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工会发展史
• 这个期间工会运动特别激烈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兴起了一 系列的公司镇。许多大公司、大工厂——比如钢铁公司、煤矿等——设立在一 些相对偏僻的地区,当地的大部分居民如果不是工厂中的雇员也是家属。其 他的居民——像商店、饭店的店主一类——也间接地依赖这些公司来生存。公 司经常会拥有整个地区的大批不动产,包括房地产、商店和其他设施。工人 租房子、购物都直接通过公司来进行。这些消费甚至往往直接从工资中扣除 ,导致了雇员对雇主的依赖。
美国劳工联合会创立
1881年,有位来自荷兰的名叫塞缪尔•冈帕斯的雪茄工人挑头组织了一个 工会联盟,五年后,这个联盟发展为美国劳工联合会,简称劳联。劳联是 一个行业工会的联盟。作为该组织的创始人,冈帕斯担任了劳联的首任主 席。劳联的首要目标,就是要为工人争取更多的利益。与劳动骑士团不一 样的是,劳联的工会纯粹是工人的组织,不包括雇主。罢工是他们经常采 用的手段。无论就组织能力还是就战斗力,劳联都要高于劳动骑士团。当 时资方经常采用解雇工会会员并将他们列入黑名单,使得他们无法到别处 去找工作这一类办法来威胁工会的组织者。很多雇主在与雇员签署合同的 时候,就写明不许他们参加工会。这类合同被称做“铁壳合同”或是“黄 狗合同”,直到1932年才被法律禁止。 美国劳动节起源的历史,就鲜明地反映出了劳动骑士团和劳联之间的区别 。
• 事件过,世界社会主义和劳工运动不断出现呼声,要求纪念这个血 腥的日子。美国总统克利夫兰担心五一纪念会成为暴力活动的标志, 赶紧在1887年宣布支持劳动骑士团的提议,将9月第一个星期一定为 劳动节。1894年,美国国会通过立法,使劳动节正式成为联邦政府的 法定节日。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庆祝劳动节的时间和别的国家不一样 的起因。
• 然而,这些历史的故事虽然悲壮,却并不代表美国劳工运 动的主流。在工联主义传统绝对占上风的美国,贯穿劳工 运动的主线是阶级合作而非阶级斗争。这里的劳工组织不 像一些欧洲国家的工运那样热衷于组织政党或者推行某种 意识形态理论,而是着重于为工会会员争取更多的经济利 益与更好的工作条件。可以说,在美国市场资本主义制度 的发展过程中,劳工运动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都自觉地在 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中扮演着积极的参与角色。而劳工运动 中产生的工会组织,是将无产阶级转化为中产阶级这一现 代变革中的重要因素。
• 有关劳动的最重要立法是1935年的《国家劳资关系法》(即瓦 格拉法)。它规定:“雇员有权参加劳工组织,进行集体协议 ……和参与统一行动。”受这些劳动立法的鼓舞,美国工会成 员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由20世纪20年代的不足1/10迅速上升到 二战结束时的1/4。
• 到1940年代初期,工会的会员增加到一千万人。可是到了二战结束、 冷战开始,美国的保守势力和反工会的力量也在上升。1946年中期选 举,共和党大胜,在国会内取得了多数。1947年通过的《劳资关系法 》是继《国家劳工关系法》之后美国在劳工立法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这个法案规范了新的劳资关系,阻止了工会发展的势头,给予雇主一 方以制约工会的有利法律武器。根据这一法案,在组织工会的过程中 ,过去针对资方的“不公正做法”的规定如今也必须应用在劳工一方 ,工会与雇主都不得用任何强迫或威胁的手段,否则就要受到法律惩 处。
• 18世纪末期工业革命最早始于英国。一方面,机器开始在生产中取代人力; 另一方面,有大量的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转移出来进入工业。新兴的工业冲击 了传统的作坊式生产,新来的非技术工人也冲击了传统的工匠的垄断地位。 面对这种威胁,行会的会员进一步组织了起来,在新的工业中建立了新的组 织,区分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熟练工人有组织地通过行会与资方讨价还 价,为自己的会员争取利益,因此工资远远超过非熟练工人。同时,这些早 期的工会也通过各种方式,垄断本行业的就业。比如美国的电工工会,到今 天还在为电工发执照。没有执照者不能以电工身份正式从业。这种以行业而 不是产业组织起来的工会,被称做“职业工会”(trade union)。后来出现 的按照生产单位来组织的工会,被称做“产业工会”
• 美国工业在19世纪中期开始大发展,主要的劳动力是来自世界各地的 移民。他们也欧洲劳工运动中最流行的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带 到了美国。这两种思潮的根本相通之处在于都认为,必须对社会制度 进行根本上的改革甚至革命,无产阶级才能够为自己争取到政治平等 、经济公平、社会尊严。
• 更重要的是,那些从欧洲移植来的政治主张到了美国之后很快便水土 不服。与人口稠密、民族众多,并具有长期封建等级传统的欧洲不一 样,新大陆土地广袤,充满机会。19世纪后半叶蓬勃兴起的工业革命 使得工业和城市地区的人力资源供不应求。工人的劳动条件虽然艰苦 ,但是平均收入比旧大陆多两三倍。同时,西部边疆的大规模开发, 包括金矿的发现以及政府无偿分配土地,又吸引了许多人前往。沉浸 在“美国梦”中的劳工阶层因此对暴力革命、重建政府、改造社会之 类的政治主张并没有多少兴趣。工联主义因此逐渐成为劳工运动的主 导。
