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四爱国运动课件--史料教学

五四爱国运动课件--史料教学


辛亥革命 斗争精神
不彻底地、妥协地
五四运动
彻底地、不妥协地
领导阶级 群众基础
指导思想
资产阶级 不广泛 三民主义
无产阶级 广泛 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比有哪些不同?
提示:与辛亥革命作比较

新的领导阶级—— 工人阶级 新的理论思想—— 马克思主义 新的奋斗目标—— 社会主义 新的群众力量—— 广泛群众性
“即将召开的和会是一次非同寻常的机会,中 国可以借此谋求某种程度的公平待遇,并对过去半 个世纪以来所遭到的惨痛后果加以改正。” ———顾维钧
巴黎和会
导火线——和会外交的失败
6、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导火线)
巴黎和会,列强践踏中国主权

巴黎和会上顾维钧的义正言辞能够扭转局 势么?为什么?
五四风雷
B

(2)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4)拒绝和约签字 B、(1)(4) D、(1)(2)(3)(4)


3、1919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中写道:“此次罢学风潮, 近因由政治问题发生。”条陈中“罢学风潮”“政治问题分别指” ( B ) A、上海学生运动、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中国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口号和要求
外 争 国 权 内 除 国 贼
取 消 二 十 一 条
拒 绝 在 和 约 上 签 字
誓 死 争 回 青 岛
天安门
痛打章宗祥、 火烧曹宅
外 国 使 馆 区
东 交 民 巷
6月3日上海六七万工人举行罢工 6月5日,上海南北市各 商店罢市 ,6月6日,上海华商电车公司工人罢工。求新 厂、浦东各厂工人罢工。南京罢市、宁波罢市。 6月8日,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浙江兴业银行等12家通告, 公议停业。 6月10日,沪宁杭甬铁路工人、各轮船水手全体罢工。天 津、汉口、济南罢市。至此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 工的三罢斗争把五四运动推向了高潮, 这场运动由北京到上海、天津、山东、武汉、长沙、台湾 等,波及全国20多个省,100多个城市,乃至国外,涉及 的范围十分广泛。
1、北洋军阀实行反动统治 镜头二 材料一:军阀扩充军队数目: 年代 1914年全国陆军45万多人; 1914 1918年85万多人。 1915 1917 材料二:1916~1919年5月北洋
政府共借外债100多次,债权国包 括:日、美、英、法、德、俄、 比、荷等国,以中国的银行、矿 山、交通、税收、国库券为担保。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练


1、下列不是五四运动的国际背景是 ( C A、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C、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和影响。 D、巴黎和会重新分割中国的山东。
B、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2、五四运动中学生提出的斗争口号初步实现的有(
(1)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3)废除二十一条 A、(1)(2)(3) C、(1)(3)(4)
爱国主义精神在五四运动中是怎样体现呢?
提示: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各阶 层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不达 目标不罢休。体现了爱国主义 精神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该怎样发扬“五四精神”? 畅所欲言
解放思想,勤于学习 开拓创新,勇于奉献
在顺利的时候, 不骄傲自满,始终谦虚谨慎;
在挫折和困难面前, 不悲观失望,始终坚韧不拔; 在风云变幻之际, 不随波逐流,始终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
2、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思想基础) 镜头一
陈独秀
李大钊




“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的思想文化,解放了人们的 思想……它促使人们加紧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伟大的五四 运动作了思想的先导,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 道路” ——《中国通史》
3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指明道路 镜头一
“中国学者认为,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产生 了极大的影响。可以说,中国的革命是在十月革命的直接影响和激 励下进行的。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产生的最大作用是启蒙,是 给在探讨国家命运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的先进世界观,指出了一个发展方向,即社会主义方向。”
镜头二
材料一: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虽然没有出兵,但是曾派
华工将近20万参加战争勤务,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牺牲,因此作 为战胜国参加1919年1月在巴黎召开的会议。 材料二:中国参加会议的代表团,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归还租借地、废 除“二十一条”、归还大战期间被日本所夺取的原德国在山东的特权等合理要求。
C、五四运动、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D、上海学生运动、五四运动 4、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的作用是 ( A、领导作用 B、主力军作用
B
) D、推力作用
C、先锋作用


