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的主要目的是()
A.将东三省和内蒙古变为殖民地
B.把中国变成独占的殖民地
C.独占中国沿海的港湾和岛屿
D.支持袁世凯做皇帝
[思路解析]“一战”后,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为了把中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于1915年向袁世凯提出了“二十一条”。
[答案] B
2.五四运动爆发的条件不包括()
A.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B. 工人阶级队伍的迅速壮大
C. 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D.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思路解析] D项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不是五四运动的条件。
[答案] D
3.下列图片出现在()
A.新文化运动时 B.五四运动时
C.中日甲午战争时 D.太平天国运动时
[思路解析]1919年,巴黎和会上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向大会提出的三点正义要求却遭到无理拒绝,北京学生提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
[答案] B
4. 巴黎和会上中国能够拒约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国外交人员出色而有力的辩论和交涉
B.中国国内人民的反抗斗争给帝国主义和军阀政府巨大压力
C.国际社会的普遍同情
D.中国站在正义的立场上
[思路解析] 本题为最佳选择题。
四个选项都是原因之一,但A、C、D都是次要主原因。
[答案] B
5.五四运动中,爱国学生提出的斗争口号初步实现的有()
①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②废除“二十一条”
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④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思路解析]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主要表现在释放了被捕的爱国学生;罢免了卖国贼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答案] B
6. 五四爱国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运动的新特点有()
①先进知识分子起领导作用②无产阶级成为运动主力
③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④工商业者相继罢市
A.①②④B.①②C.②④D.②③④
[思路解析]解答时应该用排除法,③比较好排除,这是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口号;①最具迷惑性,五四运动前后两个阶段都是由先进知识分子领导的,这是两个阶段的共性,而不是第二阶段的特点,所以也应当排除。
[答案] C
7. 五四运动有哪些精神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发扬?()
①爱国②民主③罢学
④追求真理⑤思想解放⑥科学
A.①②④⑤⑥B.①③④⑤⑥
C.①③⑥ D.①②③⑤⑥
[思路解析] 罢学的精神不值得我们今天发扬。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山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应直接归还中国;至于二十一条、1918年中日关于山东的换文,以及英法等国与日本之间关于山东的协约,均因欧战爆发所致,此次和会应予以变更。
中国代表团另提交了取消二十一条、直接收回山东权利的书面照会。
──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讲话
日本代表宣称:胶州湾自日本占领后,事实上已为日本领属,而且中日对于胶州租借地和铁路问题已有成约;如果山东问题不能圆满解决,日本将不在和约上签字。
美国代表提出:中日先于1915年就山东问题订约换文,1918年又有续约,且英法同日本也有协定,承认日本在山东的权利,和会须维持各项条约的神圣性。
英国代表则提出山东问题两项解决办法:或按照中日协定条件,或使日本继承德国权利。
──据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材料二:(1919年)6月24日以后,北京外交部接连电告代表团:国内局势紧张,人民要求拒签,政府压力极大,签字一事请陆总长(注:外交部长陆征祥,中国代表团团长)自行决定。
……当时国内公众团体以及某些省份的省长们甚为焦急,纷纷致电代表团,坚请拒签。
──摘自《顾维钧回忆录》第一分册
材料三:因感觉大会对山东问题解决办法之不公道,中国代表团曾于1919年5月4日对最高会议提出正式抗议,并于5月6日声请保留。
……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以中国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
──摘自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宣言》
根据以上材料,评述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努力
要求:内容应包括外交努力的主要目标、经过、结果及其评价。
答题应成文,无需罗列材料,限180字以内。
[思路解析]本题引用了关于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三段材料,旨在考查考生的史料阅读、提炼概括、对问题的评价和表达能力。
解题的第一个关键之处是审明要求,即首先要概括提炼出“主要目标”、“经过”、“结果”,在此基础上针对上述三个要求进行评价,而不是随意评论。
解题的第二个关键之处是如何对中国代表团的外交努力进行评价。
中学课本对于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几乎没有什么叙述,考生易从固有思路出发,把凡是与北洋军阀政府有关的活动加以贬斥、批评。
命题者的意图恰恰在于促使考生能够实事求是地对历史材料进行评价。
答案中“评述要点”,确定了按三个档次给分,是评分标准中“采意给分”的新突破,应仔细阅读。
[答案]
(1)目标:直接收回山东权利。
(2)经过──驳斥日本无理要求,顶住英美压力,以各种方式据理力争。
(3)结果──交涉无效,拒签和约。
(4)评价──坚持维护国家与主权领土完整的正义立场,不畏强权,捍卫民族尊严,顺应民心,应充分肯定。
高考题聚焦
9.五四运动中,北京爱国学生喊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与,引发这一事件的导火线是()
A.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C.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
D.北平学生抗议美军暴行
[思路解析]本题实则考查对五四运动爆发背景的理解。
引发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中国政府在和会上要求废除“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夺去的主权。
回答时也可根据时间判断A、C、D三项都不是发生在1919年。
[答案] B
10. 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B.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C.十月革命的影响
D.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
[思路解析]此题为最佳选择题。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军阀割据混战使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决定了新的革命运动一定会发生,是根本原因。
而新文化运动只是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动员;十月革命是外因;五四运动首先是由学生发动的,显然“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不是根本原因。
[答案] B
走进新高考
11. “试观此次学生运动,不过因被激而发,而于此甚短之期间,收绝伦之巨果,可知结合即强也。
”这次运动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思路解析] 提练材料中的关键词“学生运动”。
A、B、D都不是学生运动。
[答案] C
12.顾维钧:“尊敬的主席阁下,尊敬的各位代表,我……我……我很失望!……我很愤怒!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人,……我想问问,这样一份丧权辱国的和约谁能接受?所以,我们拒绝签字!材料中提到的和约是指()
A.《开罗宣言》 B.《波茨坦公告》
C.《凡尔赛和约》 D.《九国公约》
[思路解析]顾维钧是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这是他在大会上的发言,文中提到的和约是指《凡尔赛和约》,这是中国面对所有帝国主义国家,第一次说出的一个“不”字。
[答案] C
13.中国共青团团歌:“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文中的“五四”发生于()()
A.1918年 B.1919年 C.1920年 D.1921年
[思路解析]共青团团歌里的“五四”指的是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促成了中国人民的新觉醒,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的诞生准备了思想基础。
[答案] B
14.读下图,你认为说法正确的是()
①学生的爱国行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
②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③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④上海的“三罢”斗争把五四运动推向了高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即知题干的各选项全部正确。
[答案] D
15. 1919年“六三”以后,五四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了上海,工人阶级也在此登上了历史政治的舞台。
这是因为()
①上海是近代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
②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相当强大
③上海无产阶级觉悟最高
④上海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思路解析] 五四运动突破了爱国学生和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有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群众性的爱国运动。
工人阶级也在此登上了历史政治的舞台。
因为上海是近代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相当强大。
③项“最”字错误,④项此时中国共产党还没有诞生。
[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