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神经肌肉一般生理特性

第二章神经肌肉一般生理特性

一、细胞膜的结构 二、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 三、信号分子对靶细胞的作用机理
第二章神经肌肉一般生理特性
一、细胞膜的结构
第二章神经肌肉一般生理特性
第二章神经肌肉一般生理特性
二、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
1、被动运输:物质透过细胞膜由高浓度的一侧运送到低
浓度的一侧,不需要消耗能力,为被动运输,包括单纯扩 散和易化扩散
位水平的电位波动,称之为正后电位
机制:由于Na+—K+泵活动,将向细胞内泵入3K+,
而向细胞外泵出2Na+ ,因此时尽管细胞复极已达静息 水平,但膜两侧的离子尚为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第二章神经肌肉一般生理特性
第二章神经肌肉一般生理特性
4、几个概念
极化: 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两侧存在的内负外正的电
荷状态,为极化
第二章神经肌肉一般生理特性
三、信号分子对靶细胞的作用机理
1、由本身带有离子通道的受体蛋白质进行 跨膜信号传递
由化学门控通道完成的跨膜信号传递:化学门控通道 直接受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等化学物质的控制。 如N型乙酰胆碱受体的通道由1、2、、、五个亚 单位组成梅花状通道样结构,其中1、2与Ahh具有 较高的特意性结合能力(图)
超常期——相对不应期之后,兴奋恢复高于原有水平, 用阈下刺激就可引起兴奋
低常期——超常期之后,组织进入兴奋性较低时期,只 有阈上刺激才能引起兴奋
第二章神经肌肉一般生理特性
5、阈下总和——2个阈下刺激单独作用时均不能引起兴奋,
但当二者同时或相继作用时,则可引起一次兴奋,称之 为阈下总和,前者为空间总和,后者为时间总和。 6、电紧张——直流电通电过程中及断电后的短时间内组织 的兴奋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为电紧张。通电过程中阴极部 位的组织兴奋性增高为阴极电紧张,而阳极部位的组织 兴奋性降低为阳极电紧张;断电后即刻阳极部位的组织 兴奋性升高为阳极后加强,阴极部位的组织兴奋性降低 为阴极后压抑;
度 阈刺激——达到阈强度的有效刺激 阈上刺激——高于阈强度的刺激 阈下刺激——低于阈强度的刺激
第二章神经肌肉一般生理特性
4、组织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
绝对不应期——组织兴奋后,在去极之后到复极达到一 定程度之前对任何强度的刺激均不产生反应
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之后,随着复极化的继续, 组织的兴奋性有所恢复,只对阈上刺激产生兴奋
第二章神经肌肉一般生理特性
★动作电位形的机制
包括去极相、复极相和后电位三个时相 ◆去极相与Na+平衡电位——即上升相,由Na+内
流引起,当Na+内流形成的膜内正电位足以阻止Na+进 一步内流时,则达到Na+平衡电位。
◆复极相——当达到Na+平衡电位后,细胞膜上 Na+通道失活, K+通道打开,K+外流,造成动作电位 的复极相
受体介导的入胞作用:有一部分入胞作用过程中,外来的
大分子团块首先被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质辨认而发生特异性结合后 引起,称之为受体介导的入胞作用
出胞作用(exocytosis): 指细胞内物质向膜外的转运过
程,主要见于细胞的分泌、神经递质的释放,细胞废物的排出等, 过程与出胞相反
第二章神经肌肉一般生理特性
扩散
第二章神经肌肉一般生理特性
第二章神经肌肉一般生理特性
第二章神经肌肉一般生理特性
二、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
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 在膜高浓度侧载体选择性的与某
物结合,引起构象发生变化,载体移向细胞膜低浓度一侧 是,与结合物分离
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瞬间是通道激活与失活,离子顺
浓度梯度差移动
2、主动运输:物质透过细胞膜由低浓度的一侧运送到
去极化: 细胞受刺激而兴奋后,细胞膜两侧存在的内负
外正的电荷状态转变为内正外负的电荷状态,为去极化
复极化: 细胞兴奋后,细胞膜两侧的电荷由内正外负向
内负外正转化,为复极化
超极化: 细胞膜内负电荷向负值减小的方向转化,为超
极化
第二章神经肌肉一般生理特性
第二章神经肌肉一般生理特性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物质运输 和信号传递功能
第二章神经肌肉一般生理特性
二、神经肌肉的跨膜电位
1、损伤电位——将电位计一端置于神经—肌肉的表
面,另一端置于损伤部位,测得损伤部位为负,完整 部位为正的电位。
2、静息电位——细胞在静息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
两侧的内负外正的电荷状态
机制:K+的外流
3、动作电位——细胞受刺激而兴奋后,细胞膜的
Na+通道打开, Na+内流,膜电位有内负外正转变为 内正外负
第二章 神经肌肉的一般生理特性
第一节 神经肌肉的兴奋和兴奋性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物质运输和信号传
递功能 第三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 第四节 兴奋由神经向肌肉的传递 第五节 肌肉收缩
第二章神经肌肉一般生理特性
第一节 神经肌肉的兴奋和兴奋性
一、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 二、神经肌肉的跨膜电位
第二章神经肌肉一般生理特性
◆后电位——动作电位在复极后期发生的一些微小而 缓慢的电位波动,为后电位,包括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
第二章神经肌肉一般生理特性
负后电位: 复极后期,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之前
的缓慢的复极过程,称之为负后电位
机制:K+蓄积于膜外而进一步阻止K+的外流所致 正后电位: 继负后电位之后,膜电位有一个低于静息电
一、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
1、刺激与反应
刺激: 引起机体活动状态发生变化的任何环境变 化因子。
反应: 刺激引起的机体活动状态的改变。
2、兴奋与兴奋性
兴奋: 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 兴奋性: 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的能力
第二章神经肌肉一般生理特性
3、引起兴奋的主要条件 一定的刺激强度 一定的刺激作用时间 阈强度——刚能引起组织兴奋的刺激强
高浓度的一侧,需要消耗ATP的能量,如Na+—K+泵 (图)。
第二章神经肌肉一般生理特性
第二章神经肌肉一般生理特性
第二章神经肌肉一般生理特性
3、入胞与出胞作用
入胞作用(endocytosis): 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时,
先与膜接触,经膜凹陷、包裹、脱离等进入细胞的过程,称之为入 胞作用,包括吞噬作用(颗粒)和胞饮作用(液体)
单纯扩散: 一些溶于水和脂肪的物质,如CO2 ,O2、醇、
脂肪酸,通过溶解与膜的脂质而被动运输。
易化扩散: 一些亲水性物质(葡萄糖、氨基酸等)和带
电荷的离子(K+、Na+、Ca2+等)不能透过细胞膜上的
脂质双分子层,必须借助膜上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作为载
体被动运输,包括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和通道介导的易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