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急救止血包扎固定搬运1
3、踝足部骨折的固定方法:取一块直角夹板置于 小腿后侧,用棉花或软布在踝部和小腿下部垫妥后, 用宽带分别在膝下,踝上和足跖部缚扎固定。
4、颈椎骨折的固定方法:务必使伤员头部固定于 伤后位置,不屈、不伸、不旋转,数人合作将伤员 抬至木板上,头部两侧用沙袋或卷起的衣服垫好固 定,用数条宽带把伤员缚扎在木板上。否则,有引 起脊髓压迫的危险,造成伤员高位截瘫。
抢救伤员“三先三后”的原则是: 1、对窒息或心跳呼吸停止不久的伤员必须先 复苏后搬运; 2、对出血伤员必须先止血后搬运; 3、对骨折伤员必须先固定后搬运。
一、止血
(一)出血量的判断:
因为成人的血液约占自身体重的 8% 1、失血量<5%(200-400ml)时,能自行代偿, 无异常表现。 2、失血20%(约800ml)以上时,面色苍白、肢 凉,脉搏增快达100次/分,出现轻度休克。 3、失血20-40%(800-1600ml)时;脉搏达100120次/以上,出现中度休克。 4、失血40% (1600ml)以上时,心慌、呼吸快, 脉搏血压测不到,造成重度休克,可导致死亡。
8、单臀包扎法:一底角放健侧胯上,顶角盖住臀部,系 带在裤袋处围绕大腿固定,下侧底角上翻至对侧腰部与另 一底角在健侧胯上打结。
A B
C D
9、烧伤的救护
1.烧伤是人体触及火、热炉、热锅、热烫斗等干湿热物所致。强酸 强碱可致化学烧伤。
2.对于较轻的小面积烧烫伤,如局部红肿、发热、疼痛,要立即冷 却受伤部位。可以用冷水冲或者浸泡20~30分钟,直到受伤部位疼 痛明显减轻为止。还可以在局部涂一些烧伤膏止痛。防止起水泡。 3.不要撕去粘在病人身上的衣服。不要在病人的伤处涂抹药物和其 他东西(如食用油、牙膏、面粉等)。也不要贴创可贴或者膏药。 不要挑破病人的水泡。也不要给病人进食。给病人降温不要过度。 4、立即呼叫急救车。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脉搏和神志,用干净 的棉布盖住烧烫伤处。 5.酸烧伤时,最好的方法是用大量的清水冲洗,或浸泡使之稀释。 冲洗后,用5%碳酸氢钠溶液,或肥皂水洗涤创面。 6.碱烧伤时,应用大量清水冲洗或浸泡。冲洗浸泡时间要长,应在 30分钟以上,尽量洗出侵入组织内的碱。若为生石灰烧伤,要先将 伤口处的石灰颗粒和粉末掸去,然后再用清水冲洗,以减少石灰粒 产热,然后用2.5%的醋酸、3%的硼酸冲洗创面。
使用夹板、打结方法或打结位置正确
(2)利用健肢固定法:将伤肢与健肢伸直并 拢,在两侧踝关节、小腿中段、膝关节 、大腿 上段和髋关节处用双股绷带或布条等将两下肢 分5段扎紧固定。
10.锁骨骨折固定
四、伤员的搬运
(一)转送病人的体位:
1. 对急症病人,应该以平卧为好,使其全身舒展, 上下肢放直;根据不同的病情,作一些适当的调整;
3. 固定的松紧要合适,不能太紧或太松。固定时可紧 贴皮肤垫上棉花、毛巾等松软物,外以固定材料固定, 以细布条捆扎;
4. 经上述急救后即送医院进行伤口处理。
(二) 固定原则、目的、材料 1.固定原则:注意伤员全身情况,对外露的骨折 端暂不应送回伤口,对畸形的伤部也不必复位, 固定要牢靠,松紧要适度 2.固定目的:限制受伤部位的活动度,避免再 伤,便于转运,减轻在搬运与运送中增加伤者的 痛苦 3.固定材料: ① 夹 板 、 ② 敷 料、 ③ 颈托、 颈围或器具、 ④ 就地取材,如木棒、树枝 4.固定方法:夹板固定法、自体固定法、锁骨骨