• 非熟练工人的状况就没有那么好了。他们的工资大概是前者的一半。 占城市人口大约百分之四十的居民都属于非熟练工。这中间女工和童 工的人数也很多。1835年,新泽西纺织厂中的童工曾经罢工,要求实 行十一小时工作日,每星期工作六天。1860年,马萨诸塞州制鞋业的 四千名工人——包括八百名女工——也曾经示威要求增加工资,改善 工作条件。
发展初期
早期的劳工运动
• 美国早期的劳工运动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从欧洲特别是英国继承了行会 制度以及各种社会政治思潮;二是工人大多数都属于某个新移民集团,有着 各自独特的语言文化和社会组织。
• 工会的前身是欧洲中世纪的行会。工匠们按照行业组织起来,建立行业的工 艺与价格标准,并且为本行业中的工匠发放执照。工匠如果不成为行会会员 ,就无法从业。而要成为工匠,则必须当很长时间的学徒。
• 经过近三十年的黄金发展期,进入八十年代之后,美国工会运动开始 受到政治和经济上的双重打击,其力量和作用开始逐步下降。尤其是 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工会运动更是失去了意识形态上的重要 作用,这使得工会成为了保守势力和共和党不遗余力的打击对象。与 此同时,新闻媒体频繁曝光工会组织与黑社会的种种瓜葛,在很大程 度上也破坏了工会组织的社会形象。但美国工会组织走向衰落的更深 层次原因还是与经济全球化和美国社会的后工业化有关,由于工人依 靠工会所获得的高薪,很快使得他们在全球化的竞争中丧失了竞争力 ,大量制造业开始向海外流失。
工联主义劳工运动的诞生
• 在19世纪中叶工业起飞之前,美国是个农业国,多数的人都从事农业 和牧业。而当时城市里的工人和英国工人一样,分为熟练工与非熟练 工。熟练工有自己的行会。那时候新大陆熟练工人稀缺,所以他们的 工资和工作都能受到一定的保障。行会罢工是行会与雇主讨价还价所 采用的最极端的手段。纽约和费城的印刷工和鞋匠行会曾经组织过几 次很有影响力的罢工,给城市生活带来了相当大的不方便。波士顿的 木匠还曾经在1825年组织过一次罢工,要求实现十小时工作制。
美国工会发展简史
目录
• 基本简介 • 发展初期 • 快速发展时期 • 衰落时期 • 现存体制内的工会运作
基本简介
• 美国工会历史悠久,随着由弱势群体发展至现在具有相当的 政治影响力的社会群体,作为三大主体之一的美国工会对美 国现代产业关系的形成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随着“国家劳 工关系法”的出台,工会得到了美国法律上的认可。 “国家 劳工关系法”规定了工会的职能,即通过劳资双方集体谈判 达成的劳动协议决定工人的工资、福利,这极大地提高了工 会的地位和作用。
•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美国劳工运动腥风血雨的年代。在这个时期里面, 法律着重保护的是资方的私有财产权与契约权。虽然根据宪法结社自由的原 则,法律允许工人自由组织工会,但是资方也有权随意解雇他们不喜欢的工 人,特别是工会的组织者。工人有权罢工,资方也有权雇人去顶替罢工者。 法律在这里同样保护的是资方。工人如果因为组织工会而遭到开除,被列入 黑名单,那是没有地方申诉的。
• 到1950年代中期,整个劳工运动发展的势头基本上停了下来。面对这 种情况,劳联和产联两大组织开始商议合并。
衰落时期
• 但随着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工会运动所带来的高工资、高福 利,客观上也造成了美国社会的依赖性和懒惰性,以及经济竞争力的 下降和税收负担的加重。高工资、高福利政策的不可持续性逐步显现 。
工联主义思潮
工联主义思潮(trade unionism)最早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 英国。工联主义者主张在不改变现存政治经济制度的前提下 组织工会,用集体的力量为劳工争取更多的经济权益和政治 影响。他们认为,雇主与雇员之间有一种皮毛依附的关系, 双方存在共同利益。雇员可以通过集体谈判的方式来达到在 现有经济框架下的利益最大化,同时也让雇主能够有一个稳 定的工作群体,避免出现罢工怠工甚至暴力之类影响经济稳 定的突发事件。
劳动骑士团创立
• 1869年成立的劳动骑士团是工联主义劳工运动发展的里程碑。发起成立这个 组织的,是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的服装裁剪工。这个工会的会员包括熟练与非 熟练工人,并且进行了跨行业的组织工作,使得组织中既有大批传统的手工 业工匠,也有新兴的大产业中的工人。十多年之后,劳动骑士团已经拥有七 十万名成员。其中甚至还包括妇女、黑人的成员和组织。据估计,其妇女会 员有大约一万人,另外还有五万名黑人会员。这个劳动骑士团,就是后来美 国大型劳工组织的雏形。
• 5月1日那天,大约有五十万工人参加了全国性的大罢工。拥有七十万 会员的劳动骑士团虽然对这次罢工持反对态度,但是该组织的地方分 支以及成员也积极参与了罢工和示威活动。工业重镇芝加哥有八万名 工人举行了游行示威。到5月3日,示威已经举行到第三天,有六千名 伐木工会的会员在麦考米克收割机厂附近举行集会。受很多激进的无 政府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影响,警察和工人之间发生了暴力冲突。
美国劳动节起源
• 1882年,劳动骑士团决定于9月5日在纽约市组织庆祝游行,显示劳工 组织的力量。两年之后,劳动骑士团通过议案,决定每年都在9月初 举行这样一次和平的庆祝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