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管理手册摘要2.1 质量责任制度2.1.1.1 公路建设工程质量实行项目法人全面负责,监理,设计、施工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质量工作负领导责任;各单位的工程项目负责人对本单位工程项目现场的质量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各单位的工程技术负责人对质量工作负工程技术方面责任;具体工作人员为直接责任人。
公路建设工程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实行质量终身负责制。
2.1.1.2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必须建立“政府监督、法人管理、设计保障、社会监理、企业自检”五级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定期工程质量检查制度。
2.1.4 施工单位2.1.4.1 质量责任和义务(1)施工单位在工程施工准备期、施工期、缺陷责任期内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建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建立质量管理制度,落实质量岗位责任制,并对其施工的工程质量终身负责。
(2)施工单位必须依据有关公路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规定,按照设计文件、施工合同和施工工艺要求组织施工。
施工单位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不得偷工减料。
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设计文件和图纸有差错的,应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
(3)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工程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和合同约定,对建筑材料、构配件、半成品和设备进行质量检验,检验应当书面记录、专人签字,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4)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自检、互检和交接检工作,严格执行工程报验程序,每道工序必须自检合格,报监理认可后,方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对隐蔽工程,质检人员必须现场全过程控制,签认原始记录。
(5)施工单位应根据合同要求,编制总体施工进度及计划和阶段施工进度计划,科学划分施工程序,合理安排施工工期,均衡组织生产,按期完成施工任务。
(6)施工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服从监理工程师对其质量、进度、费用、合同、安全、文明生产、环境保护等进行的全面监督管理。
2.1.4.2 质量责任追究(1)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使用不合格建筑材料、构配件、半成品和设备,或者不按照工程设计图纸或者施工技术标准、规范、合同施工的,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2000年279号)第六十四条给予处罚,并清除自治区公路建设市场,列入公路建设黑名单。
(2)施工单位不能严格按与业主签署的合同认真履约,合同中承诺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试验检测人员及机械设备等不能按时足额到位,工地试验室不能获得资质认定,影响工程顺利开展的,责令整改,通报批评,并依据合同予以经济处罚,情节严重的依据合同赔偿建设单位相应经济损失,终止合同,并列入黑名单。
(3)施工单位有下列情形的,依据《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办法》(交公路发[1999]90号)第四十一条给予处罚:不接受质量监督机构监督的;不执行工艺要求,粗制滥造,伪造记录的;发生工程质量事故或隐蔽工程缺陷不及时报告的;经质量监督机构认定工程质量不合格的。
(4)施工单位有下列情形的,责令整改,给予通报批评:未按照国家规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未落实到位,质量岗位责任不明确,质保体系不独立,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未按要求自检或自检不合格、抽检不合格及未经监理签认进行下道工序的;未按合同要求编制总体施工进度计划和阶段施工进度计划,不能保证工程的合同工期与工程质量的;未按要求落实项目经理负责制,不能及时有效行使工程管理和经济决策权利,工程资金挪做他用,质量、进度、安全保障措施不力的;工程建设过程中,不服从监理工程师对其进行的全面监督管理的。
(5)施工单位不履行或拖延履行保修义务的,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2000年279号)第六十六条给予处罚。
(6)施工单位违反国家规定、降低工程质量标准的,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2000年279号)第七十四条给予处罚。
(7)施工单位拒不对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的建设工程进行返修的,限期整改,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终止合同。
2.2 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2.2.1 公路工程实行“政府监督、法人管理、设计保障、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质量保证体系。
2.2.1.5 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负主体责任。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主要负责人的质量管理机构,健全各项质量保证制度、办法,并采取有效措施、手段加以实施,保证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2.2.2 制定措施,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2.2.2.4 施工单位:将项目的管理目标进行逐层分解,制定详细的措施、办法,加强对分解目标的层层落实;根据每道工序的特点和施工方法,技术负责人抓好技术交底,适时组织召开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质量分析研讨会,制定应对的措施和方法,并组织实施;及时搜集、整理质量运行情况写出评估报告,上报驻地监理办,抄报项目执行办。