(二)出血的特点:
1、动脉出血: 血液鲜红,量多,呈喷射状,短时间内 大出血,可危及生命。
2、静脉出血: 血液暗红色,量中等,呈涌出状或徐徐 外流,速度稍缓慢。
3、毛细血管出血: 血液鲜红,量少,呈水珠样流出或渗出, 多能自行凝固。
(三)止血的方法:
1.指压止血: 常用指压止血部位。用手指压迫伤口 近心端的动脉,阻断动脉血运,能有效 地达到快速止血目的。 2. 加压包扎止血: 用绷带,伤口无异物。 3.填塞止血: 只有在四肢使用,严禁填塞腹腔、 胸 腔。 4.止血带止血: 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
(8)足部出血:用两手指或拇指分别压迫足背中部近踝 关节处的足背动脉和足跟内侧与内踝之间的胫后动脉
2、加压包扎止血法:
敷料完全覆 盖伤口
胶布不要完 全环绕伤肢
3、填塞止血法:
4、止血带止血法:
(1)常用的有橡皮和布制两种。在紧急情况下常选用绷 带、布带(衣服扯成条状)、裤带、面巾代替,然后在扎止血 带处签上止血时间。
(三)包扎的材料
绷带
三角巾
(四)绷带包扎的方法: 1、环行法、环行法最常用。
2、回反包扎法
3、“8”字包扎 法、
4、螺旋包扎法
从肢体远端绕向近端, 每缠一圈盖住前圈的1/3-1/2成螺旋状。
5、螺旋反折包扎法。
(五)三角巾包扎的方法: 1、包扎头部:底边外翻2指宽,齐眉露耳,三 角并两角,枕后交叉额前打结。
4、松解止血带前,应先输液或输血,准备好止血用品, 然后松开止血带。
5、上止血带松紧要适当,以上后血止并摸不到动脉搏动 为度。
二、包扎
(一)概 述
1.包扎的目的:保护伤口,防止进一步污染,减少 感染机 会;减少出血,预防休克;保护内脏和血 管、神经、肌腱等重要解剖结构。
2.伤口种类:割伤、淤伤、刺伤、枪伤、挫裂伤。 3.现场检查:要仔细检查伤口的位置、大小、深 浅、污染程度及异物特点。 4.包扎伤口动作四要:快、准、轻、牢。部位要 准确、严密;
3、伤口上加盖敷料,不在伤口处用弹力绷带、不冲洗 伤口、不使用消毒剂,不涂任何药物、不直接包扎嵌有的 异物或外露的骨折断端。
4、如果用绷带包扎四肢较长的伤口时,先在伤口敷料 上用绷带环绕两圈,然后从肢体远端绕向近端,每缠一圈 盖住前圈的1/3-1/2成螺旋状。包扎范围应超出伤口边缘 5~10 cm
5、打结必须为方结。打结位置必须在伤口敷料表面。 如果是开放性骨折,则打结处应远离伤口。
折固定
(三)固定方法
1. 前臂骨折的固定方法: 用2块有垫夹板分别放在 前臂的掌侧和背侧,前臂处于中立位,屈肘90度, 用3-4条宽带缚扎夹板,再用大悬臂带把前臂挂在 胸前。
2、手腕骨折固定方法: 用一块有垫夹板放在前臂 和手的掌侧,手握绷带卷,再用绷带缠绕固定,然 后用大悬臂带把患臂挂于胸前。
在颈后交叉带尾
2、下颌包扎法:三角巾折成4指宽,留出系带向上 颊侧面交叉反折,压住口子托住下巴耳后向上耳前、 耳后与系带三足鼎立,头顶打结。
3、三角巾包扎胸部:处理胸部穿透伤三角巾折成 燕尾式,围腰打结,上翻两个底角盖住胸部,系带 背后V字打结。
4、三角巾包扎腹部:三角巾折成大小燕尾式, 大片外、小片内,大片置裆中,系带与底边中围 腰打结,大燕尾穿裆与小燕尾,在大腿外侧打结。
创创伤伤急救急技救术
概述
创伤是各种致伤因素造成的人体组 织损伤和功能障碍。轻者造成体表损伤 ,引起疼痛或出血;重者导致功能障碍 、残疾,甚至死亡。
WHO(世界卫生组织)认为44岁以下 人群的第一死亡原因是创伤。
创伤是我国城市居民第四位死亡原因,是农村人
