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六章 离子交换法分离稀土元素
第六章 离子交换法分离稀土元素
树脂中离子的毫摩尔数 RSO3 3 RE 干树脂的克数 每克树脂中离子的浓度 D 3 每毫升溶液中离子的浓度 溶液中离子的毫摩尔数 RE 溶液的毫升数
分配比的单位是毫升/克,分配比是衡量树脂对离子吸附 能力的参数。 分配比与选择系数的关系可表示为:
3 RSO RE 3 3 RSO3 H D K RE H 3 3 RE H
选择系数越大,分配比也越大。分配比还与溶液中H+浓度成 正比。H+浓度越大,分配比越小。
分离因素是两个元素的分配比的比值,是衡量离子交换色层 分离两个元素的分离效果的参数。分离因素可表示为: B A B DB B B A DA A A B A
所以离子交换反应是可逆的平衡反应,也是非均相反应, 因此具有非均相反应的特点。
(1)离子交换反应步骤 树脂和溶液中的离子交换反应,包括如下五个步骤: A、溶液中的离子向树脂表面扩散,通过围绕树脂表面的液 体薄膜交界层,达到树脂表面。
B、到达树脂表面的离子进入树脂的交换网孔内,在树脂颗 粒内部扩散。
C、扩散进入树脂颗粒内部的离子与树脂中可交换离子(功 能基的可理解的离子)发生交换反应。
6.2.2 离子交换色层的类型及其应用 在稀土元素分离方面,离子交换色层的淋洗色层和置换色 层都有重要意义 1.淋洗色层 淋洗色层又分为阳离子淋洗色层和阴离子淋洗色层
(1)阳离子淋洗色层:其特点是树脂作用与淋洗剂相同的电解 质溶液进行处理。直到树脂上的阳离子被完全交换下来,再把小 量的样品(溶液)加到树脂中,然后用大量的淋洗剂进行淋洗的 一种色层技术。它能将样品中的成份完全地分离开来,所以它不 但用于单一稀土的制备,也广泛用于稀土元素的定量分析上。
表6-7相邻稀土元素的分离因素 La-Ce Pr-Nd Sm-Eu 1.012 1.011 1.009 Gd-Tb 1.001 Dy-Ho 1.020 Er-Tm 1.001 Yb-Lu 1.032 K-Na 1.42
RERE
ZZ
离子对
1
因此相邻稀土元素在离子交换色层分离中,单以稀土粒子在树 脂上的吸附过程是难以分离的,必须有赖于解吸过程中的淋洗 作用。
A、分离因素:在吸附过程中,相邻一对稀土元素的分离因素:
RE
1
RE2
3 3 RE1 RE 2 3 3 RE2 RE 1
由于各对相邻稀土元素的分离因素 1 ,因此要通过 吸附过程的分离作用使稀土元素分离是极难的。
在淋洗过程中,由于淋洗剂的络合作用,溶液中存在 着稀土离子与络合剂的络合平衡:
淋洗色层即使在稀土元素的分析上应用比较普遍,在稀土元 素制备上已得到应用的实例是乙酸铵为淋洗剂分离谱,钕和 高温离子交换色层分离钇。 (2)阴离子淋洗色层 稀土离子可与一些酸性形成络阴离子,被阴离子交换树脂所 吸附。利用稀土离子与酸根形成络阴离子的能力和树脂对络 阴离子的亲和力差别来分离稀土元素的效果较差,因此这种 方法主要用于稀土元素的分组分离和稀土元素与非稀土元素 的分离。单一稀土元素的制备一般不采用阴离子淋洗色层, 但它是稀土元素分析中的分离手段之一。 稀土离子在HCl,HNO3,H2SO4的介质中,很少被阴离子树脂吸 附。当上述介质中加入有机溶剂时,阴离子树脂对稀土离子 的吸附能力会显著的改善。由于稀土络阴离子在酸-有机溶剂 体系中更加稳定,因而易被树脂所吸附。
RE13 3 RE2
RE
RE Y
3 3 RE13 RE2 1 K Y RE2Y 3 3 3 RE2 RE 1 K Y 1 RE1Y
n
H RSO3 n M K' n n RSO H M 3
它表示平衡时氢型树脂和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关系,即各离子 从树脂中置换出H+的能力,即选择系数,以符号KM-H表示:
KM H
H RSO3 n M n n RSO H M 3
RE
1
RE2
RE2Y
K RE1Y
因此络合物稳定常数的差异将决定相邻稀土元素的分离因素,所 以选择使相邻稀土元素的络合物稳定常数差异较大的络合剂为淋 洗剂时,就有可能使相邻稀土元素得到分离。因此络合剂的选择 对相邻稀土元素分离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B、淋洗剂 最早用于淋洗色层的淋洗剂是柠檬酸,以后发现羟基乙酸、 乳酸、酒石酸、磺基水杨酸、三磷酸钠等均可用于稀土元 素分离的淋洗剂。其中α -羟基异丁酸盐、乳酸盐等是较 好的淋洗剂,普遍的用于稀土元素分离分析中,而且乙酸 盐已作为镨-钕混合物分离的淋洗色层的淋洗剂。
