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政策分析教学大纲

公共政策分析教学大纲

《公共政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公共政策学课程英文名称:Public Policy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总学时数:40 理论课学时:40 实验学时:0 学分:2.5适用专业与年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先修课程:公共管理学、社会学、社会统计学、公共经济学开课系室:人文社会科学系公共事业管理教研室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是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进行公共政策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的教育。

帮助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认识公共政策的构成与结构、本质与功能,认识公共政策系统的内部结构及其与政治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关系,认识政策过程的诸阶段、诸环节、诸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政策结果的影响,了解西方公共政策学科的产生、发展及研究现状,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制定政策与执行政策的理论和方法,为他们的学习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并掌握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内容,逐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政策理论水平。

2、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探讨转轨时期我国若干政策问题出发,深入实质性的公共政策领域,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应对政策问题的实际能力。

四、理论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导论: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第一节公共政策的本质第二节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与主要功能第三节公共政策分析第二章政府、市场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分析第一节社会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第二节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志愿失灵第三节政府角色与公共政策第三章公共政策系统分析第一节公共政策主体第二节公共政策客体第三节公共政策环境第四节公共政策工具第四章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分析第一节公共政策问题概述第二节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的程序第三节公共政策议程的建立第五章公共政策方案的制定分析第一节公共决策体制第二节政策方案规划的综合分析第三节政策方案规划的基本程序第四节公共政策合法化第六章公共政策内容的执行分析第七章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分析第八章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第九章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分析方法第十章公共政策分析模型与框架第十一章公共政策分析的量化方法(一)第十二章公共政策分析的量化方法(二)五、实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略)六、课外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略)八、有关教学环节的要求学习方式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包括辅导和答疑等。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

考试综合成绩计算方法: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

九、建议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教材:《公共政策分析》陈庆云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参考书:《公共政策分析》张国庆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公共政策分析》陈振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刘伯龙、竺乾威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二版)[美]威廉·N·邓恩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讲绪论一、主要教学内容1.公共政策学的定义2.公共政策学的地位3.公共政策学的内容体系4.公共政策学的教法、学法与考核5.公共政策学参考资料二、教学重点、难点及建议1.重点:公共政策学的地位和主要内容2.难点:公共政策学的学习方法3.建议:结合实际学习本章三、思考题1.如何认识公共政策学的地位;2.公共政策学的内容体系是什么;3.如何学习公共政策学;四、课时安排与教学目标1.课时安排:4学时。

2.教学目标:学生掌握公共政策的现实重要性、理解公共政策学的本质;理解和掌握公共政策学的内容体系。

一、公共政策学的定义(一)公共政策学的含义公共政策学是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其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研究政府对策的科学,是一门应用科学方法分析研究公共问题并寻求最优政治对策的科学。

公共政策学目前有多种名称,如:政策科学、政策学、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分析等,目前比较流行的是公共政策分析。

一般认为“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美国政治科学家拉斯维尔(Harold sswell)于1943年在一个备忘录中首先提出的,而正式提出则是在1950年于卡普兰(A.Kaplan)合著的《权力和社会:政治研究的框架》一书中。

“政策分析”一词则是美国经济学家林德布洛姆(Charles E.Lindblom)首先使用,他在1958年发表了《政策分析》一文。

关于公共政策学的概念国内外有多种表述:1.政策科学是“以制定政策规划和政策备选方案为焦点,运用新的方法对未来的趋势进行分析的学问”。

(拉斯韦尔)2.“政策研究可以总的定义为:为解决各种具体社会问题而以对不同的公共政策的性质、原因及效果的研究。

”(那格尔 Stuart S.Nagel)3.“政策分析是一种应用性的社会学学科,它使用各种研究和论证方法,产生并转变相关信息,以便政治组织解决政策问题。

”(邓恩 William N.Dunn)4.政策科学是“一个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

”它的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陈振明)(二)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一般来说,任何一门学科都以客观世界的某一类事物、现象及其过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毛泽东同志就曾从哲学的角度说:“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

”(毛选第一卷第309页)公共政策学以政府的对策活动为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包括:政策的本质与功能、政策的类型与系统、政策分析的方法与技术,政策的实践与研究(尤其是重大政策、基本政策的研究)。

其特有的矛盾是公共问题与政治对策这一对主要矛盾。

由于这一对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又在对策方面,所以公共政策学的研究焦点又集中在制定政策规划和政策备选方案上(也就是政治对策上)。