口第五位死亡原因。当发生严重创伤时即刻死亡的 约 占 50% ( 数 秒 — 数 分 钟 之 内 ) ; 早 期 死 亡 约 占 30%(2—3小时之内)后期死亡约占20%(伤后数 周之内)。由此可见创伤的现场救护是非常重要的 ,即可减少致残率,又可减少死亡率。
5、三角巾包扎手部:在手指间、脚趾间放置纱布 进行隔离,三角巾一折二,中指对准顶角,顶角上 翻盖住手背,两角在手背交叉,围绕腕关节,在手 背打结。
6、三角巾包扎肩部:一底角放对侧腋下顶角 盖住后肩部,系带绕处上臂三角肌,一底角上 翻对侧腋下打结。
7、膝(肘)部包扎:对折再对折,内短外长,上加压、 下加压,外侧打结。
创伤救护的基本原则: 先救命后治伤;在紧急情况下可只救命不治伤。
迅速判断是否有大出血,头、胸、腹部的致命伤。 保持呼吸道畅通,维持循环稳定。
创伤救护的目的
• 挽救生命、减轻伤残; • 减少出血,防止休克; • 保护伤口; • 固定骨折; • 防止并发症; • 快速转运。
基本知识
颅骨
人体骨骼
上肢骨 下肢骨
2.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头部可适当垫高,减少头部 的血流;
3. 昏迷者,可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便呕吐物或痰 液污物顺着流出来,不致吸入;
4. 对外伤出血处于休克状态的病人,可将其头部适 当放低些;
5. 至于心脏病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呼吸困难者可采 取坐位,使呼吸更通畅;
6.多名伤员待救时,本着先送重伤员,后送轻伤员。
由:颅骨、脊柱、 骨盆和四肢骨构 成。
功能:人体的支 架、保护内脏、 支持和运动的功 能
颈椎7块 胸椎12块
腰椎5块 骶骨及尾骨各一块
容易骨折
容易骨折
骨盆
外伤急救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是外 伤救护的四项其本技术。
实施现场外伤救护时,现场人员要本着救死扶 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要沉着、迅速地开展现场急 救工作,其原则是: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急 后缓,先近后远;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后搬运。
(二)徒手搬运
(三)机械搬运
1、检查担架安全可靠性 一名队员俯卧担架上,两臂自然下垂,另外两名 队员抬起担架进行测试。
2、将伤员抬起
(1)平托法:将担架放在病人的一侧,搬运者3~4人蹲 跪在病人受伤较轻的一侧, (3个队员跪下的一膝统一朝 向伤员脚端一侧。 )两手分别托住头部、肩背部、髋臀 部、双下肢,然后动作一致地将伤员托起,
三、骨折固定:
(一)处理骨折的注意事项:
1. 出现外伤后尽可能少搬动病人,如须搬动必须动作谨 慎、轻柔、稳妥,以不增加病人痛苦为原则。疑脊椎骨 折必须用木板担架水平搬动,绝对禁忌头、躯体、脚不 平移动;
2. 注意保暖及现场抗休克,有创口应包扎及止血;患者 骨折端早期应妥善地简单固定。一般用木板、木棍、树 枝、扁担等,所选用材料要长于骨折处上下关节,做超 关节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