3 2
3 1
因而上述反应在淋洗过程中重复进行。结果使形成稳定络合物的离 子富集在最初收集的流出液中,而形成不太稳定的络合物离子富集 在后收集的溶液中,这样两个元素就得到了分离。当条件适宜时, 再先流出的离子全收集后,可以出现空白,而后收集的则是另一种 稀土RE13+离子。
D、淋洗色层技术在稀土元素分离上的应用
D、被交换下来的离子在树脂交联网孔内向树脂表面扩散。 E、被交换下来的离子从树脂表面向溶液中扩散。
上述五个步骤中的A、B、D和E均为扩散过程,C是离子交换 过程。一般来说,无机离子交换反应是较快的,因此总的离 子交换过程受扩散过程控制。
(2)离子交换平衡 当离子交换反应中离子的吸附速度和解吸速度相等时,交换 反应达到平衡: 3RSO3H(阳离子交换树脂) + RE3+ 其平衡常数为:
金属离子与树脂的作用是静电引力作用 ,作用力的大小与 金属离子在溶液中的有效半径成反比。所以有效半径小、 电荷多的金属离子,相对来说,树脂对其作用力要大,吸 附能力要强。 金属离子对树脂相对亲合力的大小有如下几条经验规律: (1)在常温、稀溶液中,阳树脂对金属离子的亲合力:离 子电荷高的。亲合力大,如 Th4+>RE3+>Ca2+>H+ 离子的有效半径小的,则亲合力也大,如三价稀土离子的半径随 La3+ Lu3+减小,但它们的水合离子半径则从La3+ Lu3+而 增大,树脂对它们的亲合力则随La3+ Lu3+而减小。
RE2 NH 4 3 Y RE2Y 3NH 4
RE13 NH 4 3 Y RE1Y 3NH 4
随着淋洗腋下流,离子交换柱中稀土离子继续进行交换, 淋洗液中不稳定的络合物与树脂上生成稳定络合物的离子 进行交换,前者取代了后者在交换柱上的位置:
RE1Y RE RE RE2Y
4.离子交换色层法分离稀土元素的过程
离子交换色层法常采用离子交换柱,以动态交换进行 元素分离,它主要包括二个过程: (1)树脂的吸附:将混合稀土溶液以适当的流速通过树脂 柱,离子在树脂柱上自上而下的进行交换而被吸附。一般 在待分离的离子吸附前,树脂要进行转型,以适应要分离 离子的吸附和解吸。 (2)淋洗:将淋洗剂以适当的流速通过树脂柱,由于淋洗 剂的作用,吸附在树脂上的离子被解吸下来,以便得到所 需的产品,并使树脂再生,可循环使用;淋洗剂一般是含 有络合剂的溶液,因此在淋洗过程中,由于络合剂对金属 离子的络合能力不同,往往加大了相邻稀土元素的分离因 素,而是稀土得到有效的分离。所以淋洗过程是离子交换 分离色层技术的一个重要步骤。
吸附 解吸
(RSO3)3RE + 3H+
3
RSO RE H 3 3 K 3 3 RE RSO3 H
平衡常数决定溶液中离子的性质和树脂的类型。它的大小 可表示树脂对离子的吸附能力或选择性。
2.选择系数和树脂的选择性 为了比较树脂对各种离子的吸附能力,一般以氢型树脂和 溶液中离子的交换能力作比较,其表观平衡常数为: nRSO3H + Mn+ (RSO3)nM +nH+
(2)对于H+或H3O+来说,阳离子交换树脂对其亲合 力与树脂功能基的酸性强弱有关,如羧酸型阳离子交换 树脂(弱酸型的)对H+的吸附能力强,其吸附次序为:
H+>Fe3+>Al3+ >Ca2+ > Mg2+>K+ >Na+
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强酸型的)对H+的吸附能力弱, 其吸附次序为:
Fe3+>Al3+ >Ca2+ > Mg2+>K+ >Na+> H+ (3)在常温、稀溶液中,阴离子交换树脂的选择性与银 离子电荷、水合半径以及它们所形成的酸性有关。对于强 碱性阴树脂来说,其吸附次序: SO
对于相邻的两稀土元素来说,其分离因素:
RE
Z 1Biblioteka REZ3 3 REZ K RE 1 Z Z 1 3 3 KZ REZ RE Z 1
KZ+1、KZ表示相邻两稀土元素的选择稀疏,由于相邻稀土 元素的性质十分相似,树脂对它们的吸附能力虽有差别, 但分配比仍十分接近, 值接近于1。
n
为了比较树脂对不同价态离子的吸附能力,可把上式改为:
RSO3H +1/n Mn+
1/n(RSO3)nM +H+
1n
KM
nH
RSO M H 3 n n 1 n RSO3 H M
选择系数可表示树脂的选择性,选择系数越大,树脂对金属离 子的选择性越强。树脂对各种金属离子选择性强弱的原因还不 十分清楚。强酸阳树脂对金属离子的差异可用树脂和金属的相 互作用以及金属离子和水的相互作用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