2.2.2.5 流程图:(1)设计单位要制定设计后续服务质量保证体系过程控制流程图,上报建设单位,抄送项目执行办。
(2)监理、施工单位要制定监理、施工质量保证体系过程控制流程图,上报项目执行机构。
2.2.3 监督检查和汇报制度2.2.3.3 施工单位:定期向监理单位书面汇报自身体系的运行情况。
2.2.4 加强体系管理机构建设,完善各种规章制度,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体系运行正常;对体系运行的各种资料盒检查资料要及时整理、归档。
2.2.5 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内容2.2.5.1 制订质量方针,明确质量目标2.2.5.2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组织机构,任命各级质量保证体系管理责任工程师。
2.2.5.3 编制质量保证手册(编制程序管理文件、制定质量计划、制定质量记录格式等)。
2.2.5.4 建立施工、监理现场各专业质量保证体系,明确质量责任,绘制质量保证体系图和质量保证控制系统图2.2.5.5 完善、建立各项管理制度、措施,建立质量信息收集反馈系统。
2.2.5.6 人员培训及上岗资格考核2.3 首件工程模型认可制度2.3.1 目的:为规范我区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努力消除质量事故隐患,杜绝质量通病,明确和统一施工组织(人员、机械配置和组合)、材料和施工工艺要求,使大规模施工达到标准化、程序化和规范化管理。
2.3.2 在首件工程施工前,须进行首件工程模型试验,即通过试验为首件工程提供原材料、施工工艺、人员、机械设备等方面成功的经验数据,做为首件工程施工的依据。
2.3.3 首件工程认可制的原则:立足于“预防为主,先导试点”的原则,抓住首件工程的各项质量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以指导后续规模化施工或批量生产,及时预防和防止后续施工或生产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未经首件工程认可的分项工程,不得进行后续施工。
2.3.4 首件工程认可制管理机构:总监办、驻地监理、施工单位成立以各单位一把手为组长的相应管理小组,并把管理小组的机构组成、职责上报项目执行办。
2.3.5 不同类型工程首件模型的确定:2.3.5.1 路基工程、路面工程在实体部位做首件模型,即试验段。
2.3.5.2 小桥涵、桩基在实体部位做首件模型(桩基要通过超声波和钻芯来检测)。
2.3.5.3 立柱、梁板首件模型应在实体部位以外单独制作。
模型的尺寸以结构断面几何尺寸不变,高度或长度以模板最小单元为准。
2.3.6 首件工程认可制的实施2.3.6.1 首件的申报:施工单位按照首件工程认可制中首件工程的划分原则确定每个分项工程的首件,对首件工程(水泥混凝土结构工程按照模型试验的有关数据执行)的每道工序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作业指导书,明确质保体系,确定自检负责人和质量责任人,明确检测方法、检测频率以及重点、难点部位的控制措施。
监理工程师据此制定相应的监理实施措施,明确监理责任人。
2.3.6.2 方案审批:驻地监理审批提交的施工方案、施工作业指导书、质量保证体系等。
对于重大的、复杂的、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分项工程,应签署审查意见后上报总监理工程师批准。
具体的重大的、复杂的、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分项工程标准由各项目执行办根据工程实际自行界定。
2.3.6.3 工程实施: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批准的方案施工,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总工和主要技术人员要全程指导;监理人员必须对所有的首件工程全过程旁站,并做好相应记录。
对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会同有关方面,提出可行的调整处理方案,以保证其顺利实施。
2.3.6.4 初步评价认可:首件工程完成后,承包人应对已完成的首件工程的施工工艺和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提交总结报告,驻地监理办组织检测、验收和评定,组织有关人员对承包人提交的总结报告进行分析、研究,验证施工工艺的可靠性、合理性、提出改进意见,并形成评估报告,报总监办,向项目执行办备案。
初步评价未通过的做报废处理,承包人重新按认可制要求进行申报、审批和实施。
2.3.6.5 评价认可:总监办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同一类型首件工程的承包人提交的总结报告和驻地监理办提交的评估报告进行评审及现场检查、观摩,推荐通过评价认可的最优首件工程,经项目执行办认可后,以最优首件工程承包人提交的总结报告和驻地监理办提交的评估报告为基础,参阅其他承包人提交的总结报告和驻地监理办提交的评估报告,总结整个项目该首件的工艺、工法,制定该分项工程首件工程的标准,报项目执行办批准后下发执行。
2.3.6.6 总结推广:经评价认可的最优首件工程,项目执行办应下文予以通报嘉奖,组织全线参观,推广示范,以保证后续工程质量水平不低于首件工程的质量标准。
2.3.6.7 资料管理:得到认可的首件工程检查用表加盖首件工程认可专用章,有关人员签字。
首件工程认可的所有相关资料均作为分项工程开工报告的附件整理和归档2.4 检查制度2.4.1 检查机构组成:建设单位、项目执行办、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必须成立以工程管理部门为主的工程检查组织,根据不同的检查内容确定检查人员。
2.4.2 检查频率及方式(4)施工单位:在积极配合建设单位、执行办、监理单位各项检查的同时,应根据工程的进展情况,对施工中的工序或完成的工序进行随时检查;2.4.3 检查结果的反馈及处理(1)检查结果以通知书形式下发;驻地监理办的检查下发施工单位,同时上报总监办。
(2)施工单位接到通知书后,应对通知书中指出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将整改结果逐级上报;(3)项目执行办、总监办或驻地监理办应对通知书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并对回复整改结果进行复查;2.4.4 原材料检查。
工程原材料质量的好坏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参建各方应严把原材料准入关,加大原材料监控力度,以保证工程内在质量。
2.4.4.1 项目执行机构:应根据项目本身的实际情况及时对主要材料进行抽检,如对某种材料质量有疑问可加大抽检频率。
2.4.4.2 监理单位:依据施工单位的报检资料,按照规范规定的试验频率做好抽检、平行试验等工作,对材料严格把关,并建立相应抽检、试验台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