5、对五四运动的性质概括准确的是 (D) A、反帝反封的学生运动 B、反帝爱国的学生运动 C、反对卖国军阀的群众运动 D、反帝反封的群众运 动 6、“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 贺商店开门。”以上这副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B ) A、保路运动 C、五卅运动 B、五四运动 D、一二· 九运动
材料三:因感觉大会对山东问题解决办法之不公道,中国代表团曾 于1919年5月4日对最高会议提出正式抗议,并于5月6日声请 保留。……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以中国公道, 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 ──摘自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宣言》 根据以上材料,评述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努力 要求:内容应包括外交努力的主要目标、经过、结果及其评价。答 题应成文,无需罗列材料,限180字以内。 (1)目标:直接收回山东权利。 (2)经过──驳斥日本无理要求,顶住英美压力,以各种方式据理力争。 (3)结果──交涉无效,拒签和约。 (4)评价──坚持维护国家与主权领土完整的正义立场,不畏强 权,捍卫民族尊严,顺应民心,应充分肯定。


材料一:山东代表各界到北京请愿,在启 程之际,山东父老环跪车站,泣不成声, 嘱咐代表:请求不遂,不得生还。
材料二:陕西的学生代表表示:现在国家 要亡了,如果政府不想办法,不答应学生 的要求,我们只好以死力争。

思考:五四运动初步胜利的表现?

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捕的学生

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
周恩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改革开放
五 四 爱 国 运 动
日本的侵略,加剧民族矛盾 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背景 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十月革命的影响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过程 第一阶段 中心:北京 先锋:学生 主力:工人
第二阶段 中心:上海
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意义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阶级矛盾加深 荒地数
3.58 亿亩
4.04亿亩 9.25亿亩
对人民的压榨: 1912——1919年田 赋增加了7倍;盐 税、烟税、酒税增 加了3倍。
2、一战时,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镜头二
民族矛盾加深
据统计1913日本在华投资总和4.9亿日元;1914年输华货 值1.6亿日元,1919年增至4.47亿日元;美国对华贸易额 从1913年0.35亿海关两增至1919年1.08亿海关两
五四风雷
思考:
1、运动分为几
个阶段,说出各 阶段的中心和主 力。2、学生们 提出了什么样的 口号?这些口号 哪一条最能反映 其性质及斗争对 象。3、运动取 得了哪些成果?
考考你
3
6月初,上海工人罢工支援北京学生 斗争
4
《晨报》报道:曹、陆、章三个卖国贼被免 职;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被捕学生获释
北京政府被迫罢免三个卖国贼职务
北洋政府被迫于6月28日释放被捕学生
曹汝霖
6月28日,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这是中国第一次拒绝了由世界上几个强大的 陆宗舆 帝国主义国家制定的和约。
北京政府被迫罢免三个卖国贼职务
章宗祥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关键原因是什么?
1
北京学生汇集天安门
2
北洋政 府出动 军警逮 捕街头 讲演的 学生
二. 五四风雷 结合课本内容独立完成下表:
时间 5月4日 -6月初 第二阶段: 时间 6月初起 中心 主力 内容 工人罢工 学生罢课 商人罢市 结果 取得初步 胜利 中心 先锋 第一阶段: 要求 惩办三个 卖国贼
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争回青岛
“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
生存价值的生命。”
——苏格拉底
失败,失败!
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
梁启超,光绪帝和康有为
中国,路在何方?
新文化运动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
(探源五四、五四风雷、感悟五四)
教者:杨晓娟
探源五四
镜头一 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阶级基础)
1872—1894年中国境内近代工厂175家;1895— 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厂685家;1913—1919年,中 国新建厂矿有600多家,新增资本(元)达一亿三千 多万元,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 辛亥革命前产业工人达50万—60万人;1919年 产业工人达200万,手工工场工人和店员已增至1200 万;1912—1919年的7年间,工人罢工130次,仅 1919年的前5个月就达19次。
二.五四运动的过程 结合课本内容独立完成下表:
时间 中心 先锋 学生 第一阶段: 要求 惩办三个 卖国贼
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争回青岛
5月 4日 -6月初 北京
第二阶段: 时间 中心 主力 内容
工人罢工 学生罢课 商人罢市
结果 取得初 步胜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