产联认为,在谈判桌上、投票箱里以及任何权力行使之地,劳工组织都要为保护和改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为加强国家健康保险体系,为提高工资水平,为保护工人的基本权利,为抵制公共福利和公共管理的私有化,为抵制对工作安全保障的侵蚀,为保证非标准性就业能够为工人带来利益而继续斗争。

劳联)产联表示,它将以自己的方法为所有劳工家庭建造一个经济繁荣、工作条件优越的国家。

可见,美国劳工的政治行动也是围绕着其经济公平和社会公正的目标来进行的。

二、意识形态色彩较浓美国劳工运动在政治上较保守,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色彩。

这一方面表现在冷战期间它与中央情报局配合,破坏进步工会,拒绝与左派领导的工会合作,进行反共的劳工活动方面。

冷战期间,劳联-产联的美洲自由劳工发展协会曾与中央情报局合作,充当情报局的先锋,帮助推翻圭亚那、多米尼加共和国和智利的民选政府,支持波兰的团结工会。

实际上,劳联-产联是美国政府推进海外民主化进程的重要渠道。

美洲自由劳工发展协会从政府那里获得大量资金,在4大洲的85个国家雇佣约100个专职人员和拥护者。

他们的使命是推动外国工会与美国政府和商业利益合作。

在遇到反抗的地方,如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和俄罗斯,劳联-产联就建立双重工会,与已有的工会进行竞争,或代替已有的工会。

例如,在南非,劳联-产联支持1986年由盖特莎#布泽莱兹建立的南非工人工会联合会,使之反对南非工会大会。

南非工会大会曾在南非的解放斗争中起着关键作用,是南非反对种族隔离的重要力量,曾使80年代的反种族隔离运动渡过了危机。

后来劳联-产联还为布泽莱兹颁发了/乔治#米尼人权奖0。

在南韩,它支持韩国工会联盟,反对韩国工会大会(现改名为工会同盟)。

可以说,劳联-产联冷战期间的对外政策是/劳工帝国主义0政策。

在国际性劳工组织的活动中,1948年,以美国工会为首的反共工会脱离世界劳工组织,组成国际自由劳工联盟,明确称其目的是反对共产主义工会,代表工人利益,反对雇主组织。

另一方面,还表现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潮流中,美国劳工所进行的反对自由贸易、反对经济全球化、尤其是反对给予中国永久的正常贸易关系以及反对中国加入W TO等活动方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