(三)公共政策学的特点1.多学科性:超越了狭隘的政治制度和结构研究,包容了社会学、经济学、法律和政治等学科的成果。

2.解决问题倾向:面向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而不是纯粹的学术辩论。

3.明显的规范性:不戴“科学客观性”的面具,但承认在研究政府活动中不可能把目的与手段分开,或者说把价值与方法分开。

二、公共政策学的地位(一)公共政策学的学科地位公共政策学是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学科中的一门重要核心课程,在当代社会科学中居引人注目的重要地位。

公共政策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在学科性质上属于政治学范围,但与其他众多学科具有交叉关系。

(1)学科属性公共政策学从大学科分类看属于社会科学范围,从具体学科分类看是属于社会科学中的政治学范围。

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它是政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应用性的政治科学,目前学科定位是属于公共管理学。

人类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哲行管政法经社学政理治学济会学学学学学(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政策科学政策史政策学原理比较政策学(思想、学说、实践)(政策科学、政策科学导论、公共政策分析)政策过程(学)决策科学政策执行学政策评估学社会政策学政策制定(学)行政决策学公共行政学政策伦理学经济政策学政策规划学战略决策学国防政策学政策预测学决策思维学外交政策学(2)与相邻学科的关系公共政策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应用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社会科学。

是一门综合了政治学、哲学、社会学、法学、行政学、管理学、经济学、历史学、系统科学、运筹学、计算机科学、行为科学等多个学科理论与知识的应用性社会科学。

它与相邻学科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①政策科学与政治学: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应用与基础的关系。

②政策科学与哲学:方法论上的应用与指导关系。

③政策科学与其他学科:交叉关系政策科学与社会学、法学、行政学、管理学、经济学、历史学、系统科学、运筹学、计算机科学、行为科学等均属交叉关系。

(3)学科目的建立和发展政策科学的目的可以是多元的,但根本目的(或最终目的)应该是一元的。

从政策科学的理论发展趋势和实践前进方向来看,政策科学的学科目的应该是改善公共政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的效率与质量。

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内在要求看,我国政策科学的学科目的,应该是通过加快推进我国公共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以最终达到“改善公共政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的效率与质量”的目的。

(二)公共政策学的现实地位政策科学的学科地位主要是由政策的实践地位决定的。

政策问题从古至今都是社会关心的焦点,政策在治理国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就导致了政策科学在现代社会发展成为一门极具吸引力的重要热门学问。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治国安邦经验,对“政策事关国之安危兴衰”有深刻认识。

早在两千多年的战国时期,荀子就有“治国有道,得道大安”的思想。

荀子说“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

(《荀子·王霸》)三国的曹操曾在为言策谋士荀彧(yù)的请功表中说“天下之定,彧之功也。

”并有“珍策重计,古今所尚。

”的名句。

(《三国志·魏书十·荀彧传》注引)从今天世界各国的政策实践看,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如果没有成熟的政策能力和水平,那么在处理各种公共问题时就有可能出大乱子,不仅国家要受损失,人民也要受损失。

前苏联由于政治经济改革的政策不对头,最后解体了,国家和人民遭受了巨大损失;而中国由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对头,国家兴旺发达,人民富裕安康。

正是因为政策在实践中表现的极端重要性,导致了政策科学的崛起,公共政策学自现代产生之后就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并获得了飞速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当代社会科学中发展速度最快、最富有研究活力的学科之一。

在社会公众与政府的双重推动下,公共政策学的专业教育也获得了快速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市场效应。

(1)公共政策关系国家民族兴盛●一战后美国为什么快速崛起?●为什么苏联解体?●为什么中国改革开放成功了?●为什么近代日本迅速崛起?(2)公共政策关系民生福祉●为什么有病看不起医生?●很多农家子弟考上大学却读不起书?●为什么房价高涨?宏观调控效果有限?●为什么矿难不断?●为什么农民工受到歧视?●如何让弱势群体从经济发展中受益?(3)公共政策与我们个人息息相关●生在春风里长在政策下●政策分析职业的兴起●电视剧荣归●过马路的故事三、公共政策学的内容体系公共政策学(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三大模块:四、公共政策学的学习与考核(一)公共政策学的学习教学组织: 班级授课、小组实训与研讨教学方法:多媒体课堂讲授、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故事教学和角色扮演等。

相关主题