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互联网上流传着一篇《中国私营经济已完成协助公有经济发展的任务,应逐渐离场》
的文章,提出了民营经济不宜过大发展的错误观点,引起轩然大波。
多家主流官方媒体纷
纷发文驳斥这篇文章的观点,并明确了国家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继续发展民营经济的坚决态度。
自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创造了50%以上的税收、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
对于网传的民营经济不重要、是附庸地位的说法,纯粹是一种蛊惑人心的
论调。
在未来,我们国家的民营企业不仅应该发展,而且应该大力发展,最终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
民营企业财团。
事实上,财团制度被应用最广的国度是日本。
日本在短短几十年中,能从战败国一跃成为世
界上数一数二的经济强国,与它实施的“财团制度”不无相关。
战后真正主导日本经济的是六
大财团(三井、三菱、住友、芙蓉、三和、第一劝业银行)。
它们控制日本全国60%以上的总资产,不仅集中了相当惊人的财力,而且构成了日本从产业布局到社会秩序构建的重要基础。
日本财团的特点是:以综合商社为主体,其中综合商社一个财团中居于中间最重要的位置,
行使类似神经中枢功能的核心企业。
它起到了产业、商业、金融资本纽带的作用,上下游连
接自己财团的主银行、制造业,形成金融、制造、经营为一体的一体化模式,攻防一体,战
无不胜。
在市场的作用下,日本财团企业表面上是一个商业公司,其实却是一个以金融为支撑、以资
本为纽带、以产业为核心的商业结合体,资金、市场和产业之间可以做到相互配合和协调,
使整个财团经济体高效运转起来。
中国的民营企业未来如何学习日本,关键在于建立属于自己集团的金融功能和资本制度。
在
这方面,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已经有了雏形,与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合作,有了初步的
金融融资功能,但这一切远远不够,要有对多产业、多行业强大的渗透功能。
曾经有人问过三井物产的某负责人:你们到底做什么业务。
该负责人回答:“你问我们做什么业务,不如问我们不做什么业务”。
是的,经过多年的发展,以三井为首的日本财团,经营范围已经是“从卫星到鸡蛋”,无所不包。
日本的财团企业所辖众多子公司和众多家股权管理企业,他们是一个联合共同体,所属的各成员企业之间呈环状持股状态,相互提携,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始终形成一种合力。
并以金融资本、商业资本和产业资本结合的高效形式,渗透到整条产业链。
财团发展的目的是控制整条产业链,而不会在意某个分子公司的盈亏。
比如索尼公司,它属于三井财团下属企业,所从事的是综合业务,它们的利润来源并不仅仅倚重单个产品、单个产业,除了以电子游戏、通讯和信息技术等为核心业务外,它还涉足电影产业(收购了美国的哥伦比亚公司,大片《蜘蛛侠》就是其作品之一)。
所以就算未来一段时期内索尼电子出现亏损,但这并不意味着其整个公司或者三井财团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其实,日本的财团模式像是中国的围棋,不在乎一城一地之得失,重要的是要取得整场战争的胜利,很显然眼光和布局是很重要的,在加上科学的筹划和运作,这样日本公司获得了持续竞争优势。
中国近年来已经有类似的企业步入了日本财团的起步阶段,经营范围无所不包。
但是如果当前的金融政策不予发展和与时俱进,“非法集资”的大棒随时就能降临到这些在发展和摸索中的企业头上。
而这种“大而全”的民营企业如果没有属于自己的金融机构,就无法在企业内部形成产业、商业的有效和及时调控,更谈不上发展形成中国自己的民营企业财团,在这一点上,我们确实要学习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