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仪器和放射性药物
一、核医学仪器
第一节概述
一、射线探测的基本原理
(一)电离作用
(二)荧光作用
(三)感光作用
二、射线探测器
(一)闪烁探测器
1. 闪烁体
2. 光电倍增管
3. 光导
4. 前置放大器
(二)气体探测器
1. G-M管
2. 电离室
三、核医学仪器的基本结构
(一)线性脉冲放大器
(二)甄别器和脉冲幅度分析器
(三)定标器
计数率仪
第二节常用核医学仪器
(一)γ-照相机和SPECT
1.γ-照相机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SPECT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SPECT与γ-照相机相比的主要差别临床应用价值
(二)PET
1.PET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PET显像的临床价值
(三)其他核医学探测仪器
1.井型γ-计数器
2.液体闪烁计数器
3.甲状腺功能测定仪
4.多功能测定仪(肾图仪)
5.放射性活度计
二、放射性药物
第一节概述
一、放射性药物的基本概念
1.定义
2.主要类型
(1)诊断用
(2)治疗用
(3)体外分析试剂
二、放射性药物的特性
1. 合适的物理半衰期
2. 高纯度
3. 较高的比活度和无药理作用
第二节放射性核素的生产
一、核反应堆生产
二、从裂变产物中分离和提取
三、回旋加速器生产
四、放射性核素发生器
第三节放射性药物的制备
一、放射性药物常用制备方法
1. 化学合成法
2. 同位素交换法
3. 生物合成法
4. 联接标记法
5. 络合物形成法
二、正电子放射性药物制备方法
第四节放射性药物用于诊断和治疗的原理
一、诊断和治疗用体内放射性药物的聚集原理
1. 参与代谢原理
2. 被动扩散原理
3. 渗透原理
4. 生物转化原理
5. 受体、转运体特异性结合原理
6. 抗原-抗体结合原理
7. 竞争性结合原理
8. 离子交换原理
9. 途径和容积指示原理
10. 暂时性栓塞原理
11. 核酸分子片断的互补性结合原理
二、放射性药物的治疗原理
1. 体内治疗原理
2. 体外治疗原理
第五节放射性药物的管理
一、质量管理的概念
二、质量检验的内容
(一)质量检验的原则
1. 物理学方面:性状、放射性核素纯度和活度
2. 化学方面:包括pH、化学量和放射化学纯度
3. 生物学方面:包括细菌学检查、细菌内毒素测定、安全实验和体内分布实验(二)对生产厂家提供的药物的检验
(三)99Mo-99Tc m发生器和配套药盒的检验
第六节放射性药物的使用原则
一、使用和限制
(一)限制使用范围和使用量
(二)尽量减少额外照射
(三)尽量减低环境污染
二、安全和效率
(一)确保放射性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
(二)提高设备和仪器的探测效率
(三)加强体外放射分析的质量管